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選」後雨岸關系未來走勢的初步觀察

2012年「大選」,馬英九以51.6%的得票率、6個百分點的優勢戰勝蔡英文。本次選舉既是對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最高民意檢驗,也是台灣人民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一次信任投票,「國勝民敗」的選舉結果為下一階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再創難得機遇。在可預期的未來,兩岸關系將保持良性、有序的穩健發展勢頭,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互信將進一步厚植,兩岸交流制度化進程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島內民意將繼續朝著積極方向轉變,但兩岸關系深化發展仍有不少困難亟待克服。

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將不可逆轉,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互信將更加夯實,但開啟政治協商的難度較大

此次「大選」國、民兩黨對決,等同於民眾對「九二共識」的信任投票,馬英九繼續執政將進一步促使「九二共識」獲島內更大民意支持,持續累積政治互信,為兩岸關系深入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氛圍,但未來4年兩岸開啟政治協商的難度仍較大。

(一)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互信將更加夯實。一是「九二共識」在島內的民意基礎將更趨牢固。2011年以來大陸高層密集強調「九二共識」,胡總書記多次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賈慶林主席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首要關鍵是「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政治基礎」,國台辦主任王毅明確指出,「九二共識」不容否認,這都凸顯「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馬英九因支持「九二共識」鞏固政權並獲連任,「九二共識」已成其「政治法寶」,《聯合報》1月16日的民調亦顯示,馬堅持「九二共識」獲民眾認同是勝選的最大原因。隨著未來4年兩岸互動加深,「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必將日益鞏固。二是未來兩岸互動將持續熱絡,有助雙方互信進一步累積。馬連任後,兩岸過去3年多協商談判和交流合作形成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得以延續,兩岸高層互動將更加順暢,黨際交流將更加密集,雙方對相互政策的可預期性更強,有助進一步提升政治互信,進而在既有的基礎上為逐步化解政治難題營造良好的氛圍。馬選後聲明稱,未來仍將秉持「先急後緩、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原則與大陸開展協商交流。

(二)兩岸短期內開啟政治對話的可能性較低。盡管馬的連任為兩岸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馬的第二任內啟動兩岸政治協商乃至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難度較大。一方面,馬可能將解決內政問題以穩固政權作為任內首要目標。由於馬首屆任內處理內政方面問題不少導致連任路程艱辛,因此,馬選後首要目標將是改進內政治理,改善社情民生,以鞏固政權。加之,馬此次勝選票數較2008年當選時大幅縮水,在民意基礎削弱的情況下馬恐不會主動觸及兩岸政治議題。馬在選後召開的國際記者會上便稱,兩岸展開政治對話的時機尚未成熟,未來4年「不必忙著立刻開啟政治性協商」。另一方面,民進黨及美國方面可能的反彈恐讓馬難以招架。馬在「大選」期間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加「公投」的說法致選情被動,顯釀大禍,顯示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獨」勢力對兩岸開啟政治對話仍有較強牽制力,而美國不樂見兩岸在政治層面過度靠近亦是「公開的秘密」,這都將使兩岸開啟政治對話的難度增大。

二、兩岸交流的制度化建設有望取得重大突破,但一些領域深化交流的步伐較以往可能放緩

兩岸大開放、大交流、大合作的新格局將繼續向縱深領域邁進,兩岸可能將繼經貿關系的ECFA之後於其他領域簽訂類似的框架協議,在構建兩岸交流制度化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但隨著兩岸交流逐步跨入「深水區」,遭遇的困難勢必不斷增多。

(一)兩岸交流的制度化勢將日趨豐富完善。一是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內容將更多元、更親民。在馬的第一任期,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取得豐碩成果,是兩岸實現制度化交流的重要保障.在馬連任後,兩會的「白手套」作用將更加凸顯,協商的內容將涉及更多的領域,可能會更多著墨關系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議題,將使協商成果更貼近民生。二是兩岸在低政治敏感度領域簽署框架協議的可能性增大。2010年ECFA的簽署使兩岸經貿交流步入制度化軌道,為其他領域簽署類似框架協議提供了樣本。同時,民進党曾一度給馬簽署ECFA扣「傾中賣台」的「紅帽子」,但此次「大選」民進黨也改口贊成ECFA,這使馬未來更有自信推動兩岸交往。馬在無連任壓力而不需過多顧慮政治妥協後,可能會在文化交流等低政治敏感度議題與大陸洽簽框架協議。三是各交流領域互設或共組非官方辦事機構可能增多。兩岸互設旅遊辦事機構、共籌產業合作工作小組為民眾提供了諸多便利,亦為兩岸官方合作提供了更多平臺。由於這類辦事機構既符合兩岸政治現狀,又有助解決實際交流問題,因此,未來兩岸在經貿、文教等領域互設或共組類似辦事機構數量可能增多,進而為緊密兩岸官方交流夯實基礎。

