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岩島事件戰略層面的六個問題

自4月10日菲律賓軍艦對在黃岩島避風的中國漁船進行襲擾,引發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以來,歷經一個多月的往復,中國與菲律賓各自依據自己的判斷,在南海展開廣受世界輿論關注的激烈博弈。期間,菲律賓不僅接連向黃岩島派遣艦船耀武揚威,更通過各種途徑向國內外廣泛散播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企圖拉攏其他國家參與進來為其“壯膽”,並揚言要將中菲在黃岩島發生的領土和領海紛爭問題提交國際法庭仲裁。

實事求是地講,到目前為止,在此次中菲黃岩島權屬爭執中,中國政府表現出了最大限度的忍耐,期間,中國外交部多次重申通過外交手段和平友好解決爭端的意願,而菲律賓當局卻並不“領情”。中菲兩國國內也因為此次事件而民聲鼎沸,甚至屢屢出現不惜一戰的請願。然而,客觀地來說,很多人對於此次黃岩島事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並無完整的認識,下面,筆者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作出說明。

一、黃岩島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在哪?

對於中國而言,如果能夠控制該島,則意味著有以下一些重大戰略意義:

(1)在南北方向,北緯12度以北一半的南海即為中國實際控制,九段線內一半的海洋國土牢牢地掌握在中國手中。

(2)在東西方向,中沙群島完全為中國所管轄,西沙戰略縱深得到有效延伸。

(3)控制了黃岩島,意味著和南沙東南部的美濟礁對禮樂灘形成南北夾擊態勢,菲律賓將無力再對禮樂灘作非分之想。

(4)黃岩島不但可成為西沙的東進基地,也成為前出南沙的重要據點,相比從西沙進發南沙東南部海域(禮樂灘,美濟礁等),黃岩島更近更方便,對菲律賓的威懾作用也更大。

二、中國是不敢應戰還是先禮後兵?

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長傅瑩約見菲律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蔡福炯時表示:“希望菲方不要誤判形勢,不計後果地不斷推動事態升級。”傅瑩同時指出,“中方也做好了應對菲方擴大事態的各種準備”。

5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頭版發表特約評論員題為《面對菲律賓,我們有足夠手段》的署名文章,強調對於黃岩島爭端,“菲方不能將中國的善意視為軟弱可欺。仁至亦有義盡的時候,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

5月11日,《解放軍報》發表文章,表示菲律賓如果把中國當“紙龍”將是大錯特錯。任何妄圖搶奪黃岩島主權的行為,不僅中國政府不答應,中國人民不答應,中國軍隊更不會答應。這也是中國軍方權威刊物首次強硬發聲。

歷史上的中國一向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對一些周邊爭端一直抱有友好磋商解決的傳統,強調先禮後兵的儒家思想。但是,這絕不等同於中國的軟弱與可欺。倘若對方無視中國的友好態度,一直堅持無理而強硬的立場,毫無迴旋餘地,則必然會迫使中國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三、中菲之間如果開戰的理由是什麼?

(1)中國主權受到侵犯,“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策略無法有效落實,南海資源被嚴重蠶食,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2)菲律賓無理取鬧、欺人太甚、導致外交斡旋失效。中國如若對其姑息縱容,勢必引起連鎖反應,讓南海問題愈發棘手難辦。與菲律賓一戰可殺雞儆猴,震懾南海諸國,令其從此忌憚而不敢妄為。

(3)軍事實力對比懸殊。中國軍力遠勝菲律賓,贏得戰爭將毫無懸念。倘若開戰,東盟作壁上觀之可能性極大,而將戰爭局限于黃岩島附近區域,美國亦不會輕易捲入中菲戰爭。

四、為什麼戰爭選項是下策?

古語有雲:“夫戰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如果中國在南海發動戰事,則可能會有以下結果:

(1)中國將有可能背上恃強淩弱的惡名。中菲之間的戰爭結果顯而易見,但是,中國卻很有可能贏了菲律賓,卻輸了全世界輿論。

(2)中國將有可能在海洋權益紛爭中永久地失去和平博弈外交手段。其餘與中國有海洋及其島嶼權屬之爭的國家,將群起抱團譴責中國窮兵黷武,導致中國在外交領域四面楚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菲律賓當局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敢在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在南海充當與中國博弈的急先鋒。

(3)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將有可能走向終結。如果中國選擇與菲律賓開戰,將可能導致中國長期以來所奉行的發展道路走向終點。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將出現不穩定變數,其結果很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五、中國在黃岩島的維權手段是否合理?

中國目前在黃岩島附近海域的維權手段是合理有效的:

(1)派遣諸如海監、漁政之類的執法船隻,表明黃岩島屬於中國領土範圍,中國政府正在維持主權海域的治安。而如果派遣海軍軍艦,則意味著中國接受它正在與其他國家爭奪領土所有權的事實,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一貫主張。

(2)中國與菲律賓之間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不利於中國海軍出動。如果強大的中國海軍與弱小的菲律賓海軍在黃岩島附近海域發生對峙,那麼,在世界其他國家的眼中,中國看起來是在恃強淩弱,以大欺小。這將對中國的周邊戰略空間和外交環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六、《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該如何理解?

客觀的來說,在此次黃岩島事件中,菲律賓之所以一直保持如此強硬的立場,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其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而這種關係則是基於1951年在華盛頓簽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然而,如果仔細閱讀該條約,菲律賓的如意算盤恐怕將會落空。

(1)第五條:締約國任何一方的武裝進攻應包括對締約國任何一方的本土、或對在它的管轄之下的太平洋島嶼領土、或對它在太平洋的軍隊、公共船隻、飛機的武裝進攻。

解讀:這一條說的很明白,表明條約所指的締約國範圍包括本土和所管轄的島嶼。顯然要求所管轄的島嶼屬於主權範圍,而根據菲律賓2006年出版的地圖,就主權劃界範圍而言,南沙各島嶼均位於菲律賓主權線東經118度以西,不屬於菲律賓的主權管轄範圍。同時,菲律賓以自己的行為製造出的主權爭端假像,也是排除條約適用的。因此,美國很可能基於該條約,將適用範圍解釋為,東經118度以東的菲律賓主權範圍,而不適用美菲條約,這既不失去其他盟友信任,又給自己找到了臺階下。

(2)第六條:本條約毫不影響而且也不得解釋為在任何方式下影響締約國在聯合國憲章下的權利和義務,或聯合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

解讀:該條可以解釋為,條約的適用不能以犧牲現有正常國際秩序為代價,也就是說,美國不會因為該條約而捲入大規模的戰爭。並且,締約雙方還有義務維持區域和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義務。

(作者為中國南海研究院康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