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新通道將盤活通關難的幾個關節點 粵澳新通道將盤活通關難的幾個關節點

二零一二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昨日在澳門舉行,會議全面總結和肯定了粵澳合作取得的成果,並確定了本年度推動粵澳合作工作的重點,還簽署了《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二零一二年重點工作》、《粵澳新通道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書》、《粵澳標準工作專責小組合作協議》、《粵澳旅遊合作備忘錄》等五項協議。會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廣東省長朱小丹一同與粵澳媒體見面,就橫琴新區開發、粵澳新通道項目、支持澳門中小企業進入橫琴發展、粵澳民生領域合作等記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其中一個重點,是粵澳決定共同建設新通道,澳門將同廣東一起向中央提出申請爭取獲批。

澳門特首崔世安指出,隨著本澳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拱北口岸客流量的增加,以及常見的長時間輪候及擠迫情況,粵澳之間新增一條新通道是有迫切性的。為此,粵澳雙方經過磋商和研究後取得共識,共同推進實施粵澳新通道項目,並簽署了協議文本。計劃中的新通道將是一個客運通道,並作為拱北口岸的附屬口岸,初步構思的選點位於拱北口岸以西約八百米的鴨湧河之上。粵澳雙方在整理和擬定文本後,會讓本澳廣大居民瞭解有關的細則和內容。同時相信通過將來新通道的建設,本澳居民長期關心的鴨湧河問題將得到有效整治。

今年三月初,特首崔世安在應邀赴京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會議開幕式期間,恰逢《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一周年。由此,崔特首在京會晤了出席全國人大會議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及廣東省長朱小丹,雙方回顧了粵澳兩地一年來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情況,並展望未來的新進展。崔世安還特地談及到開闢一條連接粵澳的新通道的問題。他指出,由於粵澳兩地間往來的人流不斷增加,兩地口岸通關設施特別是關閘和拱北口岸的通關量已經超負荷,希望粵澳雙方共同探討加設粵澳新通道的可行性,並認為新通道對澳門非常重要,將有助紓緩拱北口岸的擠逼情況及澳門的可持續發展。而從昨日的二零一二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就此議題達成共識,並簽署了《粵澳新通道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的情況看,澳門特區的訴求建議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熱烈響應,並立即進入雙方實質性談討的環節,以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已擬就了協議文本,趕及在昨日的年度聯席會議上簽署,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觸目。

闢建粵澳新通道除了是有助紓緩拱北口岸的擠逼情況及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之外,還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其一、該新通道與廣珠城軌珠海總站的距離只有幾步之遙,為乘搭城軌的旅客通關提供了方便。按此估計,與之相對應,澳門輕軌的關閘總站選址,也將會是在南粵批發市場現址和其周邊地位。這就解決了原來設想的在關閘附近設置輕軌總站沒有土地空間可用,及將會加重該地區交通負擔的問題。當然,這個總站並不能完全替代關閘站的作用,因為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八百米,正好是一個車站的合理距離,而且也難以想像在關閘通關的旅客,還要步行到八百米外的總站乘車,除非是在兩地之間建設電動步行系統,但仍需花費十來分鐘。

因此,還應在關閘附近,如現時工人球場的位置(政府可另行撥出一個現成體育設施給工聯總會作補償),設立一個輕軌車站,方便並非轉乘廣珠城軌,而是前往拱北或經拱北前往珠海其他地方,以至更遠程的旅客,仍然取道關閘--拱北口岸通道。至於新增通道,則主要是作為粵澳兩地有軌交通的旅客通關及轉乘,當然也順帶方便該區附近的居民通關。

其二、由於粵澳新通道的選址是在南粵批發市場,這就必然要將其遷走。這對加快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第四章「基礎設施與便利通關」第四條「口岸通關」中,關於「調整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功能,將拱北口岸供澳鮮活產品車輛轉至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出境」的規定,及粵澳兩地政府編制的《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二零一一年重點工作》中,有關「加快推進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在二零一一年下半年完成。調整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功能,將拱北口岸供澳鮮活產品車輛轉至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出境」的安排,將會起到「催促」的作用。

倘此,就進而可以啟用拱北口岸出境汽車通道已經建好的隨車旅客檢驗廳,徹底解決當前意見較多的出境汽車隨車旅客必須人車分離,乘客必須繞一大圈從聯檢大樓的旅客通道通關,不但是旅客不方便,尤其是一些小童或老人、病患、殘疾旅客,必須棄車另行過關,一些小孩可能還不懂得如何過關,頗為不便的問題,有利於拱北口岸踐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

而且,也有助於澳門特區方面全面優化新批發市場的運作條件,透過更新軟硬件設施和加強監管,擴大及提升經營規模,大幅增加商舖數量,促進市場競爭,從而對物價平抑產生正面作用;以及幫助特區政府疏解所揹負的諸多壓力中的其中一個壓力--物價高漲及鮮活商品批發的所謂「壟斷」問題。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粵澳新通道的興建將能促使鮮活商品出境通道早日遷移到珠澳跨境工業區,也是有助於澳門特區穩定政局,化解市民(其實是「反對派」人士)與特區政府的矛盾,疏解壓力,建構和諧社會。

其三、粵澳新通道將建在鴨湧河之上,這將使本澳居民長期關心的鴨湧河問題將得到有效整治。實際上,在澳門的關閘聯檢大樓借用「三不管」地段後,鴨湧河已經失去作為「河流」的疏洪作用。由於是死水,沒有流動,因而容易發臭,影響衛生。本來,可以利用興建粵澳新通道的機會,將之填平,以利於衛生。但卻失去一個邊境界河的邊防線隔離功能。由此,保留鴨湧河並加以整治,就將不但有利於兩地的邊防管理,而且也能使到鴨湧河得到整治,形成「一河兩岸」的美景,化腐朽為神奇。

不過,由於粵澳新通道只是客運通道,不通行汽車,仍是無法解決目前拱北口岸汽車通道的擠塞問題。實際上,拱北口岸汽車通道尤其是入境通道,每天繁忙時間五條車龍一直排到澳門關閘汽車出境檢查崗前,並連帶引發馬場北大馬路大塞車。因此,在解決了客流擠擁問題之後,仍須另行設法解決汽車通關擠塞的問題。而利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作為粵澳之間的汽車新通道,就是一個較好的處理辦法。

實際上,由於人工島面積夠大,內地車輛有足夠地方泊車,內地居民來澳,自駕車在口岸前泊車後,即可過關。而且,此地不接近民居,也遠離近商業區,不存在互相幹擾的問題。另外,也能較好地配合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的交通樞紐規劃。如果能將由原來設想的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將從香港來的旅客分別分流到珠海和澳門,改為在保持上述安排的同時,也可作為來自珠海方向的旅客與來自澳門的旅客相互交流的通道,就可達到疏導拱北口岸汽車通道的擠塞情況。這同樣也是「以人為本」及「科學施政」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