(二)部分交流領域向縱深邁進的步伐或減緩。2008年以來,兩岸在實現「三通」沖破60年的隔閡後,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突飛猛進,成效喜人。但隨著部分領域的交流逐漸進入「深水區」,可供合作的空間逐漸飽和,兩岸雙方的利益沖突可能逐步顯現,一些違背市場自由競爭規律、「一邊倒」的合作模式將遭遇不小困難,因此,部分領域交流的前進步伐可能較馬第一任期內有所放慢。

三、國民黨將續推穩健、開放的大陸政策,民進黨面臨兩岸政策調整的瓶頸

國、民兩黨尤其是執政黨的兩岸政策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看,馬英九連任後將基本延續首次任內的大陸政策,民進黨在遭受選舉挫折後勢必檢討現有的兩岸政策,但將做出多大程度調整有待觀察。

(一)國民黨將繼續以「九二共識」、「一中憲法架構下的三不政策」推動與大陸的協商交流。一是現行政策成效顯著獲主流民意肯定。本次「大選」是對馬英九大陸政策3年多內施行效果最直觀的民意檢驗,過半選民的支持為馬連任後續推現行政策奠定了基礎。馬在當選後首次召開記者會時表示,民眾大致肯定其主張的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兩岸關系依目前速度發展是最好的。馬的大陸政策幕僚指出,未來兩岸關系仍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二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已難逆轉。3年多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既符合了兩岸民眾期望開放交流的呼聲,又順應了兩岸「合則兩利」的歷史潮流,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因此,馬連任後唯有順勢而為才能穩固政權。

(二)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阻力重重,可能在堅持「台獨」立場的基礎上繼續朝「務實」方向調整。一是政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民進黨選後勢將對兩岸政策進行檢討,甚至不排除黨內發生交鋒激烈的大辯論,但其轉型面臨較大困境。幟合柵指出,若民進黨欲轉型首先要擺平選後的政治權力佈局,其次要對如何轉型形成黨內共識,再次要克服「基本教義派」的牽絆,「這都很難」。二是可能在堅持「台獨」立場的基礎上繼續朝「政經分離」、「經左政右」的方向調整。島內輿論認為,長期以來,包括蔡英文所主張的「台灣共識」等民進黨各類兩岸論述都是對‘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延伸,而歷年選舉結果顯示這都獲4成以上的民眾認同,因此民進黨短期內不會改變「台獨」立場。但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持續深入,民進黨為擴大支持基礎不得不對兩岸交流抱持不斷開放的態度。選後不少民進党高層人士認為,為重返執政「應對兩岸經貿議題與政治主權切割看待,在確保主權前提下務實開放」。因此,未來民進黨可能對兩岸政策採取「政經分離」、「經濟路線偏左、政治路線偏右」的策略。

四、島內民意將逐步朝有利j大陸的方向轉變,但前進道路仍將曲折

此次「大選」結果是對大陸實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戰略成果最直接的肯定,是對胡總書記「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意見的最佳注腳.未來,兩岸關系只要繼續朝著和平發展的道路闊步前行,島內民意勢將朝有利大陸的方向轉變,但選舉結果亦預示建設島內民心工程的道路仍任重道遠。

(一)島內民意變化將進一步呈現積極向好的趨勢。一是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將不斷強化。國、民兩黨就「九二共識」之爭一直貫穿此次選舉,尤其在最後關鍵時刻,島內工商界紛紛出面力挺「九二共識」及美國前「AIT處長」包道格的「不承認‘九二共識’將陷兩岸於危機」的表態,更強化了「九二共識」在島內的認同。島內輿論稱,「九二共識」歷經民意洗禮已成為島內「最大公約數」,「某種程度上說,馬的勝利也是九二共識的勝利」。隨著未來兩岸關系大交流的局面更加深化,「兩岸和平紅利」進一步發酵將使越來越多的民眾直接感受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相關受惠群體、行業和地區不斷擴大,民眾對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認同度可能將不斷提升。二是「台獨」勢力進一步得到遏制。民進黨從2008年穀底強勢回升卻再度挫敗,對「台獨」勢力不啻是一記重拳,在沒有執政權的情況下其鼓吹「台獨」、抹煞「兩岸同屬一中」的能量勢將有所降低,以「台灣主體意識」毒害島內民眾的效果將減弱。加之敗選結果可能讓民進黨內陷入新一輪的激烈權鬥,將加大其重新凝聚「台獨」勢力的難度。此外,美國方面在競選過程中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表現出的不信任態度,客觀上對「台獨」勢力有一定警示作用。

(二)未來民意變化仍有不少不確定性因素。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南、北部民眾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看法仍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在南部,一些曾獲大陸采購團大量采購、簽署ECFA後獲減免稅利益的農漁業鄉鎮選民,並未因此而轉投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國民黨,加之「二合一」選舉結果進一步固化了島內「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因此,未來大陸欲轉變南部及基層民眾看法的道路仍很漫長。另外,此次「大選」強化了國、民兩黨對決態勢,這將使島內民眾形成統一的「國家」、民族、文化等方面認同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客觀上也將增加大陸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