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對泛綠兩黨態度折射其無奈感 

在聲言要「持續讓自己成為是一個選項」的蔡英文近日突然高調表現的同時,被視為曾令台灣政局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人物的李登輝,近日也是十分活躍。他不顧自己已是九十歲高齡,更不顧自己曾於去年十一月間做了大腸癌切除手術,尚未完全恢復元氣,近日頻頻露面。他在進行連續多天的「南巡」之後,昨日與媒體茶敘座談。他表示,台聯在二零零二年成立之初,當時認為民進黨走民主化路線,有人協助會比較好。「那是當時的看法,但我本身跟台聯黨沒有直接任何關係,他們很尊重我也沒有錯」。李登輝還指出,台聯有什麼事情,主席要如何進行,主席、祕書長就要自己去進行,「我這麼老了,哪有時間」。台聯自己就應該走出來,若要做的事情就做妥當,一個黨要如何做對社會、對黨有幫助應該自己去處理。他還說,「我都九十多歲了,你阿公、你阿嬤還有出來管東管西嗎?不可能啦!」為此,台灣媒體據此認為李登輝是與台聯黨「漸行漸遠」。

確實,將李登輝近日的言行粗略地梳理歸納一下,可以發覺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李登輝與由他一手主導成立的台聯黨的關係已經疏落,因而確有「漸行漸遠」的意況;二、李登輝對民進黨的態度也頗為微妙,可以說是「若即若離」;三、李登輝對馬英九的態度更為複雜,可以說是「又恨又怕」。當然,由於李登輝與馬英九兩人是出於藍綠對立的立場,因而他憎恨馬英九,這毫不出奇。但李登輝與同屬泛綠陣營的民進黨籍台聯黨,尤其是由他一手「製造」的台聯黨的微妙關係,卻令人感到好奇,因而也成為觀察分析李登輝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政治立場和態度變化的切入點。

李登輝與台聯黨的關係及其發展走向,頗有著他與宋楚瑜的關係發展的影子,只不過是兩者的起點都同是「情同父子」,而結局則是李登輝與台聯黨的關係尚未惡化到與宋楚瑜「反目成仇」的地步而已。但畢竟也在日前李登輝與台南鄉親餐敘時,頻頻與台灣之友會長黃崑虎聊天,卻鮮少和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互動,甚至兩人的座位還空著很大的距離,反映出公開聲稱「我跟台聯沒有直接關係」的李登輝,只是為了給黃昆輝保留一個面子,而沒有公開紅臉而已。

其實,李登輝與台聯黨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令人有一點「怪怪」的感覺。一方面,台聯黨的確是由李登輝創立起來的,而且就連台聯黨主席和秘書長的人選,都是由他一手挑選。但另一方面,李登輝至今仍不是台聯黨的黨員,更未在台聯黨內出任任何職務。因此,人們都將他定位為台聯黨的精神領袖。

應當說,台聯黨雖然是被歸類為泛綠政黨,甚至是在「統獨」政治光譜上,曾一度比民進黨還要偏「左」;但其組織及群眾基礎,卻並非是民進黨的前身--「黨外」,反而是曾經打壓過「黨外」運動的國民黨統治階層。嚴謹地說,台聯黨創立時,主要是原國民黨內「主流派」中的「本土派」的黨員所組成。這既有著意識形態上的政治分野的問題,從國民黨分裂出去並參加台聯黨的「本土派」,傾向於「兩國論」;而留在國民黨的黨員,包括也曾經是「主流派」以至是「本土派」的成員,則基本上秉持「憲法一中」的立場,認同「九二共識」。也有著權力鬥爭的現實問題,就是國民黨在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中落敗,喪失在台灣的半個世紀「江山」後,仍然忠於國民黨的黨員及其支持者懷疑是李登輝「暗助陳水扁」而致,而將李登輝驅逐出黨的權力中心。但李登輝仍然需要一個新的政治舞臺來延續其政治生命,卻又不可能參加民進黨而「寄人籬下」,再加上當時國民黨與民進黨進行政黨惡鬥,政局不穩,李登輝便與一些原國民黨內的「本土派」人物,及一群企業主一道,創建了台聯黨。為此,也導致國民黨最終下定決心,將李登輝開除出黨。因此,雖然台聯黨是屬於泛綠政黨,尤其是在「統獨」問題上與民進黨擁有共同語言,但卻並非與民進黨聯盟,而是要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尋找最大的政治利益空間。

