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中共“七大”籌備工作(下)

起草修訂“歷史決議”

為了統一黨的思想,提高黨員認識水平,增強黨的凝聚力,1944年5月10日,中央書記處決定由任弼時主持搞一個黨的歷史問題的決議,並由他負責向七大作黨的歷史問題的報告。表面上這是一個如何評價我黨前期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如何看待我黨歷史上發生的各種事件,如何定性我黨所走道路、所持路線的決議,其實這是一個統一全黨思想認識,增進同志間的團結,增強黨的戰鬥力,決定全黨全軍和全國革命命運的報告。對此,任弼時深感責任重大,在他的主持下,當天就成立了有劉少奇、康生、周恩來、張聞天、彭真、高崗(後又增加了博古)參加的“黨內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

準備委員會成立以後,任弼時很快就投入了決議的起草工作。他在當月就以《歷史草案》為藍本起草了一萬兩千字的《檢討關於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的決議(草案初稿)》。這個草稿吸收了1942年、1943年党的高級幹部整風的成果,認為“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並沒有起到進步的作用”,從“四中全會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是錯誤的”。該《草案初稿》又經兩次大的修改,第三稿還有一萬字左右。後又經胡喬木的重新起草和修改,字數近七千,從路線鬥爭的角度概述和分析了大革命失敗至抗戰爆發十年間黨發展的歷史和“左”傾錯誤造成的錯誤,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所取得的勝利。

後來,起草委員會又多次召開座談會,除自行座談外,還組織包括党的高級幹部、七大代表在內的各方人士進行座談,廣泛徵求他們的意見,對決議不斷進行完善。其間,任弼時還與王明進行了兩次中肯的、推心置腹的談話,聽取王明對黨史上一些問題的看法,並將談話要點進行整理,上報中央。在討論和徵求意見時,任弼時反復強調:解決歷史問題的方針是弄清思想,團結同志,分析錯誤的內容與根源,而不在追究個人的責任。

任弼時會同準備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在不厭其煩地對決議草稿進行多次修改、潤色的同時,還對禁錮部分人頭腦的教條主義宗派與經驗主義者的關係作了精闢闡釋,對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表現作了合情入理的分析。

最終,在反復修改、集體討論、十多次易稿的基礎上,《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基本定稿,起草組將其交付中央準備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表決通過。《決議》的制定和最終通過,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得到了全黨的擁護,特別受到犯過“左”傾錯誤的黨內高級幹部的擁護,為七大團結、勝利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先期兩會凸顯七大主題

為了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工作,起草各種文件,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形成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代表們在七大會議上能集中精力討論解決當時面臨的抗戰建國主題,不被“瑣事”幹擾而偏離會議既定方向,在七大正式召開前,黨中央先期召開了兩次重要的會議,即六屆七中全會和七大預備會議。

六屆七中全會是我黨歷史上會期最長的一次會議,從1944年5月21日到1945年4月20日,前後歷時11個月。5月21日,七中全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組成七中全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及七中全會主席團主席的決議,並決定,在全會期間由主席團處理日常工作,中央書記處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職權。會議同意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提出的關於黨內歷史問題的六點意見並形成決議。會議通過七大的議程及報告負責人,政治報告——毛澤東,組織及修改黨章報告——劉少奇,軍事報告——朱德,黨的歷史問題報告——任弼時,統一戰線報告及公開講演——周恩來。除政治報告不設準備委員會外,會議同意中央書記處提議的其他四個報告的準備委員會的名單。

1945年3月16日,七中全會召開主席團會議。會議決定“於二十五日前做好召開‘七大’的一切準備工作,二十六日正式開會”;提議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康生、高崗、陳毅、陳雲、林伯渠、董必武、彭真、洛甫、徐向前、賀龍等十六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人為主席團常委,處理中央日常事務。決議還通過了大會開幕典禮程序:毛澤東致開幕詞;推舉大會主席團及正副秘書長;通過大會議程;朱德、林伯渠、周恩來等發表演說;推舉代表資格審查及政治、軍事、黨章、歷史等委員會。其中大會正式議程為: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問題報告;然後進行大會發言(重要發言有:周恩來報告統戰問題,彭德懷報告華北情況,陳毅報告華中情況,高崗報告陝甘寧情況);隨後由劉少奇作黨章問題報告、會議討論;任弼時作黨的歷史問題報告、會議討論;通過各種問題決議及通電;選舉中央委員會。

為了使七大“集中力量討論當前的政治、軍事、組織問題”和“集中力量來解決抗戰建國的任務”,3月25日召開的主席團會議和31日召開的全體會議又做出決定: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改在七中全會上討論通過;原先擬定許多同志發言的辦法取消,到會代表可根據大會報告所提出的問題,正面地聯繫當地實際情況發表意見,七大上最好不涉及歷史問題。會議經過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所提出的方針和劉少奇準備提交大會討論的黨章(草案)。在4月20日召開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上,又討論通過了朱德將在大會上作的軍事問題報告、《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大會議事日程、主席團、常務主席團名單、秘書長(正任弼時、副李富春)和以彭真為主任的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名單及會場規則。

4月21日,召開七大預備會議。任弼時在會上對召開七大的籌備工作作了說明,這也是對會前所作各項準備工作的總結:召開七大的多次延期當中,我們的力量發展很快,實力壯大,政策正確,七大在這樣的基礎上召開,意義與作用非常重大;經過整風、路線學習、審查幹部,黨內思想趨於一致,黨的組織更加純潔,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其意義“非常偉大”,這便於七大各項決議的貫徹實施;從1937年成立七大準備委員會到現在召開會議,根據情況的變化,代表名額總數在不斷增加,代表名額分配在不斷調整,會議議事日程在不斷修訂,報告草案書寫在不斷完善,會議的其他工作在一直進行;預備會上除將原定議程第二項“動員工人階級參加抗戰工作”改為軍事報告外,又表決通過了開幕典禮、閉幕典禮、會議期間舉行先烈追悼大會等新增議程和大會主席團、正副秘書長、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名單以及七大的會場規則,並讓主席團全體成員及正副秘書長走上主席臺同各位代表見面,隨後,毛澤東在預備會議上作《“七大”工作方針》的報告。

至此,召開七大的所有籌備工作全部完成。黨的七大也如期於兩天之後的23日下午5點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正式開幕,歷時50天后於6月11日勝利閉幕。通過這次大會,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決策機構初步形成,黨的指導思想基本確立,新中國的宏偉目標已清晰勾畫。因此,該次會議被譽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之所以如此,縝密的前期準備是鑄就這一盛會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下)

(哈戰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