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研究》第64期面世

【本報訊】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並編輯的《澳門研究》第六十四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研究》以“研究澳門,服務社會”為宗旨,透過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是推動和深化“澳門學”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關注。

該期共選編有關澳門的旅遊、歷史、政治與法律等範疇的文章共二十二篇,內容緊貼學術前沿,可讀性高。十二五規劃及施政報告重點提出計劃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該期特設相關欄目收錄文章六篇,如劉德謙《中國旅遊休閒產業的發展及其對澳門的影響》梳理出中國近年休閒產業的發展和變化,對澳門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曾忠祿的《關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核心要素的探討》,以美國的十個城市為標準,調整澳門的差距,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提供參考。莊金鋒撰文就特區政府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策略提出五點建議,特別強調要正確處理“世界博彩之都”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關係、政府投資與吸引博企及民間資金的關係。梁文慧、李凱洛、王琳、王翠翠亦就相關問題獻言建策。

澳門學的研究近年漸受學界關注,該期收錄有關文章七篇。包括夏伯嘉撰、趙殿紅譯的《明代中國的耶釋相遇》,探討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如何按照中國人的期望來適應佛教以及描述晚明的中國精英階層與佛教之間的關係;張蘭星的《論十六至十七世紀的巨船貿易》通過巨船貿易交待葡萄牙人和耶穌會在日本的活動情況;金國平的《孫中山與共濟會之關係探析》和婁勝華的《孫中山及其黨人澳門結社活動考述》分別為研究孫中山與澳門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該期的青年園地選錄三篇澳門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的論文,包括曾金蓮的《地界之爭與城界擴張》,通過分析中葡雙方地界之爭,探討澳門城市邁向近代化的政治原因;吳玉嫻的《1760-1840:“澳門住冬”與南灣之變遷》指出早期“澳門住冬”政策的頒佈如何推動澳門城區的發展,以及馬光的《從“非依常規”到〈自治規約〉》都具一定的學術價值。該期政治類的文章有蔡永君的《回歸前後澳門政治精英的生成及其機制》,運用新制度主義的研究路徑,總結在回歸前後的轉型時期,澳門政治生態的轉變。其他精彩文章包括有趙國強的《試論受賄枉法和受賄不枉法的界限》,陳訪澤的《十七世紀澳門出版日語語法書之考述》,吳宏岐、趙超的《十九世紀葡人天主教公墓研究》,葉農的《澳門學著作提要(七)》,以及梁佳俊、路育松、晁天義、陳震宇分別撰文綜述近期的學術動態。

第六十四期《澳門研究》定價澳門幣八十元,本澳各大書店及香港均有代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