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歷史巨輪的啟動者

公元1911年11月24日,孫中山結束了為期近一個半月的歐美外交訪問行程,搭上一條從法國馬賽開往東方的輪船,這趟旅程,可能是孫中山近十一年來,心理壓力最小的一次。在過去漫長而艱險的革命歷程中,不計其數的海外旅行,不是逃避清廷追緝,便是為了革命起義車馬勞頓,其間的壓抑與痛楚,無人可以體會,而今,武昌起義的炮聲驚醒了沉睡的東亞大地,中國的民主革命露出了第一線曙光,孫中山帶著極其興奮而又複雜的心緒,步上這趟征途。

戮力遊說西方國家體認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以來,孫中山戮力遊說西方各國放棄對清廷的財政支持,並且希望能以一己之力,說服西方國家體認中國革命的本質。孫中山的隨行美國友人荷馬李,在馬來西亞檳城對訪晤的英國記者說「一個衰弱的中國,對英國有害無利。假使日本成為強國,東方世界的均勢就會被打破,如果要讓這一危機不致發生,只有擊敗日本或者索性讓中國強大起來。」荷馬李的這番談話,是否系孫中山的授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見孫先生這趟歐美之行,他正深思熟慮中國未來的國際處境,以及如何謀定內政。千絲萬縷的內外事務,將成為去國多年的孫中山未來的最大考驗。

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搭輪船到香港,到港迎接孫先生的,是他最信賴的胡漢民,胡氏力勸孫中山,暫時不要往北方走,應該留在廣東,因為袁世凱擁有重兵,袁氏首鼠兩端,深不可測,假使他手上的兵力不被鏟除,革命無由徹底。胡漢民勸孫中山,暫時留在廣東,這裏可以整理召集軍隊,得精兵數萬,方有勝算。聽了胡漢民的分析,孫中山不以為然,他說,雖然袁世凱不可信,可是我們可以利用他推翻滿清260餘年之專制,這比我們動用十萬甲兵,來得輕而易舉太多了。孫先生認為,以形勢來說,滬甯在前方,如果我們不去前方,而退守在廣東,這是一種畏難苟安的做法。

不名一錢,只帶回革命精神

在孫中山的堅持之下,党人同志無法勸阻。四天之後,也就是1911年12月25日,孫先生搭輪船抵達上海。這趟上海之行,距離上次已經整整十一年。船到吳淞,黃興、陳其美、汪兆銘,都到碼頭迎候。党人同志為孫先生安排住在上海猶太富商哈同的寓所愛儷園。

由於孫先生歸國之前,曾經前往歐美各國遊說巡訪,故而滬上盛傳孫先生回國之時攜有重金以助革命,各路同志也都引領企盼。孫中山未回國之時,上海《申報》報道稱,聞孫中山向歐洲某國購定戰艦十八艘,暫不付價,已將契約簽妥。等到孫中山抵達上海,登岸之後,記者群往訪問,當詢以此行是否攜有钜款,孫先生告訴記者,「我孫某人這趟回來是不名一錢,我帶回國的是一腔革命精神而已。」

孫中山抵達上海以後,展開了一連串忙碌的訪晤行程,這期間,黃興和陳其美等人,是孫先生主要的扈隨幹部。孫中山來到上海的第二天,同盟會同志在哈同花園舉行歡迎宴會,餐會上,黃興、陳其美、宋教仁這些革命黨人主張公推孫中山為大總統。馬君武更在報上發表評論,倡言推舉孫中山為大總統。當然,民國初建,各種異音也是所在多聞。像是之前便與孫中山意見不合的章炳麟,便多次發表反孫言論。章炳麟曾經公開表示,如果說要推舉大總統,論功績應該是黃興,論才則是宋教仁,論德則為汪精衛。並稱,宋教仁也主張推舉黃興做大總統,自己當內閣總理。民國尚未站穩腳跟,但是,已經有人為了大總統的職位,吵得沸沸揚揚。

繼而為了到底是行總統制,或是內閣總理制,內部有兩種意見。宋教仁主張行內閣制,而孫中山主張總統制。孫中凶認為,內閣制適合承平時期,以總理對國會負責,不應對惟一置信推舉的人,又設置防範他的法度。宋教仁仍堅持他的主張,不聽黃興等人的勸解。高票當選啟動歷史巨輪

1911年11月27日,各省代表在江蘇咨議局舊址舉行各省代表會,提出三個議案,--是改用陽歷,二是起義時以黃帝為紀元,今應改為中華民國紀元,三是政府組織採取總統制。關于第三案,宋教仁仍主張內閣制,討論多時,多數贊成總統制,即照案通過。

第二天,各省代表繼續在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的預備大會,大總統的候選人有三人:黃興、黎元洪,孫中山。開票結果,孫中山得十六票,黃興得一票,孫先生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第一任大總統。

各省代表向孫中山道賀,孫先生複電中表示,光復中華,都是我們軍民的功勞,孫中山一個人回到國內,無毫發之功,承蒙當選,何以敢當。孫先生在電文中指出:「惟念北方未靖,民國初基,宏濟艱難,凡我國民,共有責任。諸公不計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務,文敢不黽勉從國民之後,當克日赴寧就職。」

孫中山在面對各報記者時,發表了一段談話:「中國只須數月即可恢復舊觀。國會必將贊成民主,固不容疑。現在伍、唐二人之會議非議和;是滿清必須完成服從民軍也。全國商務即日可望恢復,尤以外國商務為神速。」

191 2年1月1日,在南京舊總督署,代表公推景耀月報告大總統選舉經過,並發言:「今日之舉,為中國五千年所未有。我國民今日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以掃除滿洲專制政府,使人人得到自由。孫先生為近代革命之先覺,富有政治學識,今日就臨的大總統之職,願孫先生始終愛護民國,毋負國民期望。」之後,由孫中山宣讀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孫先生率同革命黨人努力多年之革命事業,終于初見成果,然而,民國既成,而共和之路途還十分遙遠曲折,內憂外患猶未停歇,但是,歷史巨輪已經隆隆啟動。

(王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