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筆跡詐騙案偵破記

“這一份份小小的鑒定書。背後可能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啊,它們可能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榮辱、一個人的命運,重若泰山。”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中國刑事技術協會文件檢驗專業委員會主任賈玉文講述字裏乾坤一一

有人模仿周總理筆跡詐騙

這起案件先從一封“國務院”的急件說起一一

1960年3月8日下午5點40分左右。中國人民銀行接待了一位身著呢大衣、手提公文包的人。他自稱是國務院辦公廳的人,要給行長送急件。

中國人民銀行的工作人員一看此人來頭不小,手裏拿著的國務院的信封上寫著“速送(限下午五點四十分前送到)”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親啟”的字樣,不敢怠慢,立即將此信函轉給了行長辦公室。經辦公室人員拆閱,見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的公函。

公函用鋼筆寫道(由於文檢檔案的保密性。本書無法提供更詳細第一手資料,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把部分文檢資料中的文字部分以引文方式另行編排,並在不影響案件的情況下,對其中的錯別字進行了修改。

總理:主席辦公室來電話告稱,今晚九時西藏活佛舉行講經會,有中外記者參加,拍紀錄影片。主席囑撥一些款子做修繕寺廟用。這樣可以表明我們對少數民族和宗教自由的政策。根據以上情況,擬拔給15萬一20萬元,可否請批示。

1960.3.18

公函左邊有用毛筆寫的批文:請人民銀行立即拔給現款20萬元。

下面有周總理的名字。同時又寫道:

為避免資本主義國家記者造謠: (1)要市場流通舊票, (2)拾元票每捆要包裝好看一點。七時務必送到民族飯店趙全一收(西藏工委宗教事務部)。

由於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不在,時間緊迫,某局的負責同志在信函上先做了批示: “請會計發行局立即把款送去。”幾分鐘後,又接“總理辦公室”的催辦電話,中國人民銀行於是立即按要求提出20萬元現款,分裝兩個大袋子,在當晚七點半左右送到了民族飯店,並在民族飯店大廳裏找到了個自稱“趙全一”的人。

“趙全一”交出了蓋有“總理辦公室介紹專用”章的介紹信。並寫下了收條。人民銀行送款人收下介紹信和收條後,就把20萬元現金交給了“趙全一”。

在當時,20萬元是一筆很大的款項。3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打電話給總理辦公室,就20萬元現款如何下賬進行請示。總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明確告知總理並沒有批過這筆款項,中國人民銀行方知上當受騙。於是他們立即向公安部報案。

公安部高度重視,由部領導親自掛帥。會同北京市公安局領侯同志分析案情,部署了偵查工作,並連夜召集文檢技術人員對案犯留下的公函、介紹信、收條進行初步檢驗。

與此同時,公安部決定發動“人民戰爭”,通過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廣泛發動群眾,號召群眾檢舉犯罪嫌疑人,提供破案的線索。

文檢人員認為,公函、介紹信、收條上的筆跡均出自一人之手,而周總理的簽名是模仿而成;案犯使用的國務院信封有擦刮和二次封口痕跡。說明是曾使用過的舊信封;介紹信上“總理辦公室”的戳記是用水彩筆描繪的, “總理辦公室介紹專用”印文是用鋼版刻蠟紙再用紅印油印成的。這些情況表明,罪犯模仿周總理簽名,偽造公函,從中國人民銀行騙去了20萬元現款。

罪犯在哪里呢?罪犯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人?因為沒有更為直接的線索,以物定向、以物找人就成為偵破該案的重要途徑。

辦案人員就從信封、書寫用的墨汁、墨水、蓋印用的印油、公文的稿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鑒定,並開展了大規模的摸排工作。

——辦案人員收集國務院的信封樣本,與物証信封進行同版鑒別和紙張纖維成分分析,認定犯罪分子使用的是1959年6月印刷的淺棕色牛皮紙信封。這是一種較為普通的信封,特別是使用一次的舊信封,在國家機關一般部門都可得到。通過信封尋找破案線索是行不通的。

——辦案人員為確定偽造公函、介紹信和書寫收條的墨水的種類、牌號和來源,通過廣泛調查、收集樣品,進行一一分析鑒別,甚至使用了當時公安系統還沒有的電於顯微鏡進行檢驗,但由於墨水使用面很廣。也沒有發現較好的辦案線索。

——辦案人員從印刷特徵鑒別公文稿紙的來源。犯罪分子偽造公函使用的是一種八開張、中有折縫、左右各印十五個橫格的公文稿紙。經過調查、取樣鑒別,發現犯罪分子使用的稿紙來自外貿部。

摸底排查的範圍大大縮小。

4月2日夜,文檢人員根據案犯的筆跡特徵,在外貿部所屬中國進出口公司的存檔材料中。發現該公司科員王倬的筆跡可疑。審閱王倬人事檔案發現,1950年和王倬一起離開部隊的王x x曾化名“趙全一”。此案是王倬還是曾化名“趙全一”的王x x所為?

