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銅像,日本製造

攜孫中山像去中國

1927年(昭和二年)前後,中國方面給梅屋莊吉發來了邀請函,邀請他作為國賓訪問中國。

當時的日中關系日趨緊張。張作霖被暗殺後,關東軍更是加緊了暗中活動。

然而,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當時的外交部部長王正廷出於「感謝梅屋莊吉幫助過孫中山」的考慮,決定邀請梅屋莊吉前往中國。因為孫中山曾經吩咐過: 「待革命成功之時,一定要邀請梅屋莊吉和他的家人作為國賓前來中國。」

而在當時,後來任駐華公使的重光葵也希望梅屋莊吉做民間外交的顧問。

孫中山去世後,長期精神恍惚的梅屋莊吉也深知不能就此永遠消沉下去,於是為了重新振作起來,梅屋莊吉特意制定了一個計劃。由於梅屋莊吉長久以來一直有志於讓孫中山的偉大思想流傳後世,經過思考,他決定在中國的知名之地豎立孫中山的銅像。

千世子這樣回憶道:

一天,我被鄭重其事地叫到了父親的書房,而且父親問我能否把我名下的錢借給他,因為父親常發慈悲之心,動輒把錢施捨於人,所以這筆錢是母親為了我將來在經濟上有所保障,特意存在我名義之下的,有股票、銀行存摺等,當時的金額高達300萬日元。

父親這樣對我說:「我們作為國賓被邀請,如果這時作為敬仰孫中山之偉大人格的日本人製作幾尊銅像的話,中國人就會把他作為神一般來牢記,就會瞭解三民主義和他的偉大,我如今退休賦閑,現在沒有一次同時製作七個銅像的錢,所以想得到女兒你的幫助。」

看到父親這樣向自己求助,作為女兒找不到拒絕的理由。這是發生在1928年(昭和三年)的事。

梅屋莊吉首先考慮的是該把銅像塑造成什麼樣的姿態。他一邊參考孫中山各個時期的照片,一邊和雕刻家牧田祥哉一起磋商。同時還徵求了與孫中山關系頗為親近的頭山滿、萱野長知以及中國志士們的意見。

最後敲定的是身穿禮服的孫中山像。左手插在腰間,伸出右手,向民眾宣講三民主義時的侃侃而談的姿態。雕像逼真得似乎可以聽到孫中山的聲音,目光直視前方,堅毅的嘴唇表現出不屈的意志和熱情,表情裏威嚴中透著親切。

銅像高3.6米。重7噸,請有名的筱原雕金店(東京日本橋附近)來製作。

銅像的製作費用以現在的貨幣價值來換算的話,大約高達1.5億日元,這也許就是梅屋莊吉不得不挪用為女兒悉心存下的資產的原因吧。

首尊銅像的製作順利完成了。

1929年(昭和四年)3月,梅屋莊吉作為中國的國賓,與德子夫人和千世子一起帶著銅像乘上「伏見」號,從橫濱港出發了。

同月4日,載著銅像的「伏見」號駛入上海港。據《千世子回憶錄》記載,那一天,上海很冷,「父親穿著無袖長披風,母女倆在和服的外面都罩上了外套」。

船一靠岸,等候在岸邊的軍樂隊奏起了歡迎的樂曲,早巳准備就緒的電影攝影隊也轉動起攝影機,國民政府的歡迎委員、老朋友殷汝耕等人跑上懸梯前來迎接梅屋莊吉一家。住在上海的山田春三郎也急忙趕到了碼頭。

總理銅像昨晨到滬盛況 蔣主席代表到埠歡迎(連報)

當地報紙一齊隆重報道孫中山銅像到達上海的消息。受到國賓待遇的梅屋莊吉一家在中國的情況,在日本報紙上也被大肆宣傳。

梅屋莊吉一行坐火車前往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抵達後立即被接到蔣介石的私邸。此時,已成為蔣介石夫人的宋美齡站在大門口迎接這一行人,稱莊吉為「爸爸」,稱德為「媽媽」,表示出熱誠的歡迎之意。

當時在南京,反日運動正蓬勃展開。梅屋莊吉一家穿著和服出席了在這裏舉行的由國民政府主辦的歡迎宴會。當地的日本報紙《上海日報》在報道中,也特意提到了梅屋莊吉一家穿著和服出席蔣介石的招待宴會一事。

大概梅屋莊吉是想告訴在中國的人們,尊敬孫中山的並不只有中國人,日本人中也有很多人尊敬甚至崇拜他。在當時,假若稍有偏差,梅屋莊吉的這個舉動就有可能招致中國人的反感。但是,梅屋莊吉敢於穿著和服出現在這樣盛大的場合,是因為他一直在豁出性命支持著孫中山,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有著特別的自信吧。

據說,還有這樣一個細節,3月19日的《上海日報》這樣報道:老人(梅屋莊吉)在北平(北京)發現了排斥日本的宣傳畫,一邊嘴上說著「這樣不行」一邊上前動手揭下來。對此,身邊的那些政府要人,稍稍露出了不知所措的神情。

雖說在先前的招待宴會上,大家盡情暢談了中日友好,但是現實中橫在兩國之間的感情問題,仍然使梅屋莊吉難以接受吧。

梅屋莊吉到達北京後不久,就一個人去了北京郊外的碧雲寺,因為他想看看孫中山的遺體。

面對默默無語的孫中山的遺體,梅屋莊吉嗚咽地說道: 「看著先生好像就要開口說話的樣子,實在不能相信先生已經離去了。」

梅屋莊吉壓抑住湧上心頭的萬千感慨,念出了事先准備好的超過千字的悼詞。

在當天的日記裏,梅屋莊吉用堅定的語氣記下了如下誓言:

