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選」中的李登輝因素

近段時間以來,年近9旬的李登輝頻頻「打馬拱宋捧蔡」,不時在島內社會掀起陣陣漣漪。李之所以不顧自己年邁體衰,也不管自己在島內政壇的影響力日漸式微,至今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其根本用意就是阻馬連任,並借機渾水摸魚。但目前看,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李曾經擅長的老伎倆再難掀起多大風浪,相反,卻大有成為綠營利用工具之虞。

李登輝動作頻頻

近期,李登輝頻頻出招,不斷於預藍綠內部政治事務,試圖影響2012年「大選」選情,以求實現「倒馬」目標。

一、不斷在藍營中尋找縫隙

一是「打馬」。李登輝早在五都市長選舉時便批評馬「施政無能」,近期更是通過頻頻現身公眾場合,密集批判馬施政不足。在其舉行90歲壽宴時,贈送來賓的伴手禮就是批評馬大陸政策的光碟:在島內爆發「三農」問題後,李又斷章取義指責馬不該講「不知道」;李還特意宴請媒體記者,在記者會上公開批馬。

二是「拱宋」。李登輝利用宋楚瑜與馬英九之間的「瑜亮情結」,在國民黨與親民黨就「立委」提名展開整合的關鍵時刻,公開盛贊宋是「不可多得的行政幹才」,並頻頻為宋的處境抱屈,以此渲染宋對馬的不滿,破壞國親合作。李還進一步向宋推薦施明德為副手,稱宋「當‘立委’太小,應該做更大的位子」,以激發宋參加2012年「大選」的意願。

三是勾連本土派。李在五都市長選舉時便利用自己在水利會和農漁會的人脈,積極遊說國民黨本土派尤其是在新北市和台中縣的地方實力派挺綠。2011年過年前後,李屬意國民黨本土派指標人物王金平與民進黨搭檔,鼓勵王「更上層樓」,意圖利用本土派對馬英九的不滿,誘使本土派出走,裂解國民黨。此計不成之後,李又利用卸任長官的身份,聚攏昔日部署,散播反馬論調,宣揚綠營主張,試圖將部分國民黨本土派要員「綠化」。

二、為綠營牽線搭橋

一是為蔡搭橋。雖然李在民進党初選之前並不看好蔡,認為蔡「選‘總統’還早」。但在蔡出線後,李便轉移人脈全力支持蔡,陸續將過去在軍事與「國安」系統的人脈介紹給蔡,包括湯曜明及丁渝洲;在體育界也透過「總管」李武男牽線;還有企業、社團等組織也在安排。尤其是,李利用其曾經提撥過「央行總裁」彭淮南的關系,兩次要求彭出任蔡的副手以彌補民進黨最缺乏財經專才的缺陷。在彭確定不願出山後,又故意放出彭「希望民進黨勝選」的消息,以此擾亂視聽。

二是分進合擊。李在挺蔡的同時,與蔡達成默契,民進黨採取模糊政策以騙取中間選民,而台聯黨主打「極獨」路線,以吸引深綠,爭取政黨票;李則保証台聯黨在「立委」提名方面完全配合民進黨。另一方面,在綠營內部出現分裂情況時,李也主動出面協調。比如,去年五都選舉時楊秋興不服党內初選結果,李便出面要求楊「不要賭氣」,後來又呼籲選民集中支持陳菊。

三、繼續煽動「台灣人情結」

一是高喊「棄馬保台」。李在去年綠營反ECFA遊行時率先提出「棄馬保台」口號,指馬大陸政策「傾中」、「賣台」,要「台灣入團結起來反對馬」。此後,「棄馬保台」成為綠營選戰動員口號。李還通過舉辦募款餐會等活動大肆宣揚「馬當局是賣台政權」,台聯黨更是舉辦「棄馬保台」巡迴演講,繼續煽動「台灣人情結」。

二是推動「正名制憲」。李執政期間6次修改「憲法」,不斷推動「去中國化」。卸任後則變本加厲,大言不慚要制定新「憲法」,近期更是動作不斷。3月21日,李表示,台灣的「憲政」體制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應該要重新制定一部「台灣基本法」以代替現在的「憲法」,通過「正名運動」加強台灣人民和領導人對於「國家」的認同及「主體性」的認識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4月30日,李又大肆鼓吹「正名制憲」以建立「正常國家」。台聯黨也從旁策應,批判「中華民國憲法」,數次推動「入聯公投」。

背景原因

李登輝之所以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肇因於其頑固「台獨」思想及自保心態,同時也是為延續其個人政治影響力。

一、想對兩岸和平發展搗亂

頑固「台獨」思想是根本原因。李卸任後自創台聯黨,繼續擁抱「台獨」深綠勢力取暖,意圖實現其「台獨教父」的春秋大夢。但在馬英九上臺後,台當局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使得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並轉化為島內主流民意,即使民進黨內也出現許多務實交流的聲音。李仍不甘其鼓吹的「台獨」風向被逆轉,喊出「棄馬保台」口號,意圖拉出國民黨本土派以籌組「第三勢力」,牽制國、民兩黨政策走向。

