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綠皮書看淡德班國際氣候大會前景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中國社科院11日發佈的《氣候變化綠皮書》表示,由於談判形勢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世界各國對年底南非德班會議的預期普遍不高。德班會議國際社會關注的最大焦點將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是否存在以及以何種方式存在等問題。

綠皮書指出,各國利益訴求不可能在短時間發生根本改變,立場離散的趨勢也不會改變,“艱苦爭奪”將貫穿德班會議談判全過程。德班會議期間,發達國家談判訴求相對一致,即不願多出錢、出技術,更不願單方面提高減排目標的趨勢將繼續。發展中國家由於社會經濟狀況不同,利益訴求和關注重點差異很大,有的高度關注氣候安全、有的關注資金、有的關注發展。

2012年底,《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行將結束。儘早確定2012年後的國際氣候制度,對締約方有利,有利於實現環境安全,減少氣候風險。綠皮書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德班會議上應團結一致,要求歐盟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繼續參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綠皮書還指出,去年底舉行的坎昆會議打破了哥本哈根會議後國際談判進程停滯甚至倒退的僵局,為國際氣候談判注入了信心。但在關鍵的具體內容層面,締約方依然“南轅北轍”。在共同願景、減排目標以及《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等焦點問題上,坎昆會議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哥本哈根大會以來,國際氣候談判陷入困境。綠皮書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國內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停滯。如果一味等待美國國內立法的支撐,在核心問題上取得突破必然舉步維艱。國際社會的耐心等待,並沒有給美國促進國內立法推動談判進展施加太大壓力,這種被動等待促使美國更加習慣了拖延和逃避承諾,並試圖將國際關注焦點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行動方面。

11日,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表示,國際氣候談判比較艱難,但依然有辦法解決困境,根本出路在於堅持“巴厘路線圖”軌道,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反對國際氣候談判另起爐灶的蘇偉同時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長期的過程,即便德班會議無法取得預期成果也非“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