李登輝對台聯黨最新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貢獻」,是在今年初的「立委」選舉中。他不顧自己剛動過大手術,冒著嚴寒為蔡英文站臺。雖然蔡英文未能當選,卻促使蔡英文的部分支持者決定回報李登輝,進行分裂投票,將手中的「總統」票投給蔡英文,政黨票投給台聯黨,而使台聯黨獲得近年少有的佳績,從上次「立委」選舉只有百分之三點五的得票率,躍升到百分之八點九六,跨過了百分之五的「門檻」,不但獲得分配三個議席,可以成立黨團,獲得提案權,而且還每年可以領取五千八百八十四萬元政黨選舉補助金,在未來四年內解決了台聯黨的黨務經費問題。

然而,李登輝對此成績仍是並不滿意的,因為台聯黨在區域「立委」選舉中竟然沒有提名候選人,等於是「自動繳械」,否則在「分裂投票效應」之下,可能還可以撈多一兩席。因此可以說,當初李登輝主導成立台聯黨的目的,遠未有達到,因而被視為台聯黨不爭氣。要不是李登輝為蔡英文站臺引來「回報」,可以連不分區「立委」席位也未能獲得分配。真是「長貧難顧」,自己尚在生都如此不濟,倘自己萬一駕鶴西歸,台聯黨就更是扶不起的「阿斗」,因而有意氣闌珊之感。倒不如就此鬆手,免得「玷污」自己的「威望」。

前一段時間也有媒體報導,導致李登輝與台聯黨「漸行漸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不滿台聯黨同意讓賴幸媛「入閣」,而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之後,轉為支持「九二共識」及「ECFA」,與台聯黨反對「九二共識」及「ECFA」的立場,甚至要將「ECFA」付諸「公投」的基本立場相悖。但真實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因為據公開報導,馬英九是有徵詢過李登輝和台聯黨主席黃昆輝的意見,並獲得首肯後,才邀請賴幸媛「入閣」的,甚至當時還傳出是李登輝主動向馬英九推薦了賴幸媛。

李登輝與民進黨的關係,就更是微妙,處於既鬥爭又聯合的狀態。其中最明顯的是許信良當選民進黨主席的當天晚上,許信良「夜奔敵營」,與李登輝達成政治交易,以民進黨不反對國民黨「國大」黨團的「修憲」主張,來換取國民黨「立院」黨團支持「政黨選舉補助金」法案。結果,李登輝「修憲」成功,而民進黨也每年可領取過億元的政黨選舉補助金,徹底解決了黨務經費的大問題。

至於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個人關係,則是複雜得多。李登輝曾與陳水扁有過多次齜齬,陳水扁還痛罵過李登輝是「老番癲」。在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中,許多國民黨人質疑李登輝暗助陳水扁,但卻無實質證據支持。不過,由於兩人理念相近,而且李登輝認為「政黨輪替」符合民主價值,而曾一度與陳水扁合作。但後來因「核四」等問題,陳水扁不但與國民黨鬧翻,也得罪了李登輝(「核電」政策是李登輝的「驕傲」)。直到後來,陳水扁貪腐案發,李登輝更為討厭陳水扁,認為政治人物不應如此。,盡管陳水扁的「台獨」分裂行為符合李登輝的心意,卻得不到李登輝的支持。也因為李登輝對民進黨執政八年,卻因陳水扁的「急進台獨」手法而導致壞掉了他的「兩國論」美夢,而對陳水扁更是厭惡。

因此可以說,盡管李登輝的意識形態尤其是在「統獨」問題上與台聯黨、民進黨是同一陣線,但因種種因素,與台聯黨是「漸行漸遠」,與民進黨是「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