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學同尋萬物之美 劉教授引導期聽者大悟

【本報訊】國際知名計算機科學家、澳門大學榮譽博士、知名教育專家劉炯朗教授昨日於澳大文化中心主講「數裡有詩,詩裡有數」,除澳大教職員與學生外,還有多間學校師生以及大批公眾出席,座無虛席。

開場前,澳大趙偉校向在座者介紹了劉炯朗教授,他說,劉教授是澳門人,1952年從蔡高中學畢業後,先後赴台、美留學,學術成就非凡;劉教授在擔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推動該校踏上騰飛階段,足見其非凡領導才能;劉教授代表中國人回答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他培養的學生姚期智教授是有“計算機科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創立以來唯一一位華裔獲獎學者,足令華人、尤其是澳人感到驕傲;劉教授放棄在美終身教授席位,返台投身華人教育事業,貢獻心力,不但令人敬佩,更成為後來一大批海外華人學者歸國效力帶來積極表率,影響意義深遠。

劉炯朗教授在講座中首先以棋盤為引子,聯繫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理論,其後再將數學與文學的詩辭歌賦結合:如數學的對稱,與詩賦的對比實為異曲同工;又以數學茶壺原理解釋詩詞句、流水句等……他將看似深奧的數學原理融入古今中外的詩文篇章,深入淺出,趣味盎然,不論詩文佳句還是數學思考題,皆順手拈來,令觀眾歡笑鼓掌,充分領略數學與文學的巧妙內在聯結與迷人魅力。

演講會上,劉炯朗更分享自己當年在澳門求學與成長經歷,他強調教育無邊界,一個人的任何經歷其實都是教育一部分。研究數學根本,就是在常人看不到之處,尋找並建立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他指出,數學和文學其實殊途同歸,都是為發現和欣賞“美”──萬物之美及生命之美。

演講後,趙偉校長主持互動環節,劉教授一一解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他說,做學問要興趣廣泛,深入探討,大膽想像,虛心聆聽,嚴謹批判,追求完美,並心懷謙卑,不懈努力。他鼓勵大家多讀書,多思考。

最後,趙偉校長代表澳大向劉炯朗教授致贈紀念品。

劉炯朗教授為台灣成功大學理學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他年青時期曾在澳門就學,其後負笈留美,學有所成,不但成為大師級科學家,更投身教育事業,培育英才無數,值得澳門人以之為傲。劉教授先後於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高校任教四十餘年,現任台灣清華大學蒙民偉榮譽講座教授。他曾先後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電子電機工程師學(IEEE)會士以及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並榮獲澳門大學及台灣政治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劉教授曾獲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的菲爾‧卡夫曼獎、實時系統技術委員會技術成就獎、電路系統學會技術成就獎以及教育勳章,其專業領域涵蓋超大型集成電輔助設計、電腦輔助教學、實時系統、系統組合的優化、離散數學等,迄今發表了18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8部學術專著以及7部中文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