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拍賣行業破解文創產業難題

陳觀生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不久,就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一直進展不大。筆者認為,是有多個難題仍待破解,其中推動產業發展仲介發揮作用是破解難題的關鍵之一。早前有業界人士表示,澳門有利拍賣行業發展,而拍賣業公認是文創產業的主要仲介,所以本澳要發展文創產業,推動拍賣業發展就很有必要。

文創產業發展難題需破解

當局成立的文化產業委員會已經運作一段時間,但工作進度令人並不滿意,就連基本資料或者是基本目標都未見透露,如本澳現時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規模是多少?在3至5年或者更長時間內在GDP中的比例增幅如何等,而產業平臺的構建亦僅限於展示展銷等,最關鍵的文化產品或者是藝術品拍賣平臺如何推進則提都未提……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本澳文創產業仍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首先是產業發展的土地難題,或者是本澳有無條件形成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按照經濟學理論,由於產業分工,產業聚集區能夠發揮產業聚焦效應,通過產業鏈組合,把成本降到極致。在國外,文化產業聚集區是很好的文化發展形式。

相比之下,特區政府僅僅提供一些文化展示或表演場所,如望德堂瘋堂10號、藍屋仔等,是根本無法形成產業聚集區的。香港某企業就曾打著文化的旗號而獲得路大片土地批給,閒置十多年之後轉手狂賺了幾十億元;而據消息透露,同一間香港企業,又打著本澳企業以及文化創意的名義,在橫琴的澳門產業園區圈地1平方公里,而本澳從政府到社會大多對此一無所知。“澳門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招牌被這些商人玩得風生水起,而特區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卻一籌莫展,真是一大諷刺。

從此可見,本澳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構建已經刻不容緩,否則本澳文創產業發展的土地空間將被瓜分殆盡。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應該是由政府給予工作指導,建立園區之間的資訊互通機制,搭建有效的產業服務平臺,強調功能化建設和功能配套,建立分工合作的產業鏈,並引導各個文化產業園區實現差異化發展,讓聚集區之間能夠協同共贏。當中,要特別避免產業園區用於招商引資或者變相成了房地產開發項目,以及重視入住園區的企業品質,千萬不要因為重視數量而出現有的企業同時到很多園區入住,但是不經營的現象。

有專家指出,文化產業園區需要管理者對文化有足夠的認識,只提供物業管理是不夠的。文化產業園區與其他工業園區不一樣,如果產業聚集區都建成鋼筋混凝土森林,藝術家們生活成本加大,環境改變,如何留住這群“金鳳凰”恐怕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從工業發展角度講,合作、聯合、結合,才能讓文化產業真正獲得發展。所以文化產業園區要有大致分工,動漫產業可以聚集,創意產業更講求靈魂迸發。在發展文化聚集區時,要對文化產業進行合理分類。如動漫產業等文化工業類,可以分工組合,對於文化創意類,可能就要採取差別的發展方式。

其次是產業的資金投向難題。創意產業存在“微笑曲線”,在設計-原料-生產-銷售這個過程中,設計和銷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是目前政府扶持力度不夠。但政府資源投放“遍地撒芝麻”以及側重扶持具體項目的方法都無法達到很好的扶持效果。筆者認為公共資源應該主攻一個方向集中使用,而且要充分論證使用得是否恰當,如更多用於服務平臺的搭建和文化人才的獎勵。

據瞭解,文化產業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有形資產少,規模小,多擁有的是無形資產。而無形資產往往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其價值不容易確定,風險難以評估。因此,政府應該與本澳金融機構合作,讓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化,根據文化產業的不同類型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這需要信用評級公司、擔保公司、產業交易中心、信託公司等仲介機構一起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

第三是在區域合作或國際合作難題。與臨近地區如香港及國際相比,本澳文創產業在經營管理經驗、創新成果和市場遊戲規則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當局應鼓勵相關企業或機構加強區域及與國外多層次的合作和交流,特別是文化產業機構要與國外大牌的知名文化機構合作,不只停留在專案的引進推介上,而要包括成立合資公司等股權合作在內的深度合作。通過“引進來”,引進國外文化產業機構的經營管理經驗、創新成果和市場遊戲規則,結合本澳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來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

第四,本澳文創產業發展最需要破解的難題是儘快建立文化產品或者是藝術品拍賣及交易平臺,只有建立起這樣的平臺,文創才有可能形成產業化。而土地、資金、人才、區域合作等難題,本澳可通過橫琴開發、粵澳合作等途徑解決,但構建一個具有國際性影響力的文創產品交易平臺,並因此創建一個產業體系,就需要本澳自己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或許有望實現。

除此之外,要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促進體系還包含多個方面。除了形成政府行政合力之外,還要認真細緻梳理相關文化政策,及時進行修正才能實現效果,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文化社團對文化產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另外,還要積極研究文化產業的共性問題。

