與其他優勢產業“共生”不失為文創產業成長好方法

子悠

生產銷售本澳地道手信美食的“咀香園”與本澳最具規模的創意品牌“澳門佳作”,上個月底在本澳攜手呈獻“官也墟”,將手信美食與本澳創意產品有機融合,踐行“活文化 創品牌”的理念。“官也墟”位於仔官也街,是一棟四層的建築物,總面積達到3000多尺。建築物外牆以人手繪滿了色彩繽紛的澳門特色懷舊風情畫。“咀香園”餅店設在一樓“澳門美食康樂棋盤”中;二樓為“梳打熊貓”天地,可愛的熊貓變身為懷舊溫情大使,演繹澳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點滴與民間風情;三樓為“澳門佳作”的專門店,這裡的產品聚集了澳門藝術家的精心創作,將澳門獨特的文化氣息發揮得淋漓盡致,向大眾展示澳門深厚的文化底蘊;四樓是名為「官也頂層」的藝術空間,收集和展示本地藝術家的原創作品,包括繪畫、雕塑、陶藝等,千姿百態,各式各樣。

官也墟出現以來,以其獨特的外觀風格和具優勢的地理位置,很快引起市民和遊客的關注,成為澳門新的遊玩地標。無論是對咀香園還是澳門佳作,甚至是澳門文化創意產業都帶來不少新的思考。在澳門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時候,“官也墟”的出現確帶來了新嘗試、新模式。因為它不僅提供合作機會給文創業界,解決許多藝術家因為資金問題而不能將設計變為產品的問題,而且也提供了特色的文創產品展示和出售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因為“咀香園”的知名度和遊客的接受度,為本澳的文創品帶來不少遊客,擴大了影響力和知名度。而為了鼓勵藝術家積極創作,培養更多本土藝術家,在“官也墟”出售的每件工藝品都有對創作者的的專門介紹。

可以說,官也墟的出現是對本澳文創產業的極大支持,也是對文創業界人士的巨大鼓舞。表面看,雖然兩者的結合是文創品牌更多依靠“咀香園”的品牌。但實際上應該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正如咀香園董事總經理黃若禮所言,這種結合將更多需求的東西聚集一起,方便遊客選擇;文創品的集中帶來了文化氛圍,在此氛圍下,遊客選擇“咀香園”餅食時,感覺不再是簡單的選擇“休閒食品”,而是選擇代表澳門文化的東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若此種結合方式得以成功在澳門之外複製,屆時本澳的手信產品在外地可避免與其他地方的食品在超市貨架上進行價格競爭,而可更多專注品質方面,因為在文創品氛圍影響下,餅食手信代表的也是澳門特色。

本澳自從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來,特區政府、民間社團無不積極探索適合本澳的文創發展道路。但在實際情況上則是說多做少,主流的意見是認為澳門發展文創人才不足、空間也有限,希望的是政府多多給予支援。的確,澳門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原因,雖然擁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特色積累,但是也存在人才、市場等方面限制。不過,要真正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文創產業應該是其中重要的一極。是必須要做大做好的。很多時候,當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時,大家總以為這是藝術家和文創工作者要做的,有困難也應該主要由他們克服。與其他產業關係並不大。其實不然,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對整體社會經濟的適度多元有促進作用,即使與其他傳統產業也是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存在極大的合作發展空間,就如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咀香園與澳門佳作的合作。

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包括文化和創意兩個部分,在現代社會人們消費能提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大家的消費品位元也會隨著知識層次的提升而不斷提高,所以對消費產品的文化特質要求也會增加。而且在追求品位的過程中,對產品個性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傳統產業在滿足這些需求時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而若是與文創產業相合作則會有不一樣的效果。透過合作,傳統產業的產品將會變得更加富有文化氣息和個性特色,甚至是衍生出新的增值產品,將更加富有競爭力。所以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這種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幫助還是應該在文化創意產業相對成熟之後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來。雖然現時本澳文化創意產業仍是處於起步階段,但並不是說文創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就不能產生雙贏效果。因為文創產業始終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必然具有文化氣息和特質。就如咀香園利用文創品帶來的文化氛圍提升自己產品的文化氣息一樣。當讓這也不是簡單的將文創產品與傳統產業產品擺放在一起出售就可以的,重要的還是要考慮兩者有無契合點。但是從表面看,兩者好像只是簡單的“共生關係”,而可以做到這一點並非只有手信業一個,餐飲行業、旅遊行業、零售行業,甚至是博彩業都是可以借鑒這這種模式的,在增加自身文化特質的同時,也給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成長一個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