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前最忙碌的部門 走進神秘的中共中央辦公室

中共中央辦公廳,一個公眾耳熟能詳但也深感神秘的部門,在十八大前夕它在各種新聞中被提及的頻率激增,但因身處中南海,其如何運轉卻少為人知。

這是一個在中國政治地位舉足輕重的部門:先後有六位部門“一把手”最終升至中央政治局常委,這就包括現任總理溫家寶。

作為直接為中共中央服務的“中樞”,部門平時的公開資訊並不多。最近一條有關中辦的新聞是:9月1日新華社報道稱,中共中央決定,栗戰書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如果從建國後楊尚昆擔當中辦主任開始算起,果戰卞是中辦第11位主任。前十位分別是:楊尚昆、汪東興、姚依林、胡啟立、喬石、王兆國、溫家寶、曾慶紅、王剛、令計劃。

溫家寶如何做中辦主任

溫家寶、吳邦國都曾是培養對象

1985年春天,吋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的溫家寶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胡耀邦選幹部不任人唯親,他很重才幹。1985年前後,他特別委託中央組織部考察幹部,主要是省部級幹部,希望物色到中央辦公廳主任的合適人選。當初我知道的挑選標准有四個:副部級以上、年輕、學歷較高和有才能。”《時代潮》撰文介紹說。

經過幾輪篩選,那次選拔只留下三個千部,其中之一就是溫家寶,另一個是吳邦國,當時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還有一位吉林省的高級幹部。1986年,中央任命王兆國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而溫家寶接任王的職務,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七位中辦主任。

“經常請示、注意學習、少做主張”

中央辦公廳主任負責辦公廳全面事務,而中央會議的文件起草和組織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主一。到中央辦公廳後,溫家寶很少回家-幾個當時他的下屬都提到,溫家寶到中辦後,臉龐明顯消瘦下去。《時代潮》雜志報道稱,一位溫家寶當時的下屬回憶說:“溫家寶分管我們部門,和他工作在一起,一起開會、考察是經常的事。他不但工作勤勉,而且極為細致認真。基本上我們每次把起草的檔報給他,他都細細過目、修改,連標點符號和用詞都改動很多。”“我們這些入基本上都是學文科出身的,而且起草檔經驗也不少,但大家都很驚訝他在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檔起草修改的專家。”據瞭解,溫家寶還“經常向領導請示有關問題,注意自己的學習,而很少擅做主張。”

多做“計劃外”調研

進入中辦擔任領導職務,深入基層調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在實際工作中,許多領導人都會將中辦領導幹部的調研報告作為政策制定的參考。在這方面,溫家寶多做“計劃外”調研--即不與地方打招呼,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個人風格,就顯得尤為重要。

溫家寶發表在《人民日報》的自述文章《再回興義億耀邦》中提到,1986年初,胡耀邦帶隊在貴州考察時,就曾在一次晚飯前將他叫去說:“家寶,給你一個任務,等一會帶上幾個同志到城外的村子裏走走,做些調查研究。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天黑後,溫家寶帶著中辦幾位同志悄悄離開招待所向郊外走去。深一腳淺一腳摸到一個小村子。溫家寶一行人趕回招待所後,將走訪農戶情況一五一十地向胡耀邦進行了匯報。後來,這一傳統保留了下來,直到溫家寶出任國務院總理。多做“計劃外”凋研,也被認為是溫家寶外出考察的風格。

中辦秘書怎麼當

“中央辦公廳本身的工作無非是三大塊:秘書性工作這一塊最大,包括文書處理、機要保密、檔案管理、會議組織等等,後來還增加了信訪工作,總之,包羅萬象。此外就是生活服務工作和安全警衛工作。”楊尚昆如此定義中辦工作。

中辦的秘書並不好當。《報告文學》一篇署名李欣的文章《跨代主任楊尚昆》說,楊尚昆的前一任李富春在交班時,說是找楊做了“替死鬼”。文章的作者說,辦公廳這個、工作既繁雜又重要,凡中央最高決策層的重大機密、重要事務它都與聞,置身其中,但是它又是個服務性工作,政治重要性、服務多樣性、工作事務性融為一體,事情太多,“婆婆”林立,做事往往牽動身心,唯恐哪里會出錯。

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武建生作為青海省委辦公廳掛職人員,千2004年5月至12月到中央辦公廳祕書局綜合調研處學習,參加了綜合調研處有關資訊刊物的編輯和緊急資訊值班等工作。他說,”秘書局的值班任務很重,工作人員一個月難得與家人團聚幾次。特別是他們在承擔特殊的資訊服務工作時,一周每天都要睡在辦公室;在日常工作中一周睡幾天辦公室也是家常便飯。由於刊物多、工作量大,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度過,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好好休息一天,睡上一覺;”“與其他部門相比,他們工資不多、待遇不高,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卻要多得多。”

