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前瞻:中共將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2012年,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第二十個年頭,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成就和經濟體制改革受到普遍認同的同時,中國也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事關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開闢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每推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也深化一步。

他認為,把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特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政治體制改革的腳步一直在邁進。中國廢除了實際上存在的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確保了國家政權機關和領導人員有序更替;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以讓人民能夠實現內容廣泛的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深入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建立健全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保證決策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建立健全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為各方面優秀人才建功立業開闢了廣闊管道。

另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更加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保證黨和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式列使權力。

李君如認為,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又一重要特點。

截至今年7月,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已經圓滿完成。堅持發揚民主,保障黨員權利,是這次四級黨委換屆呈現出的鮮明特點之一。

李君如說,選舉民主的推進,在過去十年裏,還集中表現在人民代表選舉制度的完善上。

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選舉法修正案,其中的突破之處主要體現在:提出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實行城鄉“同票同權”;提高一線代表比例,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繫;細化選舉工作要求,保證選舉過程的公正透明,為進一步規範選舉過程,維護選民的選舉權提供重要保障。

他認為,協商民主的推進,在過去十年裏集中表現在人民政協作用的發揮上。

2006年2月,中共中央頒布《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後,各地進一步按照協商民主的要求創新政協工作方式。

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基層民主的成果可圈可點。到2011年底,中國已經完成8.9萬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59萬個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

7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定不移加以推進,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闢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李君如認為,“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經驗的總結。它的必要性在於,政治體制改革是推動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的決定性環節。

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還遠沒完成,特別是如何防止個人獨斷專行和權力濫用,仍是一個重大課題。要進一步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李君如說,中國絕不會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是會結合自身實際,繼續堅持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繼續將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繼續堅持依法治國。

與此同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等符合中國國情,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必將會始終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