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試水“差額票決”正廳級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1月份在廣東省委十屆十一次會議上表示:“30年前搞改革,主要是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現在搞改革則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約。如果只是根據這個利益格局決定改革的取向,那麼改革就不可能進行下去。”

全國兩會期間,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多番談及“深化改革”“改革要動真格”。果不其然,3月中下旬廣東交出了一份省委廳級幹部公推比選、差額票決的答卷。正廳級職位公開比選是國內首次;省委常委一人一票差額選人,也開創全國先河。

32人角逐一個職位

3月6日,來自省外經貿廳機關幹部,以及直屬單位班子的140個評委,屏息靜氣.在廣東省外經貿廳中心會議室“面試”未來上司。這實際上已是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推選的第二輪淘汰賽。

今年2月10日開始,廣東省委組織部決定採用公推比選的方法,選拔該省外經貿廳廳長。這次選拔,首先由省委組織部向外界公開選拔條件。再由各市委、省直單位黨委負責推薦。各地級市、省直各單位僅可推薦1人,廣州、深圳可薦2人。

組織部勾勒出的選拔標准較高,除了學歷、年齡等因素外。還要求“為現任正廳級或任職滿2年的副廳級領導.又或者為現任省屬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同時要求“擁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經貿規則和我國外經貿政策,且有外經貿相關的經歷”,並且以此為原則,要參選人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盡管門檻不低,可僅僅5天時間,廣東各市和省直單位共推薦了32人參選。

經過組織部的初步篩選後,有23位官員獲得了進入下一輪測試的資格。

自此,所謂的“四比”流程就此展開。23名官員面對著包括面談比選、能力測試比選;實地調研;面試比選;組織考察比選四輪考核。廣東省委組織部表示:“全過程實行差額比選,按‘多進6、6進3、3進2、2進1’的方式逐輪比選”。

3進2之後,根據差額考察情況進行差額醞釀,提出2名建議人選提交省委組織部部務會差額票決;最後是2進1,差額票決確定1名擬任人選並按程序報省委審批。

先策論再競選

第一輪屬於淘汰率最高的環節,在進行個別面談和能力測試後,23名官員只有6入能進入下一輪。與慣常的首先以筆試為主不同,這輪首先的關卡是面對組織部的個別面談,“這輪面談主要以英文進行,很多人在這個環節就無法過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省委組織部官員表示。個別面談環節考核人選的基本能力素質、而下一步的能力測試環節進一步考核人選對外經貿工作的宏觀掌握和英語書面應用能力。

通過了此輪比選的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蔡允革就透露,個別面談環節,考官用英文問他:“如何開拓市場多元化”,他必須用英文陳述自己的專業認識。而筆試階段回答的是如何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整個環節類似古代策論選士。在這兩個環節的情況綜合啟,只有6人進入調查研究環節。

3月2日第二輪比選開始,在廣東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馬樺的帶領下,6名候選人奔赴東莞,開始“東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調研”。所謂調研,是用1天時間實地考察,再用半天時間寫出3000字報告。當天侯選人分別與東莞外經貿、檢驗檢疫、海關、外管等部門負責人見面。再與東莞厚街、大朗鎮分管外經貿的鎮領導座談,在座的還包括東莞各大企業。當天下午6名候選人又到了兩家轉型示範企業考察。

3月6日下午,在調研的基礎上,公推比選進入面試環節。面試結束後將再淘汰3人,剩下的將定為差額考察入選。這又回到了開始那一幕,候選人首先向長期負責外經貿工作的140名評委介紹自己工作經歷,而後就是結合自身經歷談省外經貿廳廳長的“施政綱領”,最後是針對東莞調研期間所作報告的提問環節。

“6個人都非常厲害,對廣東外貿形勢的認知都非常深刻。”作為140名評委之一的負責統計外貿各項數據的林偉語表示,競選人對於各種數據總能順口道來。當場“評委”詢問也並不容易打發,例如有人間如何解決東莞外貿所面臨的種種困境;有人就要求候選人對如何組織開拓新興市場當場開藥方,“哪些人胸有成竹,哪些人空話套話一目了然。”

面試結束後,評委們要給候選人打上“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的評價,還要就“誰最適合擔任省外經貿廳廳長人選”作出選擇,但評委們的選擇只是作為決策參考。廣東省委組織部一官員表示,既要比,又要選。評委們的意見很重要,但選拔幹部需要更長效的考察機制。“只用短短一個下午的表現而作抉擇,可能會讓部分訥於言、敏於行的候選人被忽視了。”

差額票決“定輸贏”

在第二輪淘汰結束後,3名候選人成為考察對象,而後就進入第三階段。3進2“主要考核候選人的工作實績和重點考察‘德’的表現情況”,設置比選規則的組織部官員介紹道,這就包括要求候選人填寫家庭財產情況,本人、配偶、子女收入來源,擁有房產情況、是否經商等,“不會向公眾公開,但組織部會留存並巳核實。”上述官員表示。

