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官邸和行宮的秘密

在臺灣從事導遊工作多年的蔡宗哲說,臺灣的景觀無法與大陸相比。因此,為了吸引大陸遊客,臺灣旅遊業亟需另闢蹊徑,想出獨具“臺灣特色”的新辦法。這不,近來他們果然搬出了一塊“金字招牌”——“蔣介石”。

“蔣公紀念酒”“蔣家菜”“兩蔣紀念豆幹”“蔣介石鐵路便當盒紀念版”……如今,蔣介石儼然已經成為臺灣旅遊業的“救星”,更有旅行社推出了“蔣公景點一日遊”,從中正紀念堂到士林官邸,再到圓山飯店,安排得滿滿當當。

蔣介石敗退臺灣的首座官邸

蔣介石夫婦在臺灣各地的“行館”多達數十處,都在山川秀美、風景絕佳之處,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的首座官邸。2011年12月30日,經過兩年多的重建,草山行館重新對外開放。

海拔443米的陽明山原名草山,因山上茅草叢生而得名。據傳,蔣介石剛退居臺灣時,經常和宋美齡到景色優美的草山散步。可能是覺得山名有“落草為寇”之嫌,也可能是為了紀念他景仰的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蔣介石在1950年下令將草山改稱陽明山。

這裏的草山行館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原為日據時期的臺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是為了接待當時的日本皇太子裕仁而建。蔣介石1949年12月赴台後,這裏成為其官邸,直到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其後,草山行館被長期作為蔣介石的“夏季避暑行宮”。每年端午至中秋,蔣介石多來此居住,直到1970年間中興賓館(陽明書屋)落成,草山行館才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後來,草山行館經過整修後於2003年對外開放。這裏深厚的歷史底蘊,陽明山的優美風景,再加上被定位為蔣宋堅貞愛情的見證地,使其成為臺北市民和觀光遊客的好去處,不少新人也來此拍攝婚紗照。

然而,2007年4月的一場火災,使得草山行館的主體建築物木構造全毀,僅存正門和石構造部分。經調查,警方當時確認系人為縱火,但至今仍未破案。4年多後,耗資3000多萬元新臺幣重建的草山行館重新與世人見面。

據介紹,草山行館的重建完全按照舊有格局,保留原有建築的風格形態,並將當年的火災遺物巧妙融合於新建空間之中。行館設有兩個常設歷史資料展廳,其中陳設有70餘張珍貴歷史照片,以及複製版的蔣介石軍常服和結婚晨禮服。最特別的是臺灣第一張身份證的複印件,蔣介石職業欄所登記的,是“總統”二字。

草山行館的營運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行館重開後,將聯手島內知名的“蘇杭餐廳”,向遊客提供餐飲服務。餐飲內容包括“蔣公私房菜”、宋美齡喜愛的西式甜點以及陽明山當地的特色菜肴。

開放的禁區

草山行館是蔣介石在台的首座官邸,位於陽明山下的士林官邸則是其在台居住時間最長的官邸。從1950年遷入到1975年去世,蔣介石夫婦在士林官邸居住了26年。這期間,作為島內的權力中心,士林官邸有重兵把守,周圍遍佈崗哨、便衣,後山密林之中至今仍可看到大量的碉堡工事。

公開資料顯示,士林官邸原為日據時期的一個園藝試驗所。蔣介石夫婦在1950年遷入後,官邸整體上可分為山區和平地兩部分。山區為警衛地帶,平地部分為蔣介石夫婦的宅邸及侍衛人員的住所。平地面積為5.2公頃,山區面積約20公頃。就山勢而言,士林官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馬路,形狀仿佛一個口袋,據說這樣的地形有利於部署安保。

蔣介石和宋美齡居住的官邸正館前有內、外兩個花園。1975年4月,蔣介石在士林官邸辭世,同年9月,宋美齡飛赴美國紐約,士林官邸從此人去樓空。

1996年,士林官邸中蔣氏夫婦做禮拜的教堂凱歌堂,蔣介石為懷念母親所興建的慈雲亭以及周邊部分園區對外開放。但作為蔣介石夫婦起居和會客的重要場所、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正館,當時不在開放之列。

2009年9月,正館在整修期間也曾遭遇一場火災。所幸撲救及時,正館的主體結構並未受損。

經過多年的修整和準備後,2011年1月2日,士林官邸正館終於正式對外開放,但開放的只是正館一層。又過了一年,2012年1月27日,士林官邸正館二層才對世人開放。此舉也標誌著士林官邸全面對外開放,遊客終於有機會一窺“老蔣”夫婦的居家生活點滴。

二層裏的書房,早期是蔣介石閱讀、寫日記和處理文書的地方,後來多作為客房,用來接見親友與貴賓。上世紀50年代,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訪台,曾應邀到此書房,受到“老蔣”最高規格招待。到了1972年,同一個尼克松已身為美國總統,出於時局考慮,他毅然訪華,揭開了中美關係新篇章。這對於“老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打擊。三年後,蔣介石在同一層的臥室裏離世,如今這間臥室的一切擺設仍保留著當時的樣子。

士林官邸剛對外開放時,輿論普遍認為,作為蔣介石曾經的住所,這裏面肯定有不少秘密。各種秘聞確也不斷曝出。而曝出其中最大秘密的人,就是後來為了表明自己無意逃亡的陳水扁。他在2010年10月上庭辯解時說,士林官邸下麵有秘道,與台軍指揮所的秘道相連,並且通向直升機停機坪。

如今,在士林官邸的外花園,還能看到花草覆蓋下的碉堡,但若不仔細看,則完全是花壇模樣。不過現在,碉堡也好,秘道也罷,其原有功能都已走進歷史。士林官邸,如今已經由戒備森嚴的禁區,變為遊客休閒踏青與尋訪歷史之所。

(吳濟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