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與兩岸和解

鄭安國(“陸委會”前副主委)

「九二共識」匆匆二十了!它是源自一九九二年三月,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文書驗證協議時,海協會提出要在協議文本中載明「一個中國原則」或「中國內部事務」等文字,然我方認為文書驗證是事務性的協議,無須加入政治性文字,雙方因此僵持,卻也思考解套的方法。

同年八月一日,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彰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賦予之涵意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此決議表明我方所認知的「一個中國」與中共所指的「一個中國」是不同的。

這個決議的通過,立刻打開兩岸協商的僵局。中共於八月二十七日透過新華社以海協會負責人名義表示: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這一共識基礎上,應迅速恢復並推進事務性商談。

海協會接受各自口頭表述之建議

隨後兩會即於十月底進行香港會談及會後兩會函件往來,十一月十六日海協會並致函海基會表示:接受海基會由「兩會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建議。函中除陳明海協會口頭表述的要點,並將海基會十月三十日下午的口頭表述方案附註於函後。也就是說,「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建議,是由海基會提出,海協會書面同意,且雙方的表述內容均載於書面的,非僅口頭表述而已。

這就是九二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接著兩會就開始就辜汪會談進行溝通與安排,並在辜汪會談中簽署了歷史性的四項協議,開啟了兩岸關係新紀元。

筆者當時擔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親身參與「九二共識」自醞釀至形成的整個過程。其後持續參與及關注兩岸事務,迄今二十年,看到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特別感到當時兩岸主事者的智慧。由於「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的未來仍具深遠意義,若能瞭解九二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精神與實質內涵,才更能發揮「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的正面作用。

「九二共識」的精神與實質內涵

一、「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局面對兩岸關係中最關鍵的政治問題─「一個中國」問題,用各自表述方式處理。其精神在於正視現實、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對方的基本立場,也就是在兩岸間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面對這麼敏感的政治問題,採取國際上前所未見的做法,各讓一步,解開癥結,確實不易。

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是以當時雙方的表述內容為基礎的,依據當時我方的表述內容,其要旨就是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有不同。海協會接受這種說法。這種說法基本上是以不走向台灣獨立為基礎的。

這兩點是九二共識的精神面與實質面,缺一不可。過去二十年間,兩岸關係的的顛躓與波折,其實多與兩岸當局是否依循這兩點有關。大陸初時堅持「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排斥「各自表述」,因此台灣難以接受。民進黨時期又排斥「一個中國」,提出所謂的「九二精神」,實質走台獨路線。這些都不是「九二共識」的原貌,以致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失去了基礎。

直到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重新執政,重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胡錦濤在三月二十六日與美國總統布希的電話中也表示:兩岸應在雙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對其涵義有不同認知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兩岸關係才回到正軌。

「九二共識」應發揮更重要作用

其實「九二共識」只是一個兩岸關係階段性的基礎,而非兩岸終局解決方案。但由於這是歷經二十年考驗的兩岸最大公約數,得來不易,必須珍惜。不僅應以之作為兩岸事務性協商的基礎,也應以之作為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兩岸關係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增進兩岸關係,促進人民情誼

過去四年多,兩岸經貿關係、社會及文化交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取得極大的進展,解決了兩岸人民在交流中的許多問題。兩岸人民交流便利而頻繁,雙方瞭解更深,也使人民對兩岸協商更重視,更期待。日本駐台灣的交流協會最近做了一項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最喜歡的國家或地區,日本是第一位,中國大陸第二位,美國第三位。但是民眾認為今後台灣最應該親近的國家或地區,中國大陸則是第一位(三七%),日本(二九%)、美國(一五%)分居第二、三位。未來允宜在這個基礎上,發展更多元與廣泛的兩岸關係。

二、建立和平穩定架構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

「九二共識」雖然只是一個兩岸關係階段性的基礎,而非兩岸終局解決方案,但是兩岸關係錯綜複雜,非短期能獲致終局解決,若能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階段性的基礎,建立更穩定的關係架構與更正常的兩岸關係,諸如更完備的協議項目、互設常駐辦事處、正常的官方往來等,當更有助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

三、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處理當前政治性質議題

兩岸關係固然應以經貿、文化為優先,但是若干政治問題往往是幹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因素,甚至會傷害兩岸人民感情。因此在未能處理兩岸終局關係前,仍有必要面對這些政治性議題,並以「九二共識」作為處理這些議題的政治基礎。

兩岸關係 首要拉近雙方距離

「九二共識」固然重要,也歷經二十年的考驗,吾人當然希望它在未來仍能在兩岸關係中發揮積極及正面的作用。但是兩岸情勢卻是不斷的變化,而且台灣是一個多元化的民主社會,選票決定政權,政權主導政策。要建構一個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關係架構,就必須建立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

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在於拉近雙方的距離。這包括心理的距離,以及經濟的、社會的、制度的、文化的、感情的距離。過去二、三十年,由於兩岸的共同努力,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兩岸之間的距離已經大幅拉近。大陸人民對台灣更加瞭解,台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也大幅改變。這也是兩岸關係得以增進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認為在拉進雙方距離上,仍有進步空間,有待雙方共同努力。

另外,雙方也應該用更高的格局來審視目前仍存在兩岸交流之間的問題。其中有些是過去或目前看似重要,其實意義不大的歧見、不公平與堅持。台灣有些心態與法規,有待調整。大陸同樣也有相近的情形。近幾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大陸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在台灣的民意調查中,認為大陸對台灣不友善的比率,降低得不多,值得雙方研究、省思。而這些,都不是僅靠「九二共識」就能改善、解決的。

推動兩岸交流 共同向上提升

兩岸關係在過去四年已走上一個正確的方向,做法上也與時俱進,為兩岸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展望未來,總體來說應該是樂觀的。希望兩岸交流與兩岸關係的推動,能夠在經濟、文化、制度、生活方式上,成為兩岸共同向上提升的力量,一起創造中華民族的輝煌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