拍賣業是文創產業當然仲介

文化產品或者是藝術品拍賣交易平臺,實際就是文化創意實現產業化的仲介,大家比較公認的看法就是,拍賣行業是文化產品的當然仲介人。這可以從近年國際藝術品拍賣熱潮中,就能明確看到兩者的關係。當然,拍賣只是文化產品的仲介人其中之一。

近年來,亞洲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該地區迅速增長的經濟,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預計中國大陸將在下個十年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場,古董和藝術品也可以被歸入這個範疇。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中國藝術品在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目前中國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價格與西方藝術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幅畢卡索的畫可以拍到上億美金,但中國藝術品的價值卻往往被低估。大多專家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未來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也會越來越接近其實際價值,而國際上大量的藝術資金在向大陸流動,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大陸藝術的大發展時期,將發展成為全世界的藝術中心。

拍賣行業對中國藝術品交易的介入,令中國藝術品的價值逐步顯現出來。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已經在通過拍賣或藝術家工作室在中國購買藝術品。2007年,中國油畫及當代藝術在香港和紐約連創佳績,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憧憬被進一步加強。徐悲鴻的《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萬港元成交,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油畫。香港佳士得2007年春季大型拍賣會,於5月2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收槌,拍賣成交總額除了珠寶首飾以外,仍高達11億港元。

資料顯示,2010年全年,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的總成交額按年大升近2 倍,在此基礎上2011年再增68%。至2011年,內地買家已撐起蘇富比拍賣的半邊天,占總成交額的40%至50%。人們將亞洲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歸因於中國和印度的新富。可儘管這些人熱衷藝術投資,但也僅僅是與西方同富人的興趣相當而已。真正原因在於,世界所有地方——不僅僅是亞洲的富人都在變得更富,在此過程中,他們顯著的藝術品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大家都發現全球從未有過這麼多人熱衷於購買當代藝術品,也許有人已經注意到,當中的推動力是來自拍賣行業。拍賣是一種以競價形式進行的交易,價高者得。競價時,常常會出現一種你爭我奪的局面。人性中,爭強好勝的一面在這時表現得尤為突出。幾經追逐攀高,最終花落名下。藝術品價格的暴漲,不只是賣家和買家之間的合謀,這主要受到藝術市場成長的推動,這個市場的決定元素包括為數眾多的畫廊和高端的拍賣行、博覽會,以及諸多批評家、策展人的共同作用。在這個鏈條中,起主流作用的本應該是畫廊,而當代藝術品價格的急速增長,卻跳過了畫廊階段,是拍賣行發揮了更多的乃至決定性的作用。

本澳拍賣業發展條件好

早前,有新拍賣行在本澳成立,負責人稱,澳門奉行自由貿易,又鄰近珠江三角洲,有利拍賣行業發展;他們在東南亞收集文化藝術品,希望搭建文化藝術品國際貿易平臺,同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筆者認為,現時是本澳發展拍賣業的良好時機。首先,香港拍賣業有意轉載澳門。作為亞洲的拍賣中樞,香港已經是成為繼紐約、倫敦後全球第三個最重要的藝術品拍賣中心。但是香港藝術品交易熱潮瘋狂了兩年,泡沫爆破若隱若現。前兩年,內地客在香港競拍藝術品,好像在搶似的。而現在,好多內地客變成看客。在內地收緊銀根、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下,送禮及炒作這兩大引擎均告熄火。從去年底開始,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日子開始不好過。直接原因是受內地客出手減少的影響,去年秋季水墨書畫拍賣出現大量流標,即便是成交的物品,成交價格也大大低於業界預期。香港收藏界人士也指出,內地快速增長的財富在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有所放緩,內地買家無疑變得謹慎,之前的瘋狂炒作出現“收兵”趨勢,讓香港藝術品市場行情轉淡。業內人士指出,香港作為一個拍賣交易平臺,本身的資源已被國際拍賣公司捷足先登,而賭城澳門則有大量的潛在客戶資源。當不同國家、別樣經營思路的拍賣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軍澳門之時,這個城市有望成為香港之外亞洲藝術品交易的又一重鎮。

其次是本澳有一個與拍賣業關係密切的古老行業——典當業十分興旺,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發展的作用。典當業在澳門是傳統行業,曾經與博彩業同為當地“巨富”行業。據文字資料記載,抗戰時期是澳門典當業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戰亂使大量香港和內地居民移居未被戰火殃及的澳門,澳門常住人口陡增數倍。一時間澳門物資供應短缺,百物騰貴。貧困的人們只能去當鋪抵押物件。然而隨著澳門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以及銀行業興起,澳門典當業風光難在。不僅如此,上世紀六十年代,博彩業發展漸入佳境,典當業的發展景氣不但被博彩業超過,在經營方式上也受到後者影響。

隨著近年博彩業發展蒸蒸日上,在博彩場所附近,典當行越開越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