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遊發展政策值得本澳借鑒

劉紹滿

澳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之下打造世界休閒旅遊心,並致力推動旅遊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在加強與區域之間的旅遊資源交流與合作上,這對本澳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亦會提升本澳的知名力及競爭力。筆者日前跟隨中聯辦文化教育部組織的江蘇考察團,常常感受到江蘇的的確確是非同不凡,江蘇無論在旅遊經濟或其他工業等領域處於國家的前列,這也與其歷史原因及旅遊政策上的重視有關,特別是在旅遊經濟的發展與旅遊文物資源保護等方面,屬於是國內較為成熟及著名的省份,與澳門擁有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歷史相比較,江蘇有其的旅遊資源及管理經驗,是值得本澳是借鑒。同時,江蘇與澳門兩地政府多年來在旅遊旅遊等領域都尋求不同的合作交流機會,相信兩地政府不斷的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旅遊旅遊等方面會取得更佳的成效,以及對兩地社會經濟及文化等都會取得雙贏效益。

眾所周知,江蘇是我國經濟發達、開放度高、發展活力強的地區之一,而澳門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自由港,是內地與葡語國家經濟貿易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地各有優勢,在許多方面互補性很強。長期以來,在兩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經貿、旅遊、文化、衛生、教育和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廣泛而富有成效,特別是在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CEPA協議後,蘇澳合作交流更是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例如,近年來,「澳門江蘇周」的成功舉辦,更好見證了活動對於進一步加強江蘇與澳門在經濟、文化、旅遊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促進與廣大葡語國家的溝通聯繫,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長期以來,江蘇省旅遊局與澳門旅遊局以及澳門各旅行社、航空公司、媒體之間都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在旅遊宣傳促銷、市場維護、互送客源、品質提升等方面展開合作並取得積極成效。江蘇與澳門會定期溝通管道,分享業界旅遊資訊、工作經驗,加強包括人才培訓、旅遊通報、市場推廣等在內的旅遊合作,並推動這些合作從官方層面向業界拓展。其是並江蘇省澳門入境遊客數量增幅明顯,澳門已成為江蘇省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場之一,同時也成為我省重要出境旅遊目的地。蘇澳旅遊往來人數大幅增長,在2010年期間,經旅行社,江蘇赴澳門旅遊的人數達12萬人次,澳門赴江蘇旅遊的人數達7.2萬人次。

澳門擁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結合的歷史名城,現時並有二十多處世界文化遺產,與江蘇來相比較,還是屬於正在學行路的小孩子。江蘇以“古都名城,吳韻漢風”為主脈的自然化的人文旅遊資源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除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與美譽度的產品優勢外,江蘇旅遊還有網路發達,炮通便捷,可進入性強的區位優勢;居民出遊能力較高,資金動員潛力大的需求優勢,吃、住、行、遊、購、娛八要素充備,資訊、金融、教育等外延服務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旅遊從業人員整體水下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行業先發優勢,和政府重視,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相促進蘇南、蘇中、蘇北整體協調發展有力手段的戰略性政策優勢。江蘇全省共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7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0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0個;閩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市級風景名勝區5個。蘇州園林被聯合國教科義組織批准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此外,還有許多國家級和省級的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旅遊度假區。可以說,江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皆備,歷史、科技、文學、藝術交融,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筆價值可觀的資產。面對如此眾多的旅遊景點,當遊客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時,作為一名導遊員能否向他們作出正確而全面的講解,直接關係到遊客旅遊的品質和江蘇 遊業的形象。並且,江蘇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調查登錄不可移動文物21639處,其中新發現13633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0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處。全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座、名鎮19座。在江蘇省600多處旅遊區(點)中,約70%是文化遺產,在中山陵、瘦西湖等366個國家級旅遊區(點)中,文化資源占80%以上,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是江蘇旅遊的主要資源。例如,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城,享有“東方威尼斯”之美稱,城內小橋、流水、巷深、人家,充滿水鄉情調。江蘇的水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江蘇流域和古老的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之一,武進春秋淹城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地面城池遺址。連雲港將軍崖上的石刻岩畫反映了原始社會農業部落的生活。孔望山上佛教摩崖石刻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還早200年,堪稱“神州第一窟”。徐州東南部獅子山西漢楚王陵氣勢恢宏,漢兵馬俑表情生動,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是繼鹹陽楊家灣西漢彩繪兵馬陶俑和臨潼秦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棲霞山的千佛岩有“南國雲崗”之譽。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盱眙縣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朱元璋祖父陵墓、淮安韓信故居、淮安城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徐州淮海戰役烈士陵園。

