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早應對交通黑暗期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早應對交通黑暗期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昨日在立法會施政方針辯論會中預測,在本澳道路有限,車輛數目不斷澎脹之下,若不能忍受陣痛,提出徹底解決辦法,交通黑暗期終將來臨。他形容若米足夠煮十碗飯,不可能煮十五至二十五碗飯。他呼籲大家直面問題,忍受陣痛,研究日後如何分配好路權。

澳門交通問題,確是老大難問題。截至去年底止,澳門的道路行車線總長度為四百一十三點四公里,行駛車輛數目為十九萬六千六百三十四輛,當中汽車數量為九萬零二百十四輛,如將所有汽車排在澳門的道路上,每一公里平均有二百一十八點二輛汽車;按每輛車長四公尺計算,汽車總長度為三百六十點八公里,佔澳門道路總長度的百分之八十七點三,這還未把十萬零六千四百二十輛電單車計算在內。而且,在本澳的四百多公里道路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位於離島的較少車輛行走的道路,這就更為凸顯市區內汽車的密度之高。實際上,這是繼澳門每平方公里平均一點八萬人的世界紀錄之後,澳門又創造的又一項世界紀錄。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第一」,除了是「炫富」之外,沒有甚麼實質的好處,反而是痛苦之源。若不是澳門舊市區較為集中,有部份人上班上學並未使用交通工具,全靠步行,甚至還有相當數量居民完全未購置車輛,否則車輛就將會更多。

因此,交通擠迫問題,又成為這兩天立法會「炮聲隆隆」的「砲彈」。

這一點,劉仕堯司長並沒有迴避。他指出,澳門車輛數目太多,是塞車問題的源頭。澳門車輛能行走的街道僅有四百多公里,在有限路面難以滿足或容納一年增長百分之六的汽車數量,故如何合理管制私人車輛數目,刻不容緩。政府明年將研究啟動車輛數量增長管理,優先研究進口車輛配額制度、車輛購買及提高使用稅費的可行性,科學化訂定適當管理方式,逐步降低車輛增長率。並研訂不同區分及時段的車輛泊車費率,相關研究已開展,明年確定方案,政府會認真考慮並與社會商討,預期管制車輛數目對社會較具爭議性。但要達到有關願境,相信不能單靠一個方案完成,須多方配合、協調。若居民選擇不駕駛私家車,除乘坐巴士或輕軌系統外,亦可選擇步行代替駕車,也是解決塞車或空氣污染的方式,改善澳門環境。

但必須注意的是,由於未能完全實現「公交優先」,迫使部分上班路途較遠的居民必須自駕車代步;更由於部分年青人投入職場,手頭富裕之後,也持「人有我有」心態,準備購車。可以想像,今後汽車擁有量還將會進一步增加,但市區道路長度卻難以再增加,即使是新城填海區將會增加一些道路,也趕不上車輛增加的速度。因而劉仕堯司長所說的「交通黑暗期」,將會提前到來。

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懮,可能是連劉仕堯司長也未計算在內的,那就是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來自香港的車輛,倘若是讓其駛進市區,那麼,每天就將會有大量的香港汽車流入澳門,塞車情況就將會更為嚴重。因此,應當及早作出應對。較為適宜的辦法是,香港車輛到達澳門後,必須停泊在珠澳口岸人工島,而不能駛進澳門,汽車司機及乘客改乘公共交通工具進入澳門。這就需要及早做好兩項工作。其一是在人工島澳方一側修建面積足夠的停車場,由於人工島的土地面積頗大,而且除了通關設施之外,不能作其他用途,故相信此不困難。其二就是輕軌和公共汽車線路必須延伸到口岸前,倘若是外港碼頭遷移到人工島的話,還須置建自動行人道路系統,將有到現時外港碼頭一帶商業區消費習慣的旅客,繼續引流到這些設施消費。

但倘是不放行香港車輛進入澳門,就可能會遭到香港特區政府以「同等待遇」為由,也禁止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的澳門車輛進入香港市區。這叫做有一得必有一失。

如何限制車輛?現在首要限制的是「發財巴」。發財巴體積大,佔用道路面積多,且因燃燒柴油,噪音也大,廢氣也多,嚴重滋擾其他車輛和行人。因此,

控制發財巴數量已是勢在必行。或是立法發牌規管發財巴,包括根據每家娛樂場的營業規模,規限發財巴數量;或是限制發財巴行車路線,禁止行走中區主要交通幹道等。當然,這些硬性限制措施,有可能不符合自由經濟規律。因此,最佳的方法。還是停止執行向發財巴進口提供免稅優惠。

實際上,在賭權開放之初,興建了幾座綜合性賭場酒店,為促進人流,適當向發財巴進口提供稅務優惠措施,是合理的。但在博彩業發展已經基本定型,中央也要求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特區政府也已作出限制賭桌增加措施之下,停止向新進口發財巴提供稅務優惠,是其時矣。

劉仕堯司長說,政府明年將研究啟動車輛數量增長管理,優先研究進口車輛配額制度、車輛購買及提高使用稅費的可行性,科學化訂定適當管理方式,逐步降低車輛增長率。對此,有可能會引起爭論。可能有人會說,倘若實施「限制機動車輛入口」的措施,就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過去尚未具備購車能力的居民,後來因為經過艱苦奮鬥,生活品質獲得改善,具有了購買車輛的能力,卻因一紙「禁令」而變成了「購不得也哥哥」,無法享受與該「動議」提議人同等的權利,因此形成「差別待遇」,不符《澳門基本法》關於澳門居民不因社會條件而受到歧視的規定。二、據說澳門是個「青年社會」,有數以萬計的學生正在就讀。數年後他們陸續學成,必然會到社會工作。在小有積蓄後,有意購買車輛代步,卻因一紙「禁令」而大興「無車之嘆」。這就將會在中老年「有車階級」與「新新人類」之間形成「年齡層歧視」,必會引起個別「憤青」強烈不滿,不利澳門社會安定和諧。

但倘讓私家車無限制增長,澳門的道路確實難以容納得下。其他一些地方採取了若干辦法,包括加重進口稅,或以舊牌換新牌,又或是私家車進入繁盛市區必須人員滿載等。由於澳門地理環境特殊,這「進入繁盛市區必須滿載」一條,似是難以適用於澳門,尤其是「難為了」每天乘搭黑頭汽車上班的政府高官。倘若政府高官例外,又必然形成「特殊化」,更招罵名。至於「舊牌換新牌」,可能會形成「炒牌熱」,形成新的投機市場,並將汽車牌的價格炒到人們難以負擔的高度。因此,增加進口稅,就較為公平。但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仍將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現在還有一個困擾,將來還將會更嚴重,就是停車位不足。盡管在開放私人停車場後,解決了部份困難,但仍有問題存在。尤其是咪錶位,往往是晚上八時之後,車主不再入咪,處於「違例泊車」狀態,而願意以入咪來取得泊車權的車主,則被剝奪了泊車權。另外,一些可以並非禁止泊車的路段,卻未設咪錶,讓一些汽車甚至是廢棄車輛長期停泊,而令其他車主無法泊車。因此,仍須加強對泊車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