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業開放十年來發展情況(二)

博言

澳門特區政府自從2002年開始將原本獨營的博彩業開放至現時六間博彩企業,在短短的十年期間由原來的十來間大大細細的博彩娛樂場,發展至今日的三十多間並擁有旅遊、博彩娛樂綜合體的多元化設施,並且每年的博彩收益由原來的不夠百億,直線上升至超過千億來計的收益,這個神話般的發展成果,誰也沒有預料得到。雖然講博彩業在短短的十年間為整體社會帶來一些預想不到負面性的因素,但是從客觀社會經濟發展角度來看,由於博彩業的發展及存在,令到整個社會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是博彩業的經濟收益,就可以解決本澳社會在發展過程所面對很多經濟上不足的困境。正如本澳在回歸的初期由於整體社會經濟環境,自然社會治安不好,但現時兩者就有天地之別。或許正所謂:經濟決定一切,有經濟就有發展。

筆者並不是一味地歌頌本澳博彩業在開放賭權十年來的收益,而是會為博彩業為本澳社會過多的負面問題感到擔憂,但從客觀因素來看問題,還是利大於弊,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本澳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來看,有很長歷史時間上一直都存在博彩元素,從不合法或不規範到合法性,再到規範性的發展,但是真正看得到,本澳的博彩業令廣大社會居民受益的還是在回歸之後,特別是博彩娛樂開放賭牌之後,亦就是由一變成六張賭牌之後,對本澳社會發展起到的作用,可謂是出現了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的社會現狀。今年適好是本澳博彩業發展,賭牌開放的第十個年頭,如較十年前來相比較,誰也不會想得到或夢想不到,原本荒洋一片的金光大道會變成今時今天的繁華熱鬧的著名旅遊景區,休閒旅遊及博彩娛樂混為體的綜體城,現時僅僅在離島就有四個,每天出入的旅客就有數以十萬來計,為本澳帶來的經濟效益及知名度,這也是不可估算的價值。

博彩業作為澳門的主體產業,一直以來對澳門財政的貢獻巨大。澳門財政收入七成以上來自博彩業,博彩企業還要按收入比例撥出資金予澳門基金會,並支持旅遊推廣、航道疏浚等事業。博彩業儼然是澳門的“提款機”。有數據顯示,以回歸前的1999年為基數,到2009年,博彩總收入10年間增長了8.3倍,博彩稅增長了10.6倍,博彩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由1999年的19.53%提高至2010年上半年的89.8%,博彩業就業人數增長了1.28倍,博彩業的經濟比重由1999年的25.38%增加到了2010年上半年的83.56%。根據推斷,2010年是澳門博彩業超高速增長的一年,是澳門賭業史上年增長率最高的一年。2009年澳門博彩收入額是1117.34億元,而2010年上半年僅半年的博彩收入額就已達858.53億元,再加上第三季度的數字,已達到1332.38億元,九個月的博彩收入便已遠遠超過了上年的數字。以保守的估計,假定剩下的三個月的月均創收額為140億元,則2010年的年收入將達1752.38億元,較2009年增長56.8%。澳門博彩業去年全年累計收入達2678.67億澳門元,較2010年增加42.2%。如此超高速增長,是澳門賭業史上創紀錄的。澳門博彩特別稅的稅率為35%,博彩業的高速發展也帶來特區政府庫房的快速充盈。財政收入由1999年的195億急升至2008年的五百餘億元。2009年底,澳門特區財政滾存加上儲備基金的總和約1000億澳門元,但直到去年底已經超過兩千億澳門元。澳門自2002年開放賭權以來,博彩業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受益於博彩業的飛速發展,在2007年澳門的人均GDP超過包括香港、臺灣、韓國、甚至是新加坡在內的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博彩業務迅猛增長也帶動了澳門經濟總量攀升。在2005年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外國直接投資》首次推出的“2005~2006年度亞洲最佳展望城市”評選中,澳門也因此獲選“最具經濟發展潛力城市”。