另外,文化資源是江蘇旅遊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南京、蘇州、鎮江、揚州、徐州、淮安和常熟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吳文化、六朝文化、楚漢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為主的文物景點,是省內最受歡迎的旅遊地。目前,國家級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多已成為旅遊景點,上述7市每年接待的境外遊客占全省接待總量的75%,接待的國內遊客占全省接待總量的65%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江蘇旅遊增添了吸引力,金陵燈彩、南京雲錦、無錫泥人、宜興紫砂、蘇州刺繡和常州梳篦等傳統技藝和工藝品既成為很好的旅遊產品,也從旅遊中得到反哺,得以傳承和發揚。根據江蘇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文化興旅被定為六大戰略之一,開發包裝包括宗教朝聖、民情風俗、文物鑒賞、古跡尋蹤、文化名城探訪在內的文物旅遊系列產品。其實,本澳是有條件改變現時的旅遊模式,應打破過去具有依賴思性、單一性的博彩旅遊,走文化旅遊這方面的路線,進一步促進休閒旅遊的目標,充分發揮二十多處世界遺產景點的亮點,並重新包裝文化遺產景點及周圍景點環境,以及各處文化特點,打造休閒旅遊文化名城。

江蘇去年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730萬人次,同比增長11.7%,實現旅遊外匯收入55億美元,增長15.1%;接待國內旅遊者4.1億人次,增長14.1%,實現旅遊總收入5580億元,增長19.1%;旅遊增加值2490億元,增長19.4%。今年全年預期目標:接待入境旅遊者同比增長8%,旅遊外匯收入增長12%;接待國內旅遊者增長12%,國內旅遊收入增長17%;旅遊增加值增長16%。江蘇的旅遊經濟取得如此好的景象,這也是與其的旅遊政策有關。例如,江蘇在旅遊資源方面,以市場宣傳為抓手,強化“美好江蘇”品牌的輻射效應,集中財力在央視、鳳凰衛視、江蘇衛視、美國CNN等各類媒體上投放廣告,增強旅遊客源地對江蘇的認知度。同時,實現了一系列境內外旅遊合作。全省以合作為載體,借力推廣江蘇旅遊。我們依託蘇澳、蘇新、蘇港經濟合作平臺,與三地分別簽訂旅遊合作協定,互推產品,互送客源,共贏發展。蘇台合作不斷深化,合作打造的“蘇臺燈會”已經形成品牌,在島內和大陸都形成了很大的反響。鹽城、徐州等地緊抓與臺灣通航的有利時機,與臺灣之間合辦活動、共推市場,成為全省蘇台旅遊合作的亮點。同時,根據境內外旅遊市場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境外注重與日韓,尤其是強震後的日本保持緊密聯繫,挖掘美加、澳新等遠端市場,為率先復蘇境外市場做好準備。境內主動融入長三角,對接環渤海、珠三角和高鐵沿線城市,為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尋找新機遇、探索新路子、形成新優勢。

江蘇還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原則,加強市場監管,宣導旅遊誠信,支援企業發展,旅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一是培育健康有序的旅遊市場。深化對每個服務環節的規範管理,開展省內旅行社服務品質檢查。切實加強行業監管,重點開展“零負團費”、掛靠承包經營和強迫或變相強迫購物專項整治。例如,鎮江、揚州等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聯合公安、交通、衛生等部門,加強對涉旅企業的綜合管理和整改。南京與相關部門和區縣旅遊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有效地淨化了旅遊市場環境。其次,江蘇並開展旅遊誠信建設,省市共同編制推廣誠信旅遊示範線路標準和誠信旅遊商店標準,完善誠信旅遊網建設,並通過開展全省遊客滿意度測評、旅行社分等定級等工作,推進全行業誠信建設,並且,與財政廳聯合研究整合旅遊引導資金,擴大資金盤子,提高使用績效,以及修訂旅行社獎勵標準,提高旅行社開拓市場、主動外聯的積極性,還加強旅遊安全管理。

著名的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治國經邦,人才為急”,我們的措施和目標,都要靠人去實行、去實現。其實,任何地區發展旅遊產業都是如此,必須要重視旅遊業人才的問題。而江蘇則重點抓好旅遊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和服務技能人才“四種人才”的培養,全年培訓100多名市縣(區)分管領導、1000多名旅遊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5萬多人次的旅遊專業人員和服務技能人員。二是突出專題培訓。聯合省委組織部舉辦了旅遊強省建設專題研究班,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對市、縣(區)政府分管旅遊的領導和各市旅遊局長進行了培訓;圍繞旅遊安全工作,舉辦旅遊安全培訓班,進一步普及安全知識和防範能力;圍繞紅色旅遊,承辦了長三角紅色旅遊專題培訓班。三是制定人才規劃。常州制定旅遊業人才“十二五”規劃和“旅遊英才計畫”,無錫編制旅遊人才規劃,徐州啟動“百名優秀地接導遊”培養計畫,揚州出臺《揚州市明星導遊員管理辦法》,以規劃和辦法指導人才工作,使旅遊人才的培養工作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四是加強境外培訓。與瑞士合作開展“提升江蘇旅遊業綜合競爭力”課題,通過境外授課考察和境內集中研討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旅遊管理能力。與臺灣合作,把鄉村旅遊和生態旅遊培訓班安排到臺灣,通過邀請臺灣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