文檢人員通過對王倬的筆跡進行鑒定。首先認定偽造公函、介紹信和收條上的筆跡均出自王倬之手。因案情重大,為防止意外和驚動可能存在的同案犯,辦案人員對王倬進行秘密拘留並進行審問,但王倬拒不承認任何違法犯罪事實。

4月4日,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文檢專家正式出具了認定王倬作案的筆跡檢驗鑒定書,為確認案犯提供了有力証據。

同時,辦案人員在王倬的單位搜尋作案工具時,發現了王倬作案用的鋼板,上面的劃痕是王倬在刻畫“總理辦公室介紹專用”印文時形成的。並且,有人証明王倬在案發前幾天曾借用過這塊鋼板。

同一天。辦案人員在王倬家裏地下挖出了十九萬一千餘元贓款。

面對鐵一般的事實,王倬終於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先是模仿周總理簽名,偽造公函,接著從中國人民銀行騙走了20萬元現款。但將錢騙回家後,在公安部依靠群眾辦案的強大聲勢下,他心裏特別害怕,就想把贓款全部燒毀。為了每天能夠早起,他特意買了一隻鬧鐘,每天叫自己起來燒錢;為了消除燒錢的味道,他又買了兩瓶消毒水””為了証實口供,辦案人員再次到王倬家搜查,在王家煤球爐爐膛和垃圾中,搜集到一些炭化的紙張碎片。經紅外線檢驗確認,它們分別是1元、2元、5元面額的人民幣紙灰。

王倬詐騙的20萬元現款,一分錢也沒敢花,自己還起早貪黑燒毀了八千餘元……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張學良將軍的手跡

1991年9月25曰,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前身)一名工作人員找到賈玉文,送來注有“民國十五年五月攝影”的“東北大學文法科正門” 照片一張和正門一側懸掛的“東北大學”校牌照片兩張,以及張學良將軍於1970年書寫的唐詩墨跡照片一張,要求鑒定“東北大學”四字是否為張學良將軍親筆書寫。 張學良將軍在東北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對東北人民也有著很深的感情。1922年,東北大學在張學良之父、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張作霖的支持下建立。1928年,日本人製造“皇姑屯事件”,張作霖遇難,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並親自擔任東北大學校長,對東北大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為適應新中國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東北大學更名為東北工學院。進乳20世紀90年代,為進一步促進東北工學院的發展。東北工學院一直想複名為東北大學。基於這種原因,如果有張學良將軍親筆書寫的校名的話,將對東北工學院順利複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賈玉文對東北工學院的歷史是瞭解的,對東北工學院想複名的用心也有所耳聞,但是,在科學面前來不得半點馬虎,越是雙方樂得其成的鑒定,鑒定人員越是應該小心謹慎,否則就有可能出問題,賈玉文深明其中的道理。

由於鑒定的樣本(張將軍唐詩墨跡)字數太少,賈玉文從張學良樣本字的筆畫人手,對字的結構、同部首的筆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對,用心繪制了比對表。

賈玉文認為, “東北大學”四個字與張學良將軍1970年書寫的唐詩墨跡均寫作沉著穩健,舒展流暢,清秀俊朗,同屬“王羲之行書”的藝術風格。雖然,檢材(指“東北大學”四字)與樣本沒有相同字可供比較,但在同筆畫、同部首的筆法、結構上則相吻合。如“東”字中間, “曰”左上角開口的大小、折筆的形態和筆力的分佈、中間橫畫短小等特徵,與樣本中的“墨、熏、重”等字“日”部相同; 東”字豎勾筆和樣本中“來、未、蹤、目”四字的勾在出勾的大小、角度等方面相吻合……

綜合上面各種特徵,賈玉文認為,盡管檢材和樣本兩者書寫時間較長,但反映出的筆跡基本特徵仍然一致。

也就是說,“東北大學”四字的筆跡與張學良將軍1970年書寫的唐詩墨跡反映了同一人的書寫習慣,因而認定東北大學文法科正門校牌的“東北大學”四字是張學良將軍的手跡。

通過此次鑒定,消除了人們對“東北大學”四字是否為張學良將軍手跡的疑問。1993年,東北工學院複名為“東北大學”時即以張學良將軍的手跡為其校名。

(張洪興 蔡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