二、延續個人政壇影響力

延續個人政治影響力是重要原因。李登輝下臺後不甘寂寞,始終想在幕後左右政局。當年創立台聯黨,就是意圖裂解國民黨、拉出本土派與國、民兩黨分庭抗禮。2006年11月,他又計劃集結「第三勢力」,由議會、地方、學界及企業界四方組成,以台聯黨為基礎,他自己做「精神領袖」,盡管最後胎死腹中,但他並未就此偃旗息鼓。國民黨上臺後,李又意圖推王文洋組「第三勢力」。2011年以來,隨著2010年「大選」話題的升溫,李再度活躍,正是其企圖繼續影響島內政局心態的體現。

三、尋求個人自保

為求自保是李積極「打馬」的直接原因。李登輝「總統」任內雖不像陳水扁公然索賄,但也有不少把柄,不只陳水扁公然以此威脅,李登輝自己也心中有數,所以他在2004年「大選」前一度脫口而出,「如果連宋當選,他就要出走海外」。今年7月被特偵組起訴後,李登輝雖表面鎮定,但心頭忐忑,所以千方百計「倒馬」,好讓自己能夠逃脫法律制裁。

效果評估

李登輝為何要幹預藍綠自家事情,他能否影響島內政局走向,這將在多大程度上沖擊藍綠選情,成為2012年「大選」中的一大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盡管李將拉升藍綠對決的氛圍,但其後勢不足,已經難以在島內掀起風浪。

一、藍營「敬而遠之」

一是李能拉走的國民黨人已經出走,留下的都是帶不走的。李三度分裂國民黨仍嫌不足,如今仍意圖拉出國民黨本土派籌組「第三勢力」。但李白創台聯黨後,與國民黨正式決裂,「投靠李就是背叛國民黨」已經成為黨內共識。台聯黨缺乏民意市場,也缺乏政治資源,甚至存在泡沫化危險,跟著李則政治前途黯淡。所以,即使黨內仍有親李的黨員,也不願意或者不敢公開挺李,以免被扣上對黨不忠的帽子。

二是藍營選民吸取了歷史的教訓,絕大多數臺面人物與選民都有理性的態度。由於李的政治操弄,造成鬱慕明、宋楚瑜出走,另立新黨、親民黨,也造成國民黨失去政權。在體會到民進黨執政8年帶給島內民眾尤其是泛藍選民、泛藍政黨的深刻傷痛之後,目前雖然宋楚瑜有意獨立參選,但反而讓藍營絕大部分快速回流,因此,李製造國、親嫌隙以操弄泛藍大規模內鬥空間有限。

二、綠營「又用又防」

一是利用李在深綠的影響力整合「獨」派。盡管在党內初選前李並不看好蔡英文,但蔡勝出後,首先拜會「台獨」教父李登輝,並大肆炒作「憲改」議題,就是要借李在深綠的影響力,讓「極獨」勢力堅定挺蔡。而每逢綠營內部因利益問題產生矛盾難分難解之際,民進黨又會請出李,讓李安撫「獨」派,服從民進黨的「大局」。

二是利用李的「剩餘價值」騙取選票。其一,利用李的「前總統」身份拓展關系。不僅蔡英文利用李的「前總統」身份為其尋訪舊部,拉抬自身選情,台聯黨更是憑借李的政商關系募款,建立基層組織。其二,利用李的本省籍身份操弄族群。蔡英文利用李的本省籍身份,讓李站在反對ECFA、反對馬當局兩岸政策的最前線,通過李的呼喚來凝聚本土勢力,民進黨自己則繼續披上「中間、理性」道路的外衣騙取中間選票。

三是防止李操控的台聯黨分食選票。盡管民進党與李互相拉抬,各取所需,蔡也表現出「尊李」的姿態,但蔡在拜會李之際,卻沒有讓李插手民進党副手人選,也沒有給台聯黨寄望的「立委」席次給予任何承諾,而是嚴防其分享民進黨政治利益。

三、中間選民「見怪不怪」

一是對李的「本土」符號不再認同。李不僅政治主張反復,從藍營領袖變身綠營大老,甚至身份認同也出現混亂。李自稱岩裏政男,主張台灣民眾也應「參拜靖國神社」,誣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其數典忘祖的行為讓絕大多數島內民眾無法接受,:也難以視其為代表台灣本土的政治菁英。

二是對李的「黑金」形象深惡痛絕。李自稱是台灣的「民主先驅」,推動台灣實現「總統」直選,這一幌子一直以來成為李最能蠱惑民心的「政績」。事實上,「憲政民主」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並非李一手推動。而李卻借「民主」之名,行破壞「民主」之實,通過黑金政治綁樁,以鞏固自身權力。隨著對李任內島內政治的重新檢視,民眾逐漸認識到李破壞「憲政」的種種做法才是導致當今島內政治亂象的罪魁禍首。

三是青年一代對前朝往事表現冷漠。李為實現其「台獨」目的,以教育改革為名,大肆推動「台獨」教育,卸任後更與陳水扁攜手,大搞「台獨教育運動」,在台灣青少年中造成了較惡劣的影響,島內認同綠營主張的青年比例一度高達認同藍營價值的五倍。但青年族群的政治傾向並未成型,在近年來兩岸和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島內青年對兩岸的認識也逐漸回歸理性,更加關注兩岸未來的穩定發展,對李所寄望的「台獨」主張並不感冒,對李本人的陳詞濫調更是興趣索然。

(陳詠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