傳閱文電通宵達旦

文電傳閱,是中央領導人間溝通情況的方式。由於他們之間一般不直接傳送,中辦的祕書便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在中辦機要室(中辦秘書局前身)工作過的李庚奇曾回憶過1950年代的中辦文電運轉,“當時,中南海西樓(中辦機要室所在地)的燈火通宵達旦,工作人員穿梭不息,因為首長之間--般不直接傳送,傳閱組成為傳送樞紐,從甲首長處取回,再送乙首長,時時掌握著檔流向。如果遇到緊急文電,更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

按筆劃排黨代會座次

召開會議,尤其是大、中型會議,由於人多應當給每個人排列固定位置。曾任中力.祕書局常務副局長的李欣介紹了座次排列的方法。“關於大型的各級代表大會,可考慮按筆劃排列先後。先按代表團(或地區)名稱的筆劃排定大的座次區域,再按代表小組(或地區)排定小的座次區域,然後按人名的筆劃逐人排列。全國黨代表大會一般是按大、小座區的辦法排列座次的。”

李欣說,至於黨政軍群各級委員會的全體會議,可以按選舉結果的公佈次序排列座位。正式委員在前,便於會議表決;候補委員緊挨在後,便於隨時依次遞補正式委員。

“密不透風”的保密措施

高層歷來對保密工作十分關心。那麼與中央機密高度接觸的中央辦公廳,如何保守黨的秘密呢?

《辦公室業務》雜志2010年0l期發表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原副局級幹部田真的回憶文章,《建國初期黨的保密工作及中央秘書處的保密制度》。文章講到,中共早在進京之初,就根據新的情況,區別過去所處農村環境的簡單保密制度和辦法,制定了新的保密制度。

大原則的關鍵詞是“不”。凡與自己工作無關的秘密事項,不應過問。.不應知道的秘密,就不要打聽。不該告訴別人的秘密事項,就不能告訴。受規定約束的人員,包括經常接觸機密的秘書;文書、打字、收發以及警衛人員、通訊人員等,及所有機要人員。規定要求說,要把這些工作,放在忠誠可靠且適宜于該工作者的手裏,凡不適宜這些工作的人員應即調換。

以下是中央秘書處保密制度的部分規定:字紙簍內的字紙,應每日清燒一次,燒時要進行檢查。特別機密和重要的廢紙,必須立即燒毀,不得放八字紙簍內。

凡機密事項,不得用電話傳達,接電話人應先問清對方的姓名及其所屬機關,然後才能回答具體問題。夜晚送的秘密文件,應二人同行。秘密檔,不得托人順便捎帶。非辦公地區,不得接交秘密檔。

凡因工作需要個人所記的帶秘密性的記錄,須記在專用的編注頁碼的日記本上,定為每半年清理一次。

外出時應檢查衣袋,是否夾有檔,以防丟失。在學習和辦公時間內,非因公一律不得請假。規定內容還包括,白天節假日外出,必須兩人同行,並向值班員請假,進行登記,回來銷假。晚上外出,必須兩人以上,但夜裏十二點以前必須回來。未婚或單身者,一律不准在外住宿。

遍佈全國的“中辦資訊直報點”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辦就陸續在基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資訊直報體系。這是原中辦副主任白克明在2000年4月5日的中辦資訊直報點座談會上披露的。綜合湖南株洲電視新聞,以及山西省政府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目前中辦設立在各地的資訊直報點超過200個。

信息直報影響高層決策

湖南嶽陽市委辦公室曾在《秘書工作》雜志發表《上報資訊須報要報真報精》,文章說,要“站在全國和中央的宏觀角度去觀察和分析,用心捕捉新情況,報其所需”。

文章介紹說,1988年5月,基層組織部門一位負責人反映,縣鄉兩級黨委、政府任期太短,頻繁進行換屆選舉,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也影響工作,提出將三年制改為五年制的思路,便於上下同步,有利於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汁劃。這個建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資訊上報後,被中辦採用,引起重視。文章稱,中央派人到基層調查後,將縣級黨政領導班子任期從三年調整到五年。

解決地方報憂難問題

資訊直報點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地方發生突發事件時,可由中辦的資訊直報系統,掌握有別於地方黨委和政府上送的匯報資訊。不過,在地方運行中,極少數資訊直報點的工作也會“跑偏”。《辦公室業務》雜志發表的《中央辦公廳領導同志談解決資訊工作中的報憂難問題》一文,點明瞭某些資訊直報點的工作偏差。文章說,有的地方要求下級單位把反映問題的資訊只報給本級黨委領導,而不願意再向上級機關報送。個別地方甚至規定,報憂資訊必須經主管領導簽字,而簽字的結果,不是不報,就是把問題的本來面貌作了改變。在經過層層截留之後,反映問題的資訊變少了,基層的真實情況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