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新增何人

近日,經過全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反復醞釀、逐級遴選, 2270名黨的十八大代表已經全部選舉產生。

相比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名額增加了50名。之所以新增代表,除了因為5年來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有所增加,主要是考慮要適當增加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代表。

中組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八大代表要實現“兩增兩減”和“一個提高”。

“兩增兩減”即省區市和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占比例從十七大時的一般不少於30%,分別增加到一般不少於32%;黨員領導幹部所占比例從十七大時的一般不超過70%,分別減少為一般不超過69%。“一個提高”即工人黨員代表比例要在十七大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提高,其中省區市工人黨員代表所占比例一般要達到本省區市代表總數的10%,中央企業系統(在京)的工人黨員代表數要明顯增加。在總量略有增加、結構比例調整的情況下,十八大代表中產生了哪些新面孔?

基層代表的標準

基層代表增加,是十八大代表選舉中的一大亮點。

8月14日,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說,十八大代表選舉達到和超額完成了中央提出的比例要求,實現了“三個提高”:一是在所有當選代表中,基層一線黨員代表比例提高;二是先進模範黨員代表比例提高;三是工人黨員代表比例較大幅度提高。

大學生村官群體,是這一指導思想下產生的新面孔。

大學生村官的緣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2005年後,全國多數省份開始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最大的改變發生在2008年,這年3月,中組部會同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召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座談會,部署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到2010年年底,全國已有20萬名大學生“村官”。

此次當選十八大代表的,共有4名大學生村官,分別是江西的邢鐳、黑龍江的王淑媛、江蘇的石磊和重慶的周曉琳。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陸續召開的地方黨代會上,多個省份已經產生大學生村官黨代表。石磊等人當時已經進入公眾視野。

除了大學生村官,更多基層代表將出現在十八大會場上。這些一線代表,既有煤炭、鋼鐵和機械製造業的產業工人,又有交通運輸、市政、環衛、金融、經貿等服務行業的工人,還有26名農民工。作為十八大代表選舉中著力增選的群體,基層一線代表的獲選也有明確標準。

據王京清介紹,這些一線代表中,97.8%獲得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既有先進性,又有廣泛的代表性。”先進模範人物一貫是全國黨代表的重要組成群體,也是基層代表的重要來源之一。如在十七大代表中,當選陝西省42名代表中唯一一位農民代表的,是“治沙勞模”牛玉琴。

十八大代表選舉對於先進模範人物的注重更勝以往。2011年,中組部負責人就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將“注重推優”視為與“兩增兩減”同樣重要的突出黨員代表性的方法,並明確提出“尤其要注意推薦提名十七大以來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模範黨員作為代表人選”。這其中,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當代雷鋒”榮譽稱號的郭明義等人,是此次當選的新面孔。

企業家新人引起媒體關注的,還有企業家群體。相比十七大代表選舉,十八大代表從中央企業系統到民營企業家代表群體,都有明顯變化。

此次中央企業系統(在京)選舉十八大代表52名。十七大時,這一數據是47人。

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有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中鐵集團等機構的代表,而這些機構代表未曾出現在十七大代表名單上。

據香港《文匯報》統計,中央企業系統(在京)這52名十八大代表中,共有14人來自石油、電力、煤炭、化工等能源領域,超過1/4。與10年前首次單獨組團參加全國黨代會時相比,本屆央企系統(在京)的十八大代表人數亦增加近三成。

據《中國企業報》報道,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央企業系統共有131人(不含中央提名人選)當選十八大代表,占全國代表總數的5.77%,比十七大時增加了26名。

輿論普遍認為,央企方陣的壯大,反映了近十年來國企對國家發展的影響日漸增強。

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增加同樣不容忽視。自從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民營企業家受到重視。據香港《大公報》統計:十六大首次有7名民企老闆當選代表,十七大時這一數字增至17人,而十八大增至27人。

在這27人中不乏“老人”。如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5年前便是十七大代表。與他相類的還有紅豆集團董事長周海江、登海種業董事長李登海、威高集團董事長陳學利、沁新能源集團董事長孫宏原、龍門科技集團董事長原貴生等人。而連續亮相十六大、十七大的江蘇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和森達集團董事長朱相桂,此次不在名單之列。

略微特殊的是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華西集團即華西村合作經濟的產物。5年前,吳協恩的父親、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曾當選十七大代表。不過,當年吳仁寶的身份並非民營企業家。而今,吳協恩被輿論普遍認為是江蘇省民營企業家代表之一。

吳協恩所帶領的華西村,因其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備受關注。

與吳協恩相似的還有劉春海、雷洋洲、原貴生和王金書。在媒體眼中,除了企業家身份,這些人還有著更為明顯的標簽。《南方週末》寫道,這幾位民營企業家大都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譬如他們中有五人同時是“村幹部”:劉春海是天津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是江蘇江陰市華西新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洋洲是陝西渭南市臨渭區盈田村黨支部書記,原貴生是山西河津市龍門村黨委書記,王金書是山東菏澤市東明縣武勝橋鄉玉皇廟村黨總支書記。

學者代表相比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增加兩席。而這兩名新增代表,身份均為知名學者。其中之一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他最為知名的研究成果是1993年與王紹光合著的《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這一研究為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影響頗大。他最近備受輿論關注的文章是《中國“集體總統制”更民主高效》。

另一位學者是北京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與傳感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記,他同時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臨床生化科副主任。張學記擁有長期海外求學科研的經歷,2009年入選“千人計劃”回國。這項2008年開始、由中組部主管的計劃,旨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學者代表群體引起了多家媒體的關注。

香港《大公報》刊文說,在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兩院院士超過20位,既有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科研機構者,也有來自各大學院的,還有來自解

放軍有關部門的。他們中絕大部分曾在海外留學或工作,都是各自領域卓有建樹的學科領導人。他們的當選顯示了中共對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

這其中,包括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詹文龍、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趙憲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陳宜瑜等。而在地方各省,超過一半的省份都有院士當選為十八大代表。

《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專門做了統計,在全國40個選舉單位中,具有學者身份的代表人數在2270名十八大代表總人數中所占比例已超過5%。

(蘆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