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派集結既展示實力也向馬英九「討償」

就在大陸地區一些台灣研究學者以在台灣今年的大選中,新黨的政黨票得票率跨不過百分之五「門檻」,因而未能獲得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的現象,作出「統派在這次台灣大選中不見了」的結論;而台灣《旺報》則打抱不平,反駁說如果因此就認為統派「不見了」,這只是太過簡單的解讀,「統派只是變身」而已之際,包括新同盟會、新黨、團結自強協會、中國統一聯盟、中華統一促進會、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灣統一會、民主團結聯盟、擎天協會、夏潮聯合會、勞動黨、全民民主統一會等十多個統派團體「按捺不住」了,於昨日在臺北市國軍英雄館聯合舉行「中華民國人民政治團體聯合會」。除了是要反駁「統派不見了」的結論,集結「亮相」展示實力之外,也是要向馬英九「擊一猛掌」,敦促他必須誠實面對統一問題,在兩岸政策上加強和平發展的作為,恢復《國統綱領》,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以期實現國家終極統一。

其實,從「中華民國人民政治團體聯合會」通過的《聯合宣言》看,其敦促馬英九的用意遠高於「亮相」。實際上,一方面,在整個大選過程中,統派團體及其成員雖然極為不滿馬英九的「獨台」思維及作為,但為了顧全大局,而作出了「含淚」以至是「含血」挺馬的決定。現在,是到了向馬英九追討「回報」的時候了。當然,這個「回報」並非是私人利益,而是關係到台灣地區以至是整個中華民族政治前途的公共利益大事,不涉任何私利。這與美國人在大選中扶了馬英九一把之後,就要討償美牛輸台的「債務」的經濟利益,根本不可同日而喻。

另一方面,馬英九曾在大選過程中,利用記者節與媒體茶敘的機會,闡述他的「不統」立場,表示所謂「不統」,就是「我任內不談統一」,如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有不瞭解,他就要很清楚地告訴她,「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已被陳水扁「廢掉」,「我在競選時,並沒有提出要恢復的主張,未來如果連任,還是為這樣做」。這是馬英九第一公開表示,會繼續延續陳水扁「廢統」、「終統」的政策,以示他的「不統」決心。而諷刺的是,在此前陳水扁宣佈要考慮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之時,指責陳水扁的這個做法違背其在二零零零年及二零零四年就職時的承諾,並針對陳水扁所謂「國統會」是上個時代的產物,沒有現實意義之說,指出陳水扁在就任時就應該已經知道《國統綱領》是什麼東西,「國統會」是什麼樣的組織,不會上任六年後才知道。由此,統派團體也是要向馬英九討償其從肯定到否定《國統綱領》的「債務」。

其實,馬英九本來就是《國統綱領》的「產婆」,《國統綱領》在研擬的過程中,灌注了馬英九大量的心血,但在他掌握了台灣地區的管治大權之後,卻沒有思量恢復被陳水扁「終結」了的《國統綱領》,實在是沒有誠信、沒有擔當之舉。實際上,當年從「國統會」的草創階段,到「國統會」先後通過《國統綱領》及「一中內涵」,馬英九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時馬英九作為「陸委會」的特任副主委,實際主持「陸委會」的工作(當時的「陸委會」主委是由「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兼任,其主要精力擺放在「行政院」,因而特意為部長級的馬英九設置了一個「特任副主委」的職務),因而成為「國統會」的研究委員。

而據《國統會研究委員與研究委員會議運作要點》規定,研究委員應列席「國統會」委員會議,及承「國統會」主委之命,對國家統一與大陸政策,得適時提出研究意見,得隨時主動向「國統會」主委提出有關研究心得。全體研究委員會議,以每月召開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舉行臨時會議。因此,研究委員會議是「國統會」的另外一組重要成員。《國統綱領》及「一個中國涵義」的擬定,都是先由研究委員會議三番兩次討論,擬出草案,最後交由「國統會」全體會議修改通過,實際上成了委員會議的幕僚群。作為「國統會」研究委員及幕僚小組核心成員的馬英九,不但直接參與「國統會」的創立,及《國統綱領》、「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草案的研擬,而且還參加了「國統會」運作過程中的許多重要活動。因此,曾為此作出重要貢獻的馬英九,沒有理由不宣佈恢復「國統會」的活動,及恢復《國統綱領》的適用的。但現在馬英九卻以為了落實其「不統」理念為由,拒絕恢復《國統綱領》,其實就僅只是在個人倫理道德的層次,也已是大失政治誠信的了,更遑論是必須兌現其在就任「總統」時所作出的「餘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守」的誓言,嚴格遵守「憲法增修條文」所設定的「國家統一」終極目標。而且,也是違背了其恩師蔣經國先生追求統一的遺願,那怕是出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意識形態。

實際上,「國統會」成立的發端,是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 ,「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奉李登輝之命,邀約「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國安會」副秘書長董世芳、「研考會」主委馬英九、國民黨副秘書長鄭心雄等人,在「行政院」四樓會議室開會,討論成立「國統會」相關事宜。施啟揚又邀請「行政院」秘書長王昭明、「研考會」副主委高孔廉參與,後來「行政院」法律顧問、著名律師陳長文也加入。 八月六日 ,上述人士再次開會,作出九項結論,將「國統會」定位為諮詢性質,委員為無給職,由「總統」聘任,並定出成立的時間(「九月中上旬」。因此,馬英九可說是「國統會」的催生產婆」之一。

至於《國統綱領》,是在「國統會」委員陶百川於「國統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國家統一的目標程序」的基礎上,由以馬英九為核心成員的「國統會」幕僚小組研擬草案,再交由「國統會」全體會議通過的。而《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文本的研擬,馬英九也有份參與,而且就是針對海協會提出「一個中國」的「三段式」論述而創制的,後來就成為海基會在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中及其後雙方來往信函的基調。

馬英九在成功爭取連任後曾表示,他的第一個任期是撥亂反正,第二個任期是脫胎換骨。現在回頭看,他在第一個任期內確實是有進行撥亂反正,把被陳水扁顛倒了的兩岸定位、政策以至是從政道德倫理等,都給顛倒了回來。但也無可諱言,仍有一些被顛倒了的重要「國家名器」並沒有再顛倒回來,其中就包括了被陳水扁凍結了的「國統會」和《國統綱領》。

而馬英九要在其第二個任期內「脫胎換骨」,究竟脫的是什麼「胎」,換的是什麼「骨」?是完全拋棄過去的一切,包括合理的部份,就像在倒掉洗澡水時,將嬰兒也給一道倒掉?還是去其粗糙,存其精華?,

這些疑慮,在昨日統派團體的《聯合宣言》中表露無遺:在國家統一前,堅持憲法一中及國家終極統一的目標,誠實面對統一問題,恢復《國統綱領》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以期實現國家終極統一。一句「誠實」,就是對拒絕恢復《國統綱領》的馬英九的政治誠信的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