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謹慎處理人資供求 譚稱勞工法會適時檢討

【本報訊】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昨日表示,政府處理人資供求關係問題會遵循“先善用和開發,後輸入和引進”的策略,政府會適時檢討《勞動關係法》。

譚伯源昨日在立法會上引介明年經濟財政施政方針時說,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規模擴張,本澳人力資源需求逐步增加,人力資源總量也在逐步擴大。2000年本澳就業人口約爲20萬人,到今年9月達到約33.5萬人,增長約70%。回歸以來,本澳經濟快速發展,人力資源貢獻尤爲重要。

由於本地人力資源不足,需要從外地輸入來加以補充。本澳外地僱員由2000年約2.7萬人增加到今年9月的9萬人左右,增加了二倍多。外地僱員的增加並沒有衝擊本地居民的就業,沒有導致本澳失業率上升,相反,就業狀況還有較明顯的改善,失業率由2000年的6.8%下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2.6%。失業人數明顯減少,2000年失業人數約爲1.36萬人,目前失業人數約爲9千人。居民收入同時逐步增加。

他說,輸入外地僱員或多或少會對本地就業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壓力,當輸入不當或監管不力時,會影響本地居民的就業權益。特別是學歷偏低的中壯年人士的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弱,面對外地僱員的輸入,其感受到的壓力將更大。在輸入外地僱員時,政府一直堅守保障本地僱員權益的原則,引入外地人力資源主要是填補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整體看,人力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將持續突出。在處理人力資源供求關係問題上,政府會努力在輸入與保障兩方面作出平衡,一方面適當輸入外地僱員,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確保本地居民的就業權益不受損害。

他說,政府會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適當輸入外地僱員,以及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填補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

政府輸入外地僱員的原則是:1、補充的原則。即輸入和引進是基於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或缺乏,而不是替代本地人力資源,不能影響本地就業人士的收入和晉升機會。

2、促進的原則。即輸入和引進要有利於促進本地居民就業競爭力和本澳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有利於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

3、規範的原則。即輸入和引進要做到依法嚴謹審批及嚴格監管,並增加審批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4、低失業的原則。即在維持較低失業率的前提下才輸入外地僱員及引進外地人才。5、可承受的原則。輸入和引進外來人力資源,將一定程度上對本地僱員造成競爭的壓力,但必須控制在本地就業人士可承受的範圍內。

議員何少金稱,旅遊學院的調查顯示,旅客訪澳滿意度下降,有可能涉及人力資源,政府明年會否檢討勞工法。

議員高開賢肯定人力資源辦公室審批外僱申請已實事求是,加快審批,但希望進一步放寬,以改善中小企營運。他批評勞工局執法死板,勞工局在處理勞資糾紛時,資方大多被判罰款,資方堅持由法院裁決時,往往勝訴。高開賢質疑勞工局對法律理解不清晰,有可能偏幫勞方。高開賢希望政府盡快檢討勞工法及制定非全職工作制度。

議員何潤生認為本澳人力資源素質需要提升,但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只著重審批外僱,少見分析本澳人力資源市場變化,以及履得協調、規劃、研究及發挖人才的責任。他批評人資辦名不副實。何潤生認為,外僱法出現的漏洞及新勞工法引起的緊張勞資關係,政府有必要及時解決,定出處理時間表。

議員麥瑞權認為,看不見政府支持建築業,他質疑是政府“貪新歡忘舊愛”。他說打擊黑工須從源頭著手,將黑工刑事化才起到阻嚇作用。

而譚伯源稱,政府一直重視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經過多年推廣及培訓後,強制規定建築業工人佩戴職安卡的條件已成熟。他透露,政府將於短期內立法規定建築業工人在地盤內佩戴職安卡。譚伯源感謝業界對職安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