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居民擔心輕軌走向當局釋疑

【本報訊】澳門社區發展協會以近期發生多起公交傷亡事故為由,再就將來輕軌走經新口岸區倫敦街和波爾圖街與運建辦商討。運建辦副主任何蔣祺明確回應輕軌走經倫敦街和波爾圖街已有定案,將以用高架方式興建,轉走地下或轉經新城B區並不可行。

協助居民與運建辦商討的議員高天賜稱,當局以照顧大部分利益為由,不顧小部分人的利益。他認為,涉及安全的問題必須考慮每一人的利益。

何蔣祺稱,政府非常尊重市民對澳門建設輕軌的意見及建議,輕軌在文新口岸區走線的問題,政府曾研究評估了多個方案,包括將走線移至週邊以及地下,但除現行方案外,其他方案,多重技術會受限制,及大幅降低輕軌的覆蓋率。

何蔣祺說,輕軌走線移至新城B區無法覆蓋南灣商業區及新口岸中北區。現行方案,宋玉生公園站及西灣湖站已覆蓋新城B區的一定範圍,輕軌路線如外移至新城B區,現方案的藝園站及南灣湖站將不復存在,不僅令人流密集的新口岸中北區、甚至南灣及議事亭前地等市中心地帶被排除外,不利緩解市中心交通擠塞。客流分析資料亦顯示,走線移往新城B區初期人流較現方案大幅減少八成,遠期人流量將減少近一半,嚴重降低輕軌系統的效益。

何蔣祺稱,輕軌走線外移至新城B區外環道,在技術上亦存在困難。不論以地下或高架方式興建,輕軌與外環隧道兩者難以相容;而輕軌若需穿越嘉樂庇總督大橋亦面臨技術困難,並且嚴重阻礙海濱及觀音像等旅遊點的景觀。

何蔣祺指出,因新口岸區有大量地下設施,新口岸段走線如地下化,技術上有困難。孫逸仙大馬路、宋玉生廣場、城市日大馬路、藝園和亞馬喇圓形地等區地下有大量樁基礎地底設施,包括橋樑基礎、三個大型停車場、排水設施等,難將輕軌軌道轉向地下,或移至孫逸仙大馬路。若路線轉走地下,需大規模清拆及改建排水設施、停車場及地下道。有1320個輕型汽車車位及446電單車位的宋玉生廣場、藝園及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將受嚴重影響。工程期間,這些路段區域全是澳門半島交通要道,倘開展地下工程,將令區內長期大面積封路,為全澳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尤其在大賽車期間當友誼馬路封閉,澳門半島新填海區東西向交通形同中斷。

何蔣祺稱,倘輕軌建設需配合新城B區外環隧道建設時間表、或將新口岸走線轉為地下,輕軌建設將嚴重延誤,不單會引起合約問題,大幅推高造價,社會亦需付出沉重代價,包括交通問題繼續惡化,及無法配合區域發展,澳門會被邊緣化。

他說,當局理解居民的憂慮,在優化建設方案時會繼續與市民溝通,務在城市發展與居民需要間取得平衡。

協會代表不滿何蔣祺的回應,要求他保證將來輕軌途經該區的安全。高天賜質疑當局沒顧及居民安全,促請公佈更多輕軌安全數據。

運建辦展示邁阿密和重慶的輕軌經驗,指輕軌與住宅為鄰甚至伸入商業大廈,不會影響住宅環境,安全亦普遍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