同時,眾所周知的問題就是,博彩業是本澳主要經濟支柱,一方面提供了澳門政府百分之七十五的稅收,是澳門社會就業崗位主要的提供者,也是澳門低稅制堅實的保障者。但同時,其也佔用了大量的土地、人力和其他公共資源,形成了一枝獨大的畸形經濟。就一個微型經濟體來説,畸形並不一定就是壞事,並不一定就不能發展。比如中東的那些石油輸出國家,經濟結構也是畸形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其中的分別,關鍵的是一枝獨大的畸形經濟的基礎不是擁有自有資源,澳門既不像迪拜腳底下有石油,也不像拉斯維加斯能以美國經濟為依託,擁有同一政經體制內穩定的客源和遼闊的土地空間,不太受外界的幹擾。澳門的博彩業客源幾乎完全依靠區外和海外,受太多外在因素影響,抗災抗險能力差。這種畸形經濟結構的基礎無疑是非常脆弱的,主要靠區外輸血,稍有風吹草動,澳門經濟就會受到致命影響。比如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澳門的經濟就受到了嚴重影響,連續多年下滑,失業率高企。直到九九回歸,特別是澳門與內地簽署CEPA,中央實施“自由行”政策以及區域經貿合作之後,大量內地客人湧現澳門,這種局面才大幅改觀。

自賭權開放後,本澳的持牌博企由一家增加到六家,激烈的競爭也使博彩業的傳統形象脫胎換骨,娛樂場不再是烏煙瘴氣的小場子,變身為金碧輝煌的大空間,配套的酒店、購物、餐飲、休閒等設施日臻完善,使澳門遊客接待能力大為提升,“永利”的音樂噴泉、“新葡京”的萬象球、“威尼斯人”的大運河購物中心、“新濠天地”的天幕等成為澳門的新景點,吸引世界各地的遊人紛至遝來。並與此同時,在內地“自由行”政策的帶動下,訪澳遊客也從十年前的幾百萬人增加到去年的二千八百萬,今年將會突破三千萬人次。

但日前有學者則認為,澳門雖然登上了賭業“全球一哥”之位,但服務水準以至市場結構仍需進一步調整,不應過度集中於貴賓廳運作。去年,貴賓廳收入高佔博彩收入73%。誠然,澳門有自身發展特色,未必需與其他地區相提並論,但無可否認,拉城、新加坡都在發展中場,而且中場盈利率高。貴賓廳佔博彩收入份額雖大,但能否繼續支撐行業發展?按統計局數據,澳門酒店業一○年時入不敷支,特別是五星酒店更突顯,主要因為博企有豐富資源補貼非博彩業。長遠而言,博企依賴的貴賓廳盈利率是否可以繼續補貼非博彩業務。澳門博彩業大餅造大了,下一階段應配合中央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如何實現,相信必須將資源投放於非博彩業,以強化澳門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澳門背靠內地廣闊市場,單來自內地豪賭客的博彩收入,已足夠為澳門帶來豐厚盈利。博彩業開放初期,博企多以賭場為主,綜合度假娛樂為輔,貴賓廳至今仍是博彩收入重要來源。貴賓廳收入與中場收入“七三”比例的格局,未因博彩業開放而發生大變化。隨著大型賭場度假村開業,非博彩元素雖然明顯增加,但業務收入在博企總收入中仍微不足道。同時,博彩業開放十年,競爭進入白熱化,率先落戶路城的博企分得“頭啖湯”,改變了市場競爭格局,重新分配市場,更將客源分流至離島。引入綜合多元配套服務,贏得市場肯定,並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對市場變化最為敏感的股價保持高位徘徊,反映投資者的願景。成功的競爭模式,鼓勵了博企爭相進入路城開拓新業務,長遠而言,有助推動博企加快履行賭牌承諾。

另一個是社會各界共識的問題就是,本澳博彩業在開放賭權以來,一路都是綠燈,博彩收益正是雪球一樣,只會大不會細,歸根結底就是“一國兩制”的催化作用,亦就是中央政府支持之下,才有今時今天的社會經濟效益。若在殖民時期,本澳的博彩業就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的成果。面對內地十三億人口,僅僅只是個別省份“自由行”的開放,就夠養數個澳門地區的居民,不然政府的財政就不會就如汽球一樣越來越大,市民的就業不用擔憂及薪酬超過香港地區的,並且,不然五十多萬人口就不會有今時今天的擁有每年超過百億元的社會福利。感恩與知足,或許應是現時澳門居民最好的精神糧食。亦不可否認的問題就是,本澳的博彩經濟效益是沒有任何經濟模式所能代替的,就本澳目前而言,就根本沒有任何一種經濟產業模式可以代替得到博彩業,本澳就是有了博彩業而有今時今天的經濟社會環境。

誠言,博彩業穩健發展是本澳未來及現時始終都要抓緊的問題,亦就是講,博彩旅遊業經濟模式是本澳社會經濟發展不可動搖的經濟支柱。既然中央政府支持本澳致力發展博彩旅遊業,並推至博彩旅遊休閒的層面,借著博彩業的動力,打造世界級休閒旅遊中心,更需要穩健博彩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