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加薪”同時更應注重提升個人價值

王希富

行政長官日前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以“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提高民生綜合水準”為主題,報告本身雖然被不少社會意見指“新意不足”,但是從其主題到內容來看,在民生方面的著墨卻不算少。惠民措施上,包括經濟補助、成果分享和稅費減免等總共涉及的金額過百億。最為直接“分享成果”——先進分享更是“加碼”至每名永久性居民發放七千元、非永久性居民四千二百元。此外,還向合資格居民的中央儲蓄戶口注資六千元、調升敬老金至六千元,其餘津貼、稅費減免亦繼續實施或予以優化和擴大。其實,說穿了與“民生”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錢”,市民口袋鼓了,民生問題雖然不能完全化解,但是衣、食、住等最為基礎的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紓緩。那麼“錢”從哪裡來?政府庫房拿出一部分進行“二次分配”是一方面,減少稅費,保住市民口袋裡的錢是一方面。而這些只是外在的因素,關鍵的還是市民自己的收入,所以行政長官在就施政報告接受醫院問詢時多次呼籲雇主在條件允許下位員工加薪,而且明確表示對公務員明年加薪也是感到樂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澳門十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為112.12,按年上升6.71%,再創近三年新高,按月升0.58%。分析認為,儘管內地通脹趨勢回落,澳門受匯率及內需增加影響,拉動物價上升,未來兩個月CPI料仍在6%以上,全年通脹接近6%。在此情況下,澳門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中中低收入者,正面臨不小的壓力,能夠獲得薪酬的提升,彌補通脹減低的消費力固然是值得高興的事。而且在澳門經濟亮麗的數字之下,似乎加薪並不是空想。

事實也證明如此,在行政長官發表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後,就有不少身為雇主的議員都表態回應,認為企業應適時調整員工薪酬,負起社會責任,留住人才;部分受訪議員更透露加薪幅度會儘量追上通脹。其實,從去年再到前年,自本澳經濟逐漸擺脫全球金融海嘯的陰影以來,不少企業已經堅持為員工加薪,甚至有的行業更是一年內兩度甚至數度加薪。分析其原因的話,履行企業責任,讓員工分享發展成果是一方面。但是從企業經營根本上來講,加薪似乎更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手段,一種留住員工、留住人才的手段。因為澳門人力資源短缺已經是社會公認的事實。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是一直被人力資源問題所困擾,而且中小企業主在加薪這個問題上所面對的壓力也是最大,不加薪的話,原本就不足的人力資源將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流失;加薪,加少了的話作用不大,還是會流失人才,加多了,實際的經營收入未必能負擔的起。不單是中小企業面臨加薪與否、加多少的問題,大企業也是一樣,加薪多的企業必然更加吸引人才,這應該就是每年初本澳人力資源市場出現大流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說,加薪以及加多少已經成為本澳企業之間每年必須進行的一番較量。在經濟條件向好的情形之下,其實不用政府過多的呼籲,企業也會在市場的調節下,出於自身考慮作出加薪的決定。

另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現金分析、加薪等雖然是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應對通脹的方式,但是該些措施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一段時間內大量增加了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數量,刺激消費的同時,有進一步推升通脹,大家手中的鈔票會更加“貶值”,購買力也會變相下降。屆時肯定又會出現新一輪的加薪要求。屆時政府庫房和社會經濟能否支撐的住?

首先,從政府庫房來說,雖然統計資料顯示,作為主要庫房收入來源博彩業,首十月賭收已達2212億,按年升達45%,早已超過去年全年成績,並且每月保持高增長走勢,屢創新高。但在週邊經濟不明朗、內地資金鏈緊張,仲介人收緊信貸等環環影響下,高速增長之路還可走多遠值得思考。行政長官亦坦言,對澳門的財政儲備是“有喜亦有憂,不是那麼開心。”喜的是因為截至最近,在明年1月1 日實施財政儲備制度前,庫房金額已經超過2500;樂觀估計明年每個月的博彩收入也將均高於200億元。但另一方面,歐債危機等週邊陰影揮之不去。而且政府還需要在基礎建設、教育、醫療等方面持續投入很多資源,所以行政長官說:“我們(澳門政府)並不是很有錢”。

同樣的,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澳門經濟龍頭——博彩、旅遊又是對外依賴程度相當高的產業形式。所以接下來的發展形勢也是不確定。若出現不利的變動,加薪恐怕將會成為泡影,再悲觀一點的話,減薪、停薪,甚至裁員倒是有可能出現,正如最近的金融海嘯影響期間一樣,博企員工亦隨時可能丟飯碗,何況其他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其他產業,如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等。

當然,過分悲觀的假設幾乎是不可能在本澳發生,因為從內到外,從中央對澳門發展的大力支持到地方區域合作的逐漸推展和落實,澳門正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的逐漸清晰,區域商貿服務平臺,尤其是中國與葡語國家橋樑的作用也不斷加強,這些都為澳門的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和支撐。在可預期的一段時間內,相信澳門只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但是這也不能代表就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廣大市民所面對的通脹等民生壓力。只能說是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好的環境。而要把握這些個有利機遇,還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政府資源必須更多的用在“刀刃上”,在關注市民現時民生福利的同時,多在有利於澳門長遠發展的方面投放資源。即使是現時對民生福利的資源投放也應努力避免低層次的分享方式。

古語有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在庫房充足、社會分配嚴重不均以及居民確實面對生活壓力時採取現金分享的方式取向是正確的,應該給予鼓勵。不過,也應該看到,本澳現金分享措施從開始至今,雖然在坊間引起廣泛支持,但批評聲音也是不絕於耳的。原因就在於,現金分享雖然動用了大量的資源,但是這種普遍性的措施,不僅只是緩解市民一時之困,而非長期有效;而且最為有需要的低收入群體卻未能更多受益。無怪乎有人拿了著數還要罵。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面臨通脹等民生壓力的是市民,尤其是基層低收入人士,要解決他們的困難,根本上還是要從其自身下手,正如有議員所言,“關鍵還是在幫助市民提高上”,所謂的提高直白點講就是如何讓這些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提升其自身的價值。

在這一方面,行政長官在此次的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政府積極促進就業,鞏固和加強具針對性、實用性的各類在職或職前培訓;繼續推行‘積極人生服務計畫’和‘社區就業扶助計畫’”,並且單獨列出有關“提升人口素質”的章節進行完整的闡述,提出創造條件培訓更具競爭力的一代,以及支持居民發揮所長,實現向上流動。而且在施政問答中,行政長官亦多次重申,為配合區域合作、博彩綜合專案發展,政府已著手規劃澳門的整體人才政策,並與高等院校研究,開辦課程培養市場需要的相關人才。“冀經濟多元發展的同時,實現就業多元。充分就業外,居民能得到更高的薪酬及更多的晉升機會”。又表示會與一些大企業協商,希望預留一些中層管理職位予有能力的澳門人。強調只要商業機構合作,職工有意就讀,政府必真心實意支持,相信澳門居民有能力完成進修,實現向上流動。

雖然說,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相信也會是一個各方利益的博弈過程。但是總的來說,方向已經確定,接下來應該怎樣做,一系列工作能否取得成果,關鍵已經落在了居民身上。所以,澳門廣大居民應該提早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