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施政報告未觸及中長期發展規劃

【本報訊】行政長官崔世安前日發表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紓解民困的措施,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群力智庫中心認為,今次施政對公眾關注的民生議題均有觸及,基本上回應了社會上不同階層的訴求,但大部分措施僅以短期「派糖」為主,卻未見有任何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令市民看不到前景之,亦無助推動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

智庫認為本澳現時樓價高企、居民無法安居已是不爭的事實。為體現公屋調節私人樓市的作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特別提出放寬經屋申請條件,以覆蓋本澳八成居民。然而,本澳樓宇供應量相當有限,政府只強調明年首季度重開公開申請,卻對經屋和社屋實際的供應量三緘其口,明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政府必須儘快推出“後萬九的相關規劃,明確6,300公屋儲備單位中,餘下的經屋和社屋比例、單位類型分佈等規劃詳情,讓居民掌握更多訊息之餘,亦避免再次出現一房一廳數過多的規劃失誤情況,減少市民對政府施政產生更大的怨氣。

雖然施政報告中對「澳人澳地」有所著墨,但僅止於研究和概念性階段,未有提出如何針對中產和夾心階層解決住屋問題。「澳人澳地」不單是一種政策、措施,更是彰顯政府要保障本澳居民居有其所的決心和態度。該中心認為,特區政府必須定出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在本屆任期內敲定一些具體計劃。長遠而言應訂定針對性政策措施,保障本地居民合理的居住權益,並在合約土地條款中加入樓價、轉售對象等限制,同時將部分土地用作興建“限價樓”,以緩解夾心階層的置業負擔。

在醫療方面,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擬將醫療券金額增加至六百元,體現了政府以民為本的精神,惟是次調升幅度輕微,與早前有團體提出增加至七百元醫療補貼的建議仍存在一定差距。隨著通脹按年上升,市民在住屋、醫療、交通及飲食等方面的開支亦有不同程度的升幅,對部分基層市民而言,調升後的醫療補貼金額亦不敷應用,未能足以對抗高通脹。對此,群力智庫促請政府持續加大醫療領域的資源投放,落實《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優化專科門診的初診分流機制,推行醫院私家醫生轉診制,培訓更多醫護人員,努力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研究醫療融資制度結合中央公積金戶口,並儘快設立醫療事故法,提升醫療服務質素,保障醫患雙方權益。

今次施政報告亦較少關注行政和法律制度等建設方面的問題,讓人有「短斤少」的感覺。事實上,過往運輸工務範疇出現不規則的情況亦較其他行政領域為多,尤其是土地批給制度、工程批給制度,以及行政審批流程最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對此,建議政府必須加強有關領域的廉政建設,檢討現有程序和堵塞漏洞,優化現有的防貪指引及監察機制,加強公務人員守法、依法和廉潔的意識,推動本澳的廉政建設長遠發展。

另外,中產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多年來,政府往往忽視了中產階層的聲音,對他們亦欠缺一套長遠的扶助政策,讓人產生「孤兒仔」的錯覺。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喜見特區政府開始關注中產階層的權益,並將稅務減免優惠納入政策考慮,相信對這群“中流砥柱亦起到穩定作用,希望未來政府加大對中產扶助的力度,以及營造公平環境鼓勵他們參與社會事務,從而令他們有更多向上流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