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辦公廳的細節

中辦主任們今昔

9月1日新華社報道稱,中共中央決定,栗戰書任中辦主任。如果從建國後楊尚昆擔當中辦主任開始算起,粟戰書是中辦第11位主任。

楊尚昆是建國以後擔任中辦主任時間最長的高級幹部,長達20年(1945年至1965年)。他在任期間,中辦的各項工作得以理順頭緒,比如規範了中辦的文件起草,建立了政治秘書處,在中辦增加了接收人民來信的職能。楊尚昆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的工作,哪些屬於辦公廳職能範圍內的,哪些超出辦公廳職能範圍的說不清楚。那時真是一天忙到晚,經常要忙到次日淩晨兩三點才能休息。一般來說,白天根本沒有時間處理辦公廳內部事務。找中辦幹部談話、交辦事項,除緊急工作外,大多安排在晚上。下麵下部找我也習慣在晚上來,因為是在晚上,就不必事先約定時間,他們往往在九十點鐘的時候就自動來了,有時來的人多了,要一批一批地談。都淡完了,他們走了,我還要處理當日的文電直到深夜。” 繼任者汪東興,在楊尚昆被“打倒”的情況下接任。汪東興在1965年11月由江西省副省長調整為中辦主任。1968年起,他還兼中央警衛局局長等職。汪東興對中央警衛局的控制,在粉碎“四人幫”行動中起到了作用。1977年,他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汪東興不再擔任中辦主任。

第三任中辦主任是姚依林。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之後,姚依林短暫擔任中辦主任(1978午至1982年)。在此之前,姚依林複出擔任的第一份公職是商業部部長、黨組書記。姚依林在1979年7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工作。 第四任中辦主任胡啟立,調往中南海前,是天津市市委書記、市長。赴天津任職前,他是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1987年至1989年,胡啟立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第五任中辦主任喬石,在中辦主任位置上時間較短,從1983年擔任中辦主任、中組部部長,到1985年調整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喬石在中辦的時間約為3年。

第六任中辦主任王兆國,是從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直接調任為中辦主任的。王兆國擔任中辦主任時為43歲,在11位歷任中辦主任中,除楊尚昆外,王兆國是第二年輕的中辦主任。

第七任中辦主任溫家寶,此前為地質礦產部副部長,1985年調任中辦副主任,在1986年由中辦副主任職位升到主任,先後在中辦工作7年時間。

第八位中辦主任曾慶紅,此前也曾經擔任過中辦副主任。在進人中辦工作之前,曾慶紅是上海市委副書記。如果從1989年擔任副主任開始算起,曾慶紅在中辦的工作時間有10年。

第九位中辦主任王剛,在1985年出任中辦信訪局副局長之後,歷任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常務副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中辦副主任、主任等職務。王剛在2007年離開中辦系統時,已在中辦服務22年。

第十位中辦主任令計劃,是在1990年代中期由團中央宣傳部長調往中辦調研室,1999年擔任中辦副主任,2007年始擔任中辦主任,在中辦任職近17年。

密不透風的保密措施

與中央機密高度接觸的中辦,如何保守黨的秘密?

不可輕易出門

《辦公室業務》雜志2010年01期發表了中辦秘書局原副局級幹部田真的回憶文章《建國初期黨的保密工作及中央秘書處的保密制度》。文章說,中共早在進京之初就根據新的情況,區別過去所處農村環境的簡單保密制度和辦法,制定了新的保密制度。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外出的規定。

規定內容包括白天節假日外出,必須兩人同行,並向值班員請假,進行登記,回來銷假;晚上外出,必須兩人以上,但夜裏十二點以前必須回來;未婚或單身者,一律不准在外住宿。

不僅如此,規定還考慮了家庭情況的方方面面。父母家住北京的未婚者,節假日回家,必須請假進行登記,並在晚上六點以前返回機關;已婚男性家在女方者,週六晚上可請假回家,並於第二天(星期日)晚上七時半以前必須回來(當時機關規定每週六晚上和星期日早上,可以自由活動)。另外,家不在北京,必須回家探望病重父母者,經領導同意後,可以請假探望,但必須領導另派一人同行,方可回去。

規定密不透風

田真還在文章裏提到中央秘書處的保密制度。1953年10月,保密制度修訂後,將原來的保密暫行條例去掉了“暫行”二字,改為正式條例,要求全處人員

必須遵照執行。以下是部分規定:

字紙簍內的宇紙,應每日清燒一次,燒時要進行檢查。特別機密和重要的廢紙,必須立即燒毀,不得放入字紙簍內。

凡機密事項,不得用電話傳達,接電話人應先問清對方的姓名及其所屬機關,然後才能回答具體問題。

夜晚送的秘密文件,應二人同行。

秘密檔,不得托人順便捎帶;非辦公地區,不得接交秘密檔。

凡因工作需要個人所記的帶秘性的記錄,記在專用的編注頁碼的日記本上,定為每半年清理一次。如有保存的必要,經領導同意歸檔留存;如沒有保存價值者,可登記起來,經科長負責檢查燒毀。

外出時應檢查衣袋,是否夾有丈件,以防丟失。在學習和辦公時間內,非因公一律不得請假。不論平時或節假日,一般不准在外留宿。特殊情況須留宿者,必須經副處長批准。

田真最後在文章中說,“由於管理嚴格,制度嚴密,在建國初期,中央秘書處從未發生過失洩密事件,保証了党的文書工作的正常運轉,以及黨中央檔檔案的安全。”

中辦秘書怎麼當

“中央辦公廳本身的工作無非是三大塊。秘書性工作這一塊最大,包括文書處理、機要保密、檔案管理、會議組織等等,後來還增加了信訪工作,總之,包羅萬象。此外就是生活服務工作和安全警衛工作。”《秘書工作》雜志2012年04期《楊尚昆回憶在中央辦公廳20年》一文寫道,楊尚昆如此定義中辦工作。

中辦的秘書並不好當。《報告文學》一篇署名李欣的文章《跨代主任楊尚昆》說(作者在開頭稱,文章成文于揚尚昆生前,經楊尚昆審閱過並同意公開發表),楊尚昆的前任李富春在交班時,說是找楊做了“替死鬼”二文章作者說,辦公廳這個工作既繁雜又重要,凡中央最高決策層的重大機密、重要事務它都置身其中,但它又是個服務性工作,政治重要性、服務多樣性、工作事務性融為一體,事情太多,“婆婆”林立,做事往往牽動身心,唯恐哪里會出錯。

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在《秘書工作》2005年02期《千錘百煉成美玉--在中辦秘書局掛職學習資訊工作的體會與思考》一文中,作者武建生作為青海省委辦公廳掛職人員,於2004年5月至12月到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綜合調研處學習,參加了綜合調研處有關資訊刊物的編輯和緊急資訊值班等工作。以下是他的記述。

“秘書局的值班任務很重,工作人員一個月難得與家人團聚幾次。特別是他們在承擔特殊的資訊服務工作時,每天都要睡在辦公室;在日常工作中一周睡幾天辦公室也是家常便飯。由於刊物多、工作量大,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度過,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好好休息一天,睡上一覺。”

“與其他部門相比,他們工資不多、待遇不高,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卻要多得多。但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中辦的光榮傳統和作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傳閱文電通宵達旦

文電傳閱,是中央領導人間溝通情況的方式,由於他們之間一般不直接傳送,中辦的秘書便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在中辦機要室(中辦秘書局前身)工作過的李庚奇回憶過1950年代的中辦文電運轉,這篇名為《西樓往事--我在中辦機要室工作的日子裏》的文章發表在《秘書工作》2006年11期,從中可以看出中辦秘書如何“連軸轉”。“當時,中南海西樓 (中辦機要室所在地)的燈火通宵達旦,工作人員穿梭不息,因為首長之間一般不直接傳送,傳閱組成為傳送樞紐;,從甲首長處取回,再送乙首長,時時掌握著檔流向。如果遇到緊急文電,更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有時領導人在文電上就批註明幾時幾分閱的或送出的,誤了事是要承擔責任的。李庚奇說,記得傳閱件多的時候,每月達到上千件,每件平均傳閱3-5人,每日看得頭暈眼花。好在那時年輕,宿舍就在辦公樓上,每日幾乎都在辦公室,每晚都到12點才睡覺。

那時的分發檔量也很大,每日把列印好的文電和相當數量的絕密、機密資料蓋章、登記、裝袋或打包密封好,第二天上班時由通汛員送出。特急件和給中央常委的文電隨到隨送或根據秘書的約定時間送。為提高文電周轉效率,李庚奇經常早晨5時起床,把夜間來的文電一起發出,以避免多壓一天。當時發至縣團級的中央文件,由機要室統一印製,每件多達4萬餘份,由省區市黨委辦公廳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