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社文範疇角色吃重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社文範疇角色吃重

社會文化範疇,是二零一二年度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的重頭項目之一。這不但是因為在《施政報告》的五個「附件」中,除「附錄一」《澳門特區政府二零一二年法律提案項目》及「附錄二」《二零一二年度各範疇施政主要工作時間表》,是也包括了社會文化範疇內的特區政府各政務範畤的綜合表述之外,其餘三個「附錄」,即「附錄三」《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內涵的參考》,「附錄四」《〈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簡介》,「附錄五」《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二零一一--二零二零年)》,都直接或間接屬於社會文化範疇的政務之外,還因為國家「十二五」規劃給予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發展定位,也與社會文化範疇政務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等。

由此可見,社會文化範疇是澳門特區政務範疇中一個較為吃重的政務範疇。它分為衛生、教育與青年、社會工作、社會保障、旅遊、文化、體育等七大領域,頗為龐大紛雜,其中有些領域之間的關連性不大,因而不像其他政務範疇如行政法務、經濟財政、工務運輸等政務範疇,其下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關連較為密切那樣,因而就顯得需要較強的協調統籌能力。這也是崔世安能夠勝出第三任特首選舉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是崔世安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社會成長背景等因素之外,他在其九年多的社會文化範疇政務工作中,鍛煉了統籌協調能力,為他出任特首,在更大的政務範疇內施展其統籌協調能力,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因此坊間曾一度傳說,既曾在偵查「歐案」中立下大功,具有掌控屬於「國家機器」層次的機構的能力,又將在社會文化範疇內,歷練各項政務領域的協調統籌能力,再加上其自身的深厚社會背景及溫厚作風的張裕司長,是第五任特首選舉中的「黑馬」之一。但也正因為社會文化政務範疇過於龐複,因而與同是過於龐雜的行政法務範疇那樣,成為「拆司」的對象。因此,前段時間就有特區政府可能將現時的五個司分拆為七個司,亦即將行政法務司和社會文化司分別分拆為兩個司,恢復到回歸前的七個政務司建制的傳說。

正如前述,社會文化政務範疇尤其是其中的旅遊、文化等領域,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實際上,在《施政報告》「附錄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的參考》中,除「旅遊」這個涵意,本身就是屬於社會文化範疇的政務之外,其他的許多內容,包括「文化館」、「博物館」、「影視娛樂場所」,「康體健身」、「娛樂」、「藝術」等產業群,及「醫療服務專業」、「文化具有世界包容性」的定位,以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保健養生」等項目,都是社會文化範畤的政務。因此,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工作良劣,將直接關係到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任務能否按質按量完成。

對如何建設好「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澳門中聯辦副主任高燕日前有一個講話,是值得澳門特區官民高度重視和認真參考的。這就是,一要把握機遇,支持特區政府做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從產業政策、財政政策、人才政策、法律體系、城市規劃等方面多提建議;二要加強合作,拓展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空間,從發揮澳門龍頭作用,借助橫琴開發,加強粵澳合作,推動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等要素便捷流通,減少兩地合作中的體制性束縛方面多提建議;三要共建共享,塑造休閒宜居的城市形象,從澳門城市建設,人文建設方面多提建議;四要全力支援,形成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合力,在中央政府的支持政策方面也提出一些體系性、制度性安排的建議。

要建設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必須規範發展好博彩業,創新旅遊休閒產品,改善公共服務與專業服務,選擇發展多元產業,拓寬內地旅遊者赴澳管道,強化對外國高端遊客的吸引力,及加強粵港澳三地旅遊合作等方面多下工夫。尤其是針對澳門整個城市博彩文化氛圍濃厚,但沒有歐洲遊客追求的優美海灘海岸,也缺少高檔次的公共休閒產品;賓館酒店以豪華型為主,旅遊住宿結構不夠均衡;旅遊商品特色不明顯,與香港、深圳差異不大等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加強對社會性、生活性休閒資源利用,著力提升商業遊憩區、步行街、特色消費店等的休閒品位,大力開發非博彩性旅遊休閒產品,重點培育各類文化及衍生產業,逐步形成結構優化、品種多元的產品體系,以及完善的休閒產業體系,包括文化休閒業、體育休閒業,尤其是遊戲產業、娛樂產業、品嘗產業、觀賞產業、閱讀產業、養趣產業等。

在這裡,要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尤為重要。而「澳門歷史城區」只有幾座「冷冰冰」的歷史古建築,是遠不足夠的,而應當使之「活鮮」起來,營造一種歷史與現實糅合的情景,使人在遊覽過程中身受感同地融合進去。在這方面,悉尼等著名旅遊城市,都創造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在一些著名景點尤其是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物面前,安排一些「職業藝術家」進行情景演出,為遊客表演,就將動與靜,活與「死」很好地結合起來。由此,澳門也應在遊客常到的「世遺」建築物前進行情景表演。其中已成功嘗試的「光影大三巴」,可以繼續發揚光大下去,並成為「帶備節目」。與此同時,新增加一些情景演出節目,包括在安排土風舞演出的同時,也可「還原」當年建築「聖保祿教堂」過程的表演,相信這樣對吸引日本等外國高端旅客,會有很大作用。

在過去,澳門街頭巷尾有許多具有濃郁中華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氛圍的營生活動,如算命、麵人、賣飛機欖等。在一些高宅大院內,也有鬥蟋蟀、鬥雞等活動。一些國家與地區,就專門安排藝人在街頭進行類似的演出。為了增加「休閒旅遊」中的「休閒」因素,澳門似是亦可作出算命、麵人、賣飛機欖之類的演出安排。其中算命一項,還可傳統算命和電子算命互別苗頭。張裕司長在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將會考慮在澳門街頭安排一些街頭雜耍,如變魔術、小醜將氣球扭成公仔等,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出聖相,舞醉龍等具有澳門地方民俗、宗教特色的活動,也是遊客及市民樂於欣賞的項目。但其受到節令的限制,不可能每天「上演」。但總有一些風俗,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天都是可以表演,不受節令限制的。

在過去,澳門的地區特色小食令人難忘。但近年由於舖租昂貴,且後繼無人,特色小食店「笠」完一間又一間,殊為可惜,也使到澳門特色逐漸消散。因此,藉著籌劃西環湖廣場綜合夜市項目之機,刻意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店,是其時矣。實際上,台灣地區的夜市,就大多是售賣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如「蚵仔煎」、「台南棺材板」等。參考這個經驗,這個綜合夜市除了是粥粉麵飯的「大路貨色」之外,更應安排具有澳門地方特色的小食,如「咋喳」等。

有人擔心,西環湖遠離平民居住區,可能難以吸聚人流。其實,這是不必要的。試看臺灣地區的夜市,前往光顧的大多不是當地的市民,而是慕名專門遠道而來的島內外遊客。相反,當地居民卻因噪音、阻礙出入等而有些厭煩。因此,只要交通安排得好,是不愁沒有「人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