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媒體呼應習近平談改革

【中新社北京1月2日電】 中國官方報紙2日相繼刊發文章,聚焦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對習近平多次論及改革作出呼應,也尖銳指出“如今一些領導幹部,缺乏對風險的擔當”,堅守所謂“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政績”。

中共2012年12月31日就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用“五個必須”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中國青年報》2日在頭版刊發《改革者有勇氣,國家才有朝氣》的評論員文章,指出“轉型時代的中國,人心思改革,上上下下到處都湧動著改革的衝動和變革的期待。高層對這種民意期待顯然心知肚明,在探求改革方略上更是只爭朝夕”。

文章稱,改革要前行,改革正在過大關,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付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因為容易改的都改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都是再也繞不過的老大難問題,都糾結著很多深層次的矛盾,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面對並解決。

文章表示,摸著石頭過河,不會沒有風險。可如今一些領導幹部,缺乏對風險的擔當,瞻前顧後不敢改革,怕出了問題後丟烏紗帽,怕任期內弄不出政績升不了官,信奉做消極無為的太平官,堅守“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政績。當這種“厭惡風險”的風氣彌漫,官員不是爭先恐後地比改革,而是比“不改革”,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庸官驅逐好官的逆淘汰。

《人民日報》2日在第四版“今日談”刊出題為《新年傳出春消息》的文章認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改革開放觀,展示直面時代的執政自覺”。

文章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不會一蹴而就,必須一代一代人接力幹下去。越是向前推進,觸及的矛盾就越深,也就越需要堅定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求是》刊文談大部制改革:合併職能相近管理分散機構

中新社北京1月2日電: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1日推出新年第一期,刊登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李建華論述“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署名文章。

這篇題為《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文章指出,要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對職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機構進行合併;對職責交叉重複、相互扯皮、長期難以協調解決的機構進行調整;對職能範圍過寬、權力過分集中的機構進行適當分設,逐步建成科學合理、順暢高效的大部門制行政機構體系。

針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文章提出“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推進行政層級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文章稱,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核心是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為此,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社分開,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幹預,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方面,文章提出“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府績效管理、建立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三項要求。文章說,要穩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公開行政職權依據,公開權力運行,保證公開內容真實可信、過程有據可查、結果公平公正、監督及時有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並要建立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加快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文章還強調,要合理確定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職責許可權,合理界定省以下不同層級地方政府職能與權責關係,健全各級政府財權與事權相匹配、權責統一的財稅體制。

新華社評論員: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一論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中國先哲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深刻總結,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現實寫照。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深刻理解過去,我們才能知曉自己從何而來;深刻認識現實,我們才會知道要走向何處。改革開放創造出今日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而明日中國的前途命運,則取決於當代中國人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與意志。

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朝著十八大指引的改革開放方向前進,我們就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牢牢把握國家的未來。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突破了過時僵化的思維和體制束縛,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思想解放激發創造熱情,制度變革釋放生產活力。這場全方位的變革,深刻改變了國家、民族以及每個人的前途命運,終於使我們充滿自信地大踏步趕上世界現代化潮流,曾經遙不可及的民族復興“中國夢”變得日漸切近。

事實證明,沒有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的明天。矚望未來,改革開放只有堅持正確方向,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人民生活才能不斷改善,國家發展才能前景廣闊,民族復興才能變為現實。

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的改革之路會是一片坦途。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壓力,思想觀念多元多樣的碰撞,利益格局板結固化的隱憂,都讓深化改革的腳步面臨新的“躲不開也繞不過”的重重羈絆。面對風雲變幻的國內外風險挑戰,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既是在考驗決策時迎難而上的勇氣,也是在檢驗執行中攻堅克難的智慧。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延緩改革將會坐失難得機遇。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這是深化改革的硬任務,也是時代給出的必答題。我們別無選擇,更沒有退路。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寶貴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解決好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突破發展瓶頸,我們的事業定會天寬地闊、充滿希望。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改革開放是一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偉大變革。為了實現“中國夢”,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只能以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讓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上下一心,攻堅克難,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