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特區關係交融,監督引導有機結合

一年一度的澳門中聯辦中文傳媒高層春茗昨晚舉行,但今年的「例行節目」有點「例外」,中聯辦出動了「雙副主任」的陣容,即除了照例由分管與澳門特區文化教育及新聞界聯繫工作的李本均副主任出席之外,剛到任不久的副主任李剛在知悉有此項活動後,十分重視,也主動參與,並從正在公幹的北京趕回澳門出席。這就使得澳門中文傳媒界高層們,在寒冬中感受到融融春意式的溫暖。

李剛副主任主動參與該項活動,可能是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他此前曾出任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與中外新聞界結下了友緣;在出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之後,其分管業務之一也是與傳媒聯繫的工作,並經常代表香港中聯辦與香港媒體接觸,並在互動中客觀地成了香港中聯辦的發言人,因而與香港傳媒界也產生了特殊的感情;而現在隨著他調來澳門,這種特殊感情也帶到了澳門。其二是此前曾有傳說,他此次調來澳門,有可能是在現行熟習情況後,在白志健主任屆齡退休時接任澳門中聯辦主任;倘此傳聞屬實,他也是傳承澳門中聯辦及其前身澳門新華社的「一把手」與澳門新聞界關係融洽熱絡的優良傳統,以利於開展工作,促進和密切澳門新聞界與中央政府的關係。

其實,李剛副主任早已與澳門有淵源。當年他出任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部長兼全國青聯副秘書長之時,現任澳門特首崔世安,是全國青聯的常委,因而應當熟悉;而且崔世安當時在澳門全力推動的「希望工程」,也是由全國青聯所發起及主持,崔世安也應可能因此而與李剛發生了較深的工作關係。由此而推測,中央將李剛調來澳門,可能也有他與崔世安的關係的考量。倘此,今後澳門特區及特首崔世安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將會更為暢順融洽;這是澳門各界人士及各階層之福,也是澳門特區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有力保障。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李剛副主任的夫人劉敏少將,是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的主任,而剛於中共「十八大」當選為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少將,則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院長。由於有這層「夫人關係」,使得澳門特區、澳門特區政府及特首崔世安,與中央的關係又將更深一層。

李剛於九十年代中期出任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時,劉敏曾經跟隨李剛前往美國擔當「外交官夫人」的角色。但她並沒有養尊處優,而是在各城市的大學、中學進行授課和學術交流,並在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了三場「劉敏舞蹈晚會」,由大使邀請美國主流人士參加,成功地進行了文化外交,受到高度的評價。

由此,我們也熱忱地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的舞蹈家劉敏少將,也能率領一支優秀的文藝團體來澳門進行專場演出,最好是聯同她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頂頭上司」,也是國家一級演員的歌唱家彭麗媛少將一起前來。通過友好互動,讓彭麗媛將澳門居民的愛國愛澳熱情,及澳門特區的和諧安定,特首崔世安的領導才華,捎帶回給她的丈夫。讓習近平總書記在以往對澳門的既有認識的基礎上,對澳門居民的愛國愛澳熱情,澳門特區政府及特首崔世安的工作,有更深刻的印象。從而更有利於強化中央與澳門特區的關係。由此,澳門特區政府及特首崔世安,應當作出主動,熱忱邀請彭麗媛、劉敏兩位女少將率團前來澳門進行專場演出。

李本均副主任在致詞中,提到了對澳門中文傳媒的幾點希望,並特別強調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領,離不開良好的輿論環境來支撐。傳媒是社會公器,承擔著引領輿論、影響大眾、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責。因而希望澳門傳媒能夠牢記新聞工作準則、恪守職業道德,理性平和、公正客觀、準確及時,把澳門社會的主流意識引導好,把澳門居民的心聲反應好,更好起到通達民意、疏通情緒、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確實,傳媒是社會公器,在監督政府施政的同時,更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兩者之間是一對統一的辯證關係,並不衝突矛盾。監督政府施政,是為了政府的施政更好,而不應以「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文革」遺風來看待特區政府的工作;也不宜只看到樹木看不到森林,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像「瞎子摸象」那樣流於片面偏頗。

實際上,在社會矛盾的凸現期,作為主流媒體,尤其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為社會正氣助威。要掌握輿論宣傳大方向,把握事物的基本面,分辨主流和支流,凝聚人們的向心力,這才是主流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切不可心血來潮,不負責任地隨意刊發那些會擾亂人們思想,會激起群眾怨憤的失實消息。有些事件,過度炒作,過分渲染,會造成群眾對社會、對政府的怨憤情緒和不信任感,其殺傷力不容小視。我們說,新聞媒體有批評和監督的責任,但必須經過核實,必須真實可信,必須準確可靠,必須厘清主流與支流,尤不可把個案當作整體,予以一抹黑。假新聞,有時確實可以矇騙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但主流媒體有責任站出來撥亂反正,查明真相,還原真相。這才是主流媒體的主流意識和主流精神。

開展輿論監督的確是每個新聞媒體的使命和責任,輿論監督更是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瞭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禮儀的事務,並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大眾對媒體輿論監督越來越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但與此同時,正如李本均副主任所言,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是傳媒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傳媒必須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更新傳播理念,根據新聞價值和社會效果傳播新聞資訊,使新聞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益,以客觀真實的報導、公正負責的評論、清新平實的文風贏得受眾,努力打造責任媒體、實力媒體。因此,必須將輿論監督與正面引導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傳媒的「第四權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