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邊的渡船變遷   

【本報訊】滾滾濠江在流過茂盛圍後,將澳門半島與珠海灣仔一分為二。江的對岸,是商埠日漸勢微的澳門內港碼頭,江的這邊是珠海灣仔口岸。雖然成立的時間只有27年,但因橫琴大開發的深入推進,這個位於市區至橫琴新區必經路旁的小口岸,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灣仔口岸在1984年11月通航,從此內地直通澳門除了拱北口岸外有了第二個選擇。“最初開放的時候,是那種類似于小木船的交通運輸工具,每次最多只有幾十個人乘坐,多為澳門同胞和灣仔、南屏一帶的村民。”在邊檢站工作了27年的老民警李毅介紹說:“大約幾年後,隨著出入境人數的增加,口岸運營部門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購買了兩條鐵皮製造的渡船,每次可運載一百多名旅客。”

經常從灣仔口岸過關的澳門居民廖立斌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目睹了灣仔口岸的成長,由一個每年通關量只有幾萬人的二類口岸,發展成為年出入境人數逼近百萬人次的中型口岸。“以前坐小木船出境,颳風下雨時總是擔驚受怕,現在好了,往返的輪渡換成了密封式的空調客艙,坐上去舒服得很,時間也大大縮短。”

在濠江邊上,記者看到一艘滿載旅客的乳白色輪渡正由灣仔口岸碼頭起航,5分鐘就可到達對岸的澳門內港碼頭。

除了搭載旅客出入境的輪渡船外,邊檢執勤巡邏艇也是邊檢民警長期以來的“好朋友”。灣仔邊檢站副調研員林舉到,駕駛巡邏艇在濠江附近水域航行了將近30個春秋,在他的眼中,船就是自己的家,環門水域一帶的航道特點,林舉到如數家珍。“這麼多年來,邊檢執勤巡邏艇更新換代了好幾茬兒,從最初的柴油動力到現在的汽油動力,噸位也由幾噸發展到幾十噸,航速也提高了好幾倍。隨著澳門回歸祖國,這十多年來口岸的發展呈現加速度,特別是由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出入境安全保衛工作需要,更使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

灣仔邊檢站站長謝小川談及未來說,作為運載旅客出入境和邊檢執勤巡邏的濠江船舶將來會退出歷史舞臺,因為珠澳間河底隧道的修建已成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