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範疇宜擴大適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社文範疇宜擴大適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在澳門特區政府的五個政務範疇中,社會文化範疇是直接為澳門居民提供服務的政務範疇,因而其工作效績及品質如何,將直接關連到特區政府與廣大居民的關係是否良好,因而也就是特區政府落實「以人為本」施政理念,疏解社會矛盾,建構和諧社會的穩定器和平衡器,也是特區政府爭取民心,動員廣大「澳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重要載體。因此,社會文化範疇工作的良窳,關係到澳門特區能否保持長期的繁榮穩定,也關係到澳門特區政府能否獲得廣大「澳人」的擁護和支持,責任十分重大。

十一月十五日,新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率領剛當選的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班子與中外記者會面時發表的談話,有一段內容看來也適用於指導澳門特區政府尤其是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工作:「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段談話內容倘是適用於澳門特區,其中就有多個項目,如「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等,都是屬於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工作內容。由此可見,社會文化政務範疇在「以人為本」,「建構和諧社會」的舞臺上,有著更為寬廣的表現空間,可以更為出彩。

因此,出身於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特首崔世安,就十分重視社會文化範疇的工作,在前任特首何厚鏵已有的基礎上,給予從政策授權到財政經費的強力支持,使用在教育、衛生、社會工作等涉及民生的開支更大。相信,只要沒有涉及「不規劃」情事,也只要不是舖張浪費,特區政府在社會文化範疇上投入的開支再大,人們也將不會反對,相反還將會舉雙手贊成的。

這就註定了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工作任務是十分繁重的,單靠該範疇內的公務部門及公職人員,是難以完全負荷的。因此,運用國際上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而內地也正在開始試行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策,就可以減輕政府部門的負擔,也可以進一步推動民間機構及社會組織的發展,並提高服務效率和品質,以至是推動特區政府的體制調整以至改革,消減令人詬病的政府機構和公職人員隊伍膨脹臃腫的問題。

所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形式。具體而言,就是政府機關及公共部門按照法定程式和採購目錄,將原來由政府直接承擔或通過事業單位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以合同方式交予有資質的社會組織(包括民營企業)完成,並根據後者提供服務的數量和品質,按照一定標準進行評估後支付服務費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範圍可以非常廣泛,從較小的扶老助殘、就業創業幫扶、社區「一老一少」照護、社區矯正幫教、社會組織孵化等,到較大的教育、醫療、住房「民生三大件」,都可以適用。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要,同時對於政府自身的改革和職能調整,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改革和職能調整的關鍵之一,是政府要從「事無巨細全方位包辦」的全能型政府,轉變為主要提供最核心、最優勢公共服務的有限型政府。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從一些基本的、普通的公共服務,到一些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公共服務,如果由政府直接提供,往往比由社會組織提供成本更高。因此,政府從大量非核心、非優勢的公共服務中「抽身」出來,一方面可以精簡機構,降低行政成本,遏制政府部門從公共服務中牟取利益的傾向,遏制公共服務中的腐敗交易;另一方面有利於打破政府機構對大多數公共服務的壟斷局面,降低社會組織(包括民營企業)從事公共服務的門檻,以此強化公共服務領域的競爭,強化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監管,提高公眾與公共服務生產者的談判能力,最終有利於公共服務提高水準,改善品質,更好地滿足公眾的各種需求。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經驗,主要是: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涵蓋大多數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教育、公共衛生、文化、社會服務等主要公共服務領域,這些,在澳門特區都是屬於社會文化範疇所主管的事務。二,.非營利組織是公共服務購買的重要承接主體。三,.購買類型一般分為核心合作或長期合作以及短期專案支持兩種。四,.在購買方式上,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模式。五,.資金撥付流程有多種形式。六,.對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規定健全。七,公共服務購買有一系列較為嚴格的操作程式。八,.以結果為導向的監管制度。九,.除簽署合同購買服務外,公共財政資金對於非營利組織的支援還有三種形式:資助、競爭性或隨意性撥款、減免稅的間接資助。

其實,澳門特區政府以至是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在若干領域實施「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措施。比如,垃圾收集與處理,污水處理等,都是以「外判」形式交由私人機構處理的。但由於這是由盈利機構提供服務,因而不符合「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定義,而只是經營性的「外判」而已。

回歸後的一些做法,尤其是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向私營醫院等,則具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雛形。澳門特區政府借助多元化救助體系來解決複雜的社會救助難題,形成了以政府各相關部門為主導,民間社團廣泛參與的協力救助模式,建構和完善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在這過程中,就有不少項目是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來實施的。尤其是在與私立學校合作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與街坊總會、明愛中心等民間社團合作,向老人及傷健人員提供服務,與鏡湖醫院、科大醫院及工人醫療所合作,向有資格享受免費醫療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等,都是屬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做法。這是前任司長崔世安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澳門實際,創造的政府新型社會服務方式。

既然已經開了一個好頭,也既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已是國際潮流,澳門特區政府尤其是其中的社會文化範疇,也就不妨擴大其適用範圍,盡量將一些政府相關部門應付不來,或是不具服務能力的事務,向社會非盈利機構和民間組織購買。

比如,與鏡湖醫院、科大醫院的隨到隨掛號隨診的門診模式相比,政府山頂醫院的預約定期門診方式,就令到許多慢性病人難以適從;而門診較為方便的各街區衛生所,卻又未有配備相關的專業醫生及設備。因而不少病人,尤其是享受免費醫療的老人、小童以至是公務員,都希望能轉到私人醫院就診。因此可以探討,符合條件的病者,可以到私人醫院就診,其費用則由醫院向政府結算收取。這樣處理,不但是能夠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而且也能消減病患的怨言,有利於紓緩不滿情緒,有利於化解官民矛盾。又如災民服務中心、社會戒毒中心等,都可能交撥給社會組織操作。這也有利於擴大就業,進一步降低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