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爭取提升新城區樓高

【本報訊】建築置業商會建議將未來新城區非航空範圍內的樓宇高限提升至160米或以上,以減少樓宇數量,增加新城區的綠化面積及公共用地面積。

政府代表回應,雖然政府認同提高樓宇高限有助增加公共用地面積,但提高不單涉及技術要求,亦要考慮對整體景觀及環境的影響。政府強調,已聘請專家進行研究,避免盲目提升高限得不償失。

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昨日舉行慶祝特區成立十二周年暨“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工作交流會。邀請政府工務部門官員介紹本澳新城區總規劃諮詢內容,即場提出問題和建議。

有商會人士指出,澳門地少人多,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大。澳門城市規劃應跟上國際步伐,前瞻創新。未來新城區應將非航空役權範圍內的樓宇高度限制提升至160米或以上,這樣可減少約四分之樓宇數量,為綠化等公共用地保留更多空間。至於高樓對周邊視線造成的影響,與會者認為具特色的建築物具可觀性,希望政府聘請專業學會研究樓宇高限,規劃時注意保持建築物特色,提高可觀性。

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廳長劉榕回應,提高樓宇高度限制的確有助於減低密度,增加公共用地面積,但亦受多方面限制。在新城A區中,由於航空要求,樓宇的高度普遍被限制在40至100米,這是難以改變的強制性技術要求;B區由於涉及主教山景觀及仔與澳門的互望景觀,樓宇高度亦不會太高,唯獨近旅遊塔一側有建高樓的可能,但政府現沒最後定案。至於C、D兩區,按計劃會會有幾幢較高的標誌性建築物,目前正收集意見意見。至於高樓帶來的屏風效應的問題,劉榕稱,政府已聘請專家研究本澳空氣的流動,盡可能避免出現屏風樓,以致建高樓得不償失。致於會方對樓宇外觀的建議,他表示,規劃時會儘量避免樓宇外觀的單一,以豐富外觀特色。

劉榕表示,未來的第4條澳跨海通道,政府傾向建隧道,隧道將連接澳門半島東北的新城A區和仔北安對出的新城E區。政府認為這隧道可全天候通車,不受颱風惡劣天氣影響,對周邊環境影響亦較少。若建跨海大橋,由於較接近友誼大橋,會減低海上航行安全及可能影響機場航運。且新城填海區要預留空間興建立體交通系統,土地的利用因而受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