孫中山雖死,但其精神不死。在發給我的電報上,孫中山說過的「整個亞細亞民族複興主義」將作為遺訓永垂不朽。我要待在中國作為導師貫徹此遺訓,並為之終此一生。我已做好精神准備。

住在中國的兩年

銅像成為向後人傳遞孫中山之精神的象徵。

第一尊孫中山像被運到南京中央軍官學校。10月14日,在這裏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蔣介石等當時的國民政府要人都出席了儀式。蔣介石、宋美齡、孔祥熙等要人為梅屋莊吉合寫了以下留言:

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這種人類平等的精神超越了當時的「反日」風潮,將他們聯結在了一起。

梅屋莊吉在儀式上致了辭,這篇致辭飽含著梅屋莊吉對人生的種種思考和感情。他說:

孫中山不僅是「中國的國父」,我認為他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世界偉人。我對孫中山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深有同感。我相信只有日中友好才能帶來亞洲的和平。

梅屋莊吉在講述了和孫中山先生相識三十多年以來,一直以一己之力幫助孫中山以實現共同的理想後,又接著說:

我的本意絕非以此銅像作為對孫先生的單純的紀念,而是希望萬眾共同景仰先生之精神,接受先生至明至德的教化,發奮遵奉其遺訓,永遠心向三民主義國家建設之目標,實現統一和平,這才是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努力踐行之事。

向中國贈送孫中山銅像不僅是為紀念孫中山,也是為了中國能早日實現孫中山所希望建立的三民主義國家。梅屋莊吉把自己的心願寫進了這篇致辭中,並把它傳遞給了中國方面。

下麵這篇報道選自1930年5月31日發行的《黃埔日刊》,文中介紹了黃埔軍官學校的揭幕儀式:

歡迎梅屋莊吉先生!

梅屋先生是身在反革命社會中的革命的種子。……他有著人道正義的思想,不惜為實現人類的平等而努力。……我們中國國民革命運動得到了他無私而巨大的援助!我們仰慕他的思想和精神以及他的主張和人格。

黃埔軍官學校是孫中山於1924年創建的中華民國培養陸軍土官的學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總理也曾擔任過黃埔軍官學校的政治部主任。

除了為辦理銅像的裝船手續,梅屋莊吉曾短時間回國一段時間外,莊吉一家到1931年(昭和六年)4月為止,在中國生活長達兩年之久。其間,為妥善處理好最後三尊銅像的捐贈之事,梅屋莊吉更是走遍了中國各地。

可能是受梅屋莊吉贈送孫中山像的這一舉動影響,中國方面也獨自製作了幾尊孫中山像。右手伸向前方的姿態使孫中山像整體難以保持平衡,所以中國製作的孫中山像,是右手拿著手杖,支撐著整個雕像的軀幹。

梅屋莊吉當初還計劃在日本也立一尊孫中山像,然而這個願望卻沒能實現。

他在日本西多摩郡調布村友田字阿須下這個地方購置了900平方米的土地,在土地進行平整後,向警視總監提出了建造銅像的申請。但是警視廳的回答是「銅像建設一事的批准有困難」。這大概是因為孫中山是革命家,官方擔心孫中山的思想會給日本帶來影響。

孫中山銅像的保存

中國在戰後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時代(1966-1976年),狂熱崇拜毛澤東的紅衛兵要徹底砸爛「封建文物」,揭發「反革命分子」。在那場浩劫中,梅屋莊吉贈送給中國的孫中山銅像也沒能倖免於難。雖說是孫中山的銅像,但是在那樣一個瘋狂的年代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也不足為奇。其實,保存在南京的孫中山紀念館裏的孫中山像,就因為是日本贈送而險些遭到破壞。但是當時的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 「那座銅像是重要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先生贈送的,絕不能毀壞。」銅像後來被藏在中山陵的管理處裏,才僥幸躲過一劫。另外三尊銅像如今也依舊分別被保存在廣州市的中山大學、澳門的國父紀念館和廣東的黃埔軍校所在地舊址。

梅屋莊吉將第一尊銅像運到南京中央軍官學校,舉行揭幕典禮是在1929年10月14日,如今算來已經過去八十餘年了。其間,中日兩國之間經歷了中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等重大事件,兩國間的關系雖然經歷了迂回曲折,但是已成為銅像化身的孫中山必定會面朝著中國和日本、面朝著亞洲呼籲: 「政治是為了使萬眾平等,讓萬民幸福。」

2008年5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訪問了日本。當天,當時的首相福田康夫就特意把舉辦私人晚宴的會場選在了松本樓。

胡主席到來的時候,請他參觀了特別設在松本樓二層的.「孫中山和梅屋史料室」,為胡主席介紹了兩人之間友誼的歷史。胡主席時而凝神靜聽,時而摘下眼鏡,仔細地閱讀著史料。

「親密也好,疏離也罷,都要平等相愛」,孫中山帶著這樣的理念為梅屋留下了一塊寫著「同仁」二字的匾額。胡主席莊重地站在這塊匾額前,深深地凝視著它。那一刻,胡主席在思考些什麼呢?

看了孫中山和梅屋莊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