然後組織部根據差額考察情況進行差額醞釀,提出2名建議人選提交省委組織部部務會差額票決。由於決定權依舊在小範圍巾、為了防止出現候選人扯關系的情況,由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省紀委和省委組織部抽取5名工作人員組成監督小組,全程監控。最後是2進1,差額票決確定1名擬任人選並按程序報省委審批。

3月19日,廣東省委組織部發出了《省管幹部任前公示通告),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書記郭元強過五關斬六將。成為廣東省第一位通過“公推比選”方式選出的省外經貿廳廳長提名人選。同一時間,與郭元強一同公示的還有8位正廳級幹部。如果說省外經貿廳廳長的票決戰場還主要集中在組織部,這8名正廳級幹部規格則更高。直接由省委常委票決出臺。

“還不是選舉,是票決”

換屆年,廣東共有省委政法委秘書長和省直機關工委、省編辦、省經信委、省人社廳、省國土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8個正職出現空缺。廣東決定採取組織提名、全委會民主推薦、常委會差額票決的方式產生提名人選。

初始提名的方法與公推比選外經貿廳長的方法較為相似,首先由組織部根據政策規定制定產生提名人選的條件以及流程圖。2月17日,組織部將這些原則以及工作方案交由省委常委會審議。然後再由廣東省委全委會成員以及組織部門根據這些原則推薦人選,按每個職位起碼推薦3名候選人的比例進行。

2月24日,省委常委會再度審議每個職位推薦建議人選名單,下麵就進入淘汰環節。與省外經貿廳廳長的重重關卡不同,第一輪篩選由廣東省全委會把關。2月27日召開省委全體(擴大)會議。按每個職位進行等額推薦。這意味著,參與者除了省委委員、候補委員外,還擴大到非省委委員或候補委員的現職副省級幹部和地級市市委書記。當中就包括人大、政協、政府等部門的意見。

所有參與省委全體(擴大)會議的人員都要填寫一張推薦票,一人一票,書記與普通委員的權限相同。推薦票的設置也比以往有所創新,不再是封閉式的推薦。票面上除了列出推薦建議人選外,還專門設立了“另選人”欄目,參與推薦的人員如果認為每個職位的三個建議人選均不合乎標准,可以另外推薦人選。

經過全委會的把關後,省委組織部按照每個職位1:2的比例,將8個職位的差額人選建議名單縮減到16人。3月1日,將此差額名單交由廣東省委常委會票決。在常委會票決階段,也是實行一人一,票,書記與常委的權重一樣。票決結果當即在現場公佈。

“嚴格說來,它還不是選舉,而是票決。”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過程中候選人經過了嚴格繁複的程序才產生,尤其是,不管是選舉人還是被選舉人,都有其特定的範圍限制。“但這開啟了正確的方向,是党內民主向前邁進的實質性一步。”

讓選舉程序更合理

東莞市委黨校行政法學教研室鄭盛平認為,相比以往的選拔制度,“公推比選”一是既比又選,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不以分數論英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有效減少比選誤差;二是採取逐輪差額比選,程序嚴格保証選拔公正;三是能夠降低選人成本、提高選拔效率。

差額票決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我國第一代領導入時期就被列入議程,其後更是反復提及,試點不斷。然而現實情況是,此前有些所謂的差額票決通常都是最後一道“(使之)合法化的程序”,流於形式,易於操縱。

以近幾屆實行差額選舉的實踐來看,選舉人民代表的程序似乎比選舉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程序科學些、合理些。原因是按照(選舉法)第28條、第30條有關規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要在選舉日五日前公佈。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人民團體和選民、代表可以在選民小組或者代表小組會議上介紹所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情況,避免和減少投票時的盲目性。而按照(地方組織法》選舉國家工作人員吋,由本級人大主席團或者十人以上代表聯合提名後,什麼時間進行選舉卻沒有明確規定。一般的都是緊接著進行的。正因為如此,有一部分代表反映“我對候選人不瞭解或不太瞭解,甚至連人也不認得。”

為此,是否可以作立法上的修改:候選人提出後,先用主席團的名義公佈名單,隔段時間進行選舉,讓代表有較充分的時間通過名種途徑瞭解候選人。在這段時間內,代表可以同候選人對話,回答代表的提問;候選人也可以發表施政演說,向代表說明當選後的打算。這樣,代表便能較全面地衡量侯選人的素質條件、個人品德、工作能力,以便從中選擇。既增加了代表對候選人的瞭解,減少投票的盲目性;又讓國家工作人員從選舉時便置於選民和代表的監督下。許諾是否兌現,工作有否成績,評議起來也有所依循。

(袁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