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及黨職選舉有若干怪趣現象

民進黨第十四屆黨主席暨十五屆全國黨員代表、各縣市黨部主委及黨員代表選舉,將於明日進行,將由十六萬有效黨員投票,分別選出黨主席及其所在縣市的全國黨代表、縣市黨主委、縣市黨代表。

根據《民主進步黨黨章》規定,主席由全體黨員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一次。主席出缺時,所餘任期未滿六個月,由副主席代理;所餘任期超過六個月,應擇期由全體黨員投票補選之。代理主席或補選產生之主席,其任期均至補滿原任期為止,任期超過一年者,視為一任。但現任「總統」為本黨黨員時,自其就任之日起,至其卸任之日止。「總統」擔任黨主席時,以「憲法」規定之「總統」任期為一任,不適用第三項前段之規定(即「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一次」)。黨主席將得就中央常務執行委員中提名副主席一至三人,經中央執行委員會同意後任名之(此項規定長期沒有被執行)。

在蔡同榮、蘇煥智、許信良、吳榮義、蘇貞昌等五名候選人的「政見」中,有兩人堅持「台獨」理念。其中蔡同榮還將「台獨」訴求列為其「政見」的第一項,其表述是:「堅持黨的理想:要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理想:要堅守『台灣主權獨立』的理想,維護民進黨黨魂。」另外,其第三項更是要以具體行動強化其「台獨」訴求:「舉辦顧主權說明會:要深入基層宣揚捍衛台灣主權獨立的重要性」。外號為「蔡公投」的蔡同榮,也不忘在其「政見」中繼續推動「公投」:「發動公眾修正公投法:要發動群眾運動,要求國民黨修正公投法,落實人民公投權。」

蘇煥智也把「台獨」訴求列為其「政見」的第一點:「堅守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必要時採取群眾運動以捍衛台灣。」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由「台獨大老」辜寬敏提名,並得到較多「獨派」社團支持的吳榮義,卻在其「政見」中卻無任何一字提到「台獨」問題。

在「政見中」提出「救扁」議題的,則只蔡同榮一人,其訴求是「特赦陳水扁總統:要堅決要求馬英九總統特赦陳水扁,以降低族群對立,促使台灣社會和諧,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不過,蔡同榮是將此訴求列為其「政見」的最後一點即第八點,似乎有「底氣不足」之感。

雖然四名候選人組成了「卡蘇聯盟」,但「卡蘇」的目標未必就是為了力挺蔡英文,因為只有許信良一人在其「政見」中明確表明「挺英」的態度,包括「支持蔡英文再戰二零一六」,及「讓蔡英文在二零一二總統大選中所提的主要政見,成為本黨的正式文獻」,並將之列置在其「政見」的第一、二點。

吊詭的是,十多年來一直熱心投入推動兩岸關係事務的許信良,在其「政見」中卻一字未見提兩岸關係。相對地,作為其要力挺的蔡英文在「二零一零」的對手——蘇貞昌,卻在其「政見」中提到兩岸關係:「必須超越現在的台灣來思考,當一個關心世界,走入世界的政黨:積極自信與中國交往,協助中國走向民主,確保台灣生存發展,促成雙方的共存共榮。」這其中的「超越」,與另兩項「超越」:「必須超越一次選舉的思考,不要只為二零一四做好準備,更要讓人才甄選、組織經營永續發展。」及「必須超越一個政黨的思考,要結合好社會的各種力量,團結不同的主張,讓公民社會更強大!」成為其被視為未來「總統」競選總部的「超越基金會」的政綱主軸。

蘇煥智也在其「政見」中提到兩岸關係議題:「成立『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評估機制』,務實把關涉中國之經貿、金融、文教……等相關政策。」

民進黨雖然將「世代交替」高唱入雲,但在今次黨主席選舉中,卻絲毫不見「世代交替」的跡象,因為五位候選人的平均年齡,高達六十七歲。其中年齡最大的蔡同榮,是一九三五年出生,已經七十七歲;「獨派」推舉的吳榮義次之,一九三九年出生,七十五歲;許信良一九四一年出生,也已七十一歲。蘇貞昌是一九四七年出生,六十五歲。最年輕的是蘇煥智,一九五六年出生,五十六歲,勉強可以說是中生代,較為符合「世代交替」的精神。

在五位候選人中,蔡同榮不但是年齡最大,而且還揹負著官非。他於二零零九年十月曾向《自由時報》指稱,當時擔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曾把台灣周邊海域的水文資料提供給中國大陸,因而遭到蘇起提告涉嫌誹謗,並同時對蔡同榮提出附帶民事賠償訴訟。台灣地方法院曾一審判處蔡同榮有期徒刑六個月,但同時宣告緩刑兩年。而高等法院則於四月二十四日作出二審宣判,合議庭改判蔡同榮有期徒刑三個月,不過沒有宣告緩刑。至於一審判決蔡同榮應賠償蘇起三十萬元新台幣,這部份仍由高等法院審理中。由於該案尚未終審定讞,也不是屬於妨礙選舉公正的罪名如賄選罪等,因而不會影響蔡同榮的參選資格,但卻對黨員在投票時會有心理影響。

根據民進黨中央統計,民進黨今年的有效黨員數為十六萬多人,比兩年前黨主席選舉時略多數千人。民進黨副秘書長洪耀福曾指出,過去若只辦黨主席補選,黨員投票率約三成。但今次黨主席選舉由於是與全國黨代表、縣市黨部主委及縣市黨部黨代表選舉共同舉辦,在有意從事黨職者的催票下,投票率可望達到四成五至五成,因而投票數約為七至八萬票。因此,黨內人士估計,若有候選人獲得四萬票,選票即可過半,贏得黨主席選舉。

從種種跡像看,蘇貞昌雖然受到其他四位候選人聯手圍堵,但並不影響他將會當選的前景,唯一的觀察指標,「卡蘇聯盟」能否扯低其得票率,使其只能是「低空掠過」,從而影響其當選的正當性。而陳水扁在投票前夕所發表的《大蘇如何不輸》一文,則將會對本已贏面較大的蘇貞昌實施「錦上添花」,使得蘇貞昌有機會獲得過半得票率,有助蘇貞昌提高其在主席任內的認受度及權威,從而迅速撫平在主席選舉中形成的黨內裂痕,團結大多數黨員及各派系一致對外,全力挑戰執政國民黨。

其實,四位候選人的得票數相加迭總,可能都沒有蘇貞昌一人的所得票數多。因而會適得其反,由於四人分別參選,扯薄了反對蘇貞昌的選票,反而是將蘇貞昌的得票率凸顯起來,即使是「低空掠過」,也要比四人中的任何一人要高得多。這一點,就連與蘇貞昌懷有心結的謝長廷也不得不承認,聲稱有人說民進党主席選舉是「卡蘇、在打蘇貞昌」,但他卻認為「被大家圍攻的那一個,表示他是第一名」。

與有史以來最多人參選的黨主席選舉相比,在縣市黨部主委選舉的部分,卻有多個縣市只有一名候選人,因而未選已經當選。他們是桃園縣的鄭文燦、新竹縣的邱振瑋、南投縣的康誌合、雲林縣的林源泉、嘉義縣的黃麗貞、台東縣的徐秋蓉、基隆市的張錦煌、新竹市的林智堅、嘉義市的黃露慧,還有勞工黨部的蔡連行。其餘臺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苗栗縣、彰化縣、屏東縣、花蓮縣、金門縣等縣市,都有二名以上以至是四名候選人參選。至於連江縣則沒有候選人參選,可能是因為馬祖島上泛藍的天下,未有成立民進黨黨部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