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有條件打造為跨國聯誼中心

陳觀生

本澳社團眾多,據統計已經達到5000多個,加上本澳是個移民城市,各類同鄉會在社團中也占了不少比重,比如江門同鄉會、福建同鄉會等。這些同鄉會還與世界各地的鄉親有一定聯繫,近年亦參與或舉辦規模宏大的跨國聯誼活動,本澳也經常是聯誼地主之一。筆者認為,本澳具條件打造為跨國聯誼中心,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區域商貿平臺助力。

宗親跨國聯誼活動興起

中國人都具有濃厚的鄉情情結,近年來,許多移民世界各地的華人通過組織同鄉會等,加強各地同鄉的情誼,甚至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聯絡網,進而集合大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提升同鄉的社會地位與加強影響力,弘揚傳統文化(特別是鄉土文化),並能促進主辦地旅遊業,幫助鄉親開拓市場,尋找商機。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海內外同姓親屬之間的來往更為自由。1983年6月18日,鄧小平接見海外榮氏親屬回國觀光團部分成員和內地的榮氏親屬時說:“這次你們親屬團聚是一件喜事,是我們民族大團結的一個體現,一個演習。我們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這個重要講話,波震海內外。1984年11月20日,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聯合發出的關於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中指出,家譜是國家寶貴遺產中亟待發掘的一部分,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經濟史、人物傳記、家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它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許多根在大陸的臺灣同胞、海外僑胞思鄉之情日趨濃烈,他們也亟需利用家譜來尋找自己的血緣關係。在這一通知精神鼓舞下,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紛紛回來尋根拜祖,移資大陸,造福桑梓,而大陸親人也紛紛走進臺灣和世界各國,開展更為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隨著中國要走向世界,世界要向中國走來,華人們認清經濟全球化、文化民族化的發展趨勢,世界性的宗親聯誼會和客家懇親大會,越來越為中國人所重視。

這些同鄉會一種是以姓氏為線。如世界彭氏宗親聯誼會,簡稱為世彭會,在1994年創會於馬來西亞昔加末。世彭大會每2年舉辦一次,是彭氏宗親的世界性聯誼活動。1994年8月在馬來西亞雲頂舉行第1屆世界彭氏宗親聯誼會,出席者有中國大陸各地、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各地、臺灣、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近千數。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彭氏族人的聯繫和團結;探討商業投資合作機會。

另一種是以地域為線,如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是由馬來西亞馬潮聯會(即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首先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地潮人的回應。1980年春夏,東南亞潮團在吉隆玻召開座談會。各地的潮人同鄉組織派出代表團參加會議。經過熱烈討論,最後決議:成立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首屆年會由香港潮州總會主辦,年會宗旨是聯絡同鄉,促進聯繫。

有些同鄉會組織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統一整體,具有完善的活動體制、章程和組織,有些還有專門的網站、商會、研究中心,並定期在各地舉辦規模宏大的跨國聯誼活動。

宗親聯誼促進貿易投資

這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跨國聯誼會,對於全球鄉親敦睦鄉誼,增強凝聚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祖籍地和海外華人所在地區經濟貿易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實這種現象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同時表現出華人華僑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積極回應。

近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近20年來,各宗親的跨國聯誼大會都不忘提出到祖籍地投資的議題。鼓勵經商的同鄉到中國投資興業,可以充分利用與祖籍地的親情與鄉情,占地利人和之便。如河南周口市又舉辦中華姓氏文化節,每次活動均引進外資數十億元。

而在這些同鄉會的宗旨中,也大多有著:加強同鄉的經濟、文化、旅遊的交流與發展,互通資訊,以利鄉親的投資和商貿活動,進而促進貿易活動,提高鄉親的經濟地位等內容。

本澳不少同鄉會都參與了一些跨國聯誼,筆者認為,應該因勢利導,發揮本澳的優勢條件,鼓勵各個同鄉會爭取來澳舉辦跨國聯誼活動,既促進本澳旅遊、會展等行業發展,對本澳要建設為世界休閒中心和區域貿易平臺,這些聯誼活動均能產生一定的助力作用。

打造聯誼中心著力點在文化

本澳要打造為宗親聯誼中心,筆者認為關鍵要在文化方面著手,才能吸引主辦者。文化最能持久,最能積澱。50年、100年後,人們不會記得聯誼大會吃了什麼菜,但肯定不會忘記大會期間的鄉土文化展示。

中國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而宗親傳承著鄉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

中國鄉土文化尚未引起人的關注或熟視無睹的領域也實在太廣闊,而相當多的鄉土文化遺存(包括物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或正面臨著被摧毀、被遺忘的絕境。對鄉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沿承作為鄉土文化載體的“人脈”,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物質表像(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即“神似”)。特別不要忽視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鄉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為維繫人們世代延續和諧共生、善待蒼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靈託付

鄉土文化傳統,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涵深刻,意存高遠,蘊含大量的人文內涵,千百年來形成的鄉土文化,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是我們出生、成長之地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展資源等。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世界範圍的“中文熱”持續升溫,海外僑胞學習華文、傳承中華文化的熱情更是空前高漲。

鄉土文化都與宗親、地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更是聯誼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本澳有關社團在組織主辦聯誼活動時,應高度重視活動的文化意義和含量。以鄉土文化為紐帶,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融合本澳多元文化共融的特色,將聯誼活動打造成文化品牌,也營造本澳跨國聯誼中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