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渣泛起的「港獨」思維也傳到澳門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的前夕,由於種種內外因素的交疊混合發酵,月來香港特區出現了一般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相悖的暗流。有人上街遊行時揮舞當年港英的旗幟,有人高呼「我們是香港人,中國人滾回中國」的口號,也有人著書立說推出疑似「港獨」的理論。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周日的「城市論壇」節目中,除了是爆發被媒體形容為「港獨與反港獨」的大混戰之外,還有那麼幾位青年高舉「自決公投」的字牌(從香港電視的現場直播及某大報所刊的圖片清晰可見)。這已不單止是像一般人所說的「發洩不滿情緒」,而是有著那麼一股「準港獨」的意味了。由於澳門與香港文化習俗相同,社會、政治、經濟等背景也相近,再加上澳門居民受香港電視文化的影響甚深,實際上近年也有一些年輕人引進了香港反對派的激進思維及活動手法,因而也就值得警惕,必須未雨綢繆,預防及堵截這種思潮流傳進澳門特區。

實際上,目前香港特區「港獨」的沉渣泛起的現象,已引起內地的高度關注及警覺。為此,駐港解放軍日前舉行最大規模軍演。儘管駐港部隊表示,這是「例行軍事演習,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履職盡責的能力」,但仍有香港政治學者及澳門軍事專家認為,此舉是有意震懾「港獨勢力」。中央希望藉著軍演,來彰顯中央在香港的影響力及主權。而國務院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及副主任陳佐洱,也都就「港獨」、「去中國化」等現象及言論發表談話,指出香港近年來確實有一股「港獨」勢力在抬頭,像病毒一樣蔓延得很快,值得提高警惕、嚴正以對。以魯平、陳佐洱對香港歷史沿革和現狀的瞭若指掌,也對港澳民情及輿論反應模式的十分熟悉,不會輕易帶有敏感性內容的談話,因而其所言所歎,即使不是獲中央授權發表,至少也是符合中央高層官員的思維定勢。

誠然,正如港府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所言,近日出現的「港獨論」和「城邦論」雖會被內地解讀為港人留戀殖民地,影響中央推行對港的優惠政策,但這只是部分港人不滿現狀、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情緒宣洩,並無實質的政治意義,港人不會搞出個「獨立運動」,即使有,也不會得到港人的支持,何況香港也不可能亦沒有能力「獨立」。也誠然,正如內地被視為政治立場較為「強硬」的《環球時報》,昨日所發表的社評,也直指「港獨」是地地道道的偽命題,因為凡對香港地緣環境稍有瞭解的人都會相信,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各角度看,「港獨」都毫無哪怕是成為一種有規模社會運動的可能性。而當前被認為同「港獨」有關的激進分子亦對媒體表示,他們實際追求的目標是香港的「真正自治」,「不被中央政府幹預」,談「港獨」只是一種口號。

然而,《環球時報》卻仍指出,這樣的極端口號還是有人喊了,揮舞當年港英旗幟在街頭和互聯網上跟著起哄的人也在增加。有人認為這是香港輿論朝壞方向的「突破」,這樣的看法很有道理。由於香港與內地實行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香港制度被少數人刻意發揮,用來表達極端情緒,或者用來做政治鬥爭,這些都正在發生。內地沒有手段可以阻止這些苗頭,但香港喊「港獨」的人如果往前走,上升為一種行動,他們早晚撞上法律的墻,並碰得頭破血流完全是可以預見的。

根據古今中外的經驗,一種似是而非的思潮在泛起後,如果掉以輕心,未能及早予以澄清,有可能就會「風起於青萍之末」,釀成破壞力巨大的颶風。因此,一方面不能杯弓蛇影,將樹木當作森林,自己嚇自己;但另一方面,還是需要提高警覺,對那些明顯已經超出言論自由的「我要港獨,自決公投」的訴求,予以論調,予以批判反制,防止其「氾濫成災」。

實際上,有關要透過「自決公投」來實現「港獨」的思潮,已不是一般的「發洩不滿情緒」,而是要製造輿論,並已進行了「網上共投」的模擬行動,而且還有政治綱領。就以近日大出風頭的「我是香港人連線」為例,其在互聯網上發表的政治宣言就毫不隱瞞自己是一個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其主要目標是呼籲香港人的「獨立」意識,認為「全民投票、獨立建國」是香港最終的理想。該組織還鼓吹香港應當仿傚全球各地的「反殖民化」運動,舉行「全民公決自決」來決定香港的未來。該網上組織還聲稱,從網上論壇及民意調查,均能發現超過三成香港人是贊成「香港獨立」的,只是在目前政治形勢下敢怒不敢言。因此,他們希望透過網絡運動,匯聚一群有志於香港建國運動的「正義之士」,同心協力地發動輿論攻勢,令世人明白「港獨」乃廣泛而正義的訴求,讓「港獨」運動能夠發芽,只要香港本土意識能夠萌芽,「港獨」運動自然能夠茁壯成長,在時機成熟之時,香港「獨立建國」指日可待……云云。

另外,在《香港網絡大典》的「港獨」詞條中,也聲稱主張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出去,繼而獨立的「香港獨立運動」組織,曾經進行過「虛擬公投」活動,提出一個這樣的議題:「假如聯合國以第一五一六號決議案,讓香港人可以重新自決香港的政治前景,你會選出?」四個選擇,包括維持現狀、香港獨立、回歸英國、「中華民國」(台灣)接管。 結果在參與投票的網民當中,最多人投的選擇是「香港獨立,成立香港民主共和國」,第二為「回歸英國」,較少人選擇「維持現狀」、「由中華民國接管」。

因此,這股思潮,已不單止是「發洩不滿情緒」而已。誠然,香港和澳門都沒有「獨立」的法理和現實條件,但在香港,由於長期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仍是有人存在「寧做外國鬼,不當中國人」的心理。這就是所謂「香港雖然回歸,但人心尚未回歸」說法的由來。上述的所謂「虛擬公投」活動,儘管缺乏科學性,但既然有人這樣搞,就已令人觸目驚心,而不可小覷。

其實,在中英談判的過程中,英方就曾提出港英政府也應參加談判的訴求,而被北京斥為「三腳凳」,堅決予以拒絕。而在澳門,也曾有一位民選議員提出,在中葡談判中,也應有澳門立法會的議員參與,遭到澳門傳統愛國社團的強烈斥責。經過了二十多年,澳門傳統愛國社團已失去「獨大」優勢及對社會的控制力,一些新興團體也正在崛起,既引進了正確的普世價值,也將一些並不正確的東西引入澳門。何況,即使是在傳統愛國社團內部,也有利益分配等問題,而有所鬆動。倘若再有類似當年「三腳凳」的謬論氾濫,是否還會像當年那樣群起斥責?試看,當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盛行時,就沒有什麼反應。

我們並非反對言論自由,而是主張在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時,應當維護法制法治,維護國家統一。因此,澳門的反對派人士批評政府,甚至批評中共,這是《澳門基本法》所賦予的言論自由,無人可以幹預。但也要有度,不能「過了火線」。倘若效仿香港的那些人那樣,鼓吹「獨立自決公投」,就已是抵觸《澳門基本法》及其第二十三條,以及澳門特區的《維護國家安全法》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