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效益備受期待

貨幣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尤其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在兩岸觀光、投資等貿易活動日益頻繁的潮流之下,兩岸貿易依存度日漸加深。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而兩岸貨幣交流卻始終滯後於其他領域交流的進展步伐。

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成功簽署

對於兩岸貨幣交流至關重要的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直是兩岸經濟界十分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快速擴張,衍生對貨幣匯兌的龐大需求,而新台幣和人民幣不能直接兌換造成了諸多不便,同時,由於兩岸貨幣都不是國際准備貨幣,不能自由兌換,雙方只能以第三方貨幣(主要是美元)為仲介進行兌換,徒增換匯成本和匯兌風險。為使兩岸之間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可選擇新台幣或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確實有迫切性。更重要的是,兩岸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可為兩岸金融服務業開辟金融合作新領域,創造龐大的商機。

在兩岸各界-直在聞“樓梯響”的時候,8月31日,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下稱“備忘錄”)終於得以簽署。兩岸貨幣管理機構同意以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合作架構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自簽署日起60天內,各自完成相關准備後生效。這意味著深化兩岸金融合作又邁進了關鍵性的一步,並將促進兩岸投資貿易和人員往來便利化,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及其他領域交流深化發展。

台當局期待貨幣清算機制多重效益

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有四:第一,雙方各自同意一家銀行,在對方辦理己方貨幣之結算與清算服氖第二,兩岸貨幣可用于雙方經貿活動之支付。第三,對貨幣清算行之規範,包括訊息交換、業務檢查及危機處理等事宜。第四,兩岸貨幣管理機構之後續合作及聯系事宜。

在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人民幣在台灣得以比照美元、歐元等外匯管理方式,兩岸貿易及投資等匯款可直接以人民幣結算。

台“中央銀行”表示,備忘錄的簽署,不但落實了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也是兩岸貨幣管理機構合作的重要里程碑,為台灣地區人民幣市場的成立建構基礎,但後續發展,包括商品推出及規模擴大等,仍有待業者共同努力。

台“中央銀行”強調,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可產生效益包括:增加兩岸經貿活動可使用的幣別,提升廠商資金調度之靈活性,有助於台當局推動“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計劃,包括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業務、發行人民幣債券及提供人民幣計價商品等;允許海外金融機構參與,有利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輿論熱議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

媒體分析指出,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將打通台灣經濟的血脈,促兩岸金融雙贏。 台灣《旺報》評論指出,台“中央銀行”對兩岸貨幣清算持保守態度,但在人民幣浪潮下,“中央銀行”態度大轉變,積極推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這一步開啟了兩岸金融新頁。

台灣《工商時報》認為,由於兩岸貿易規模龐大,備忘錄簽訂後,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可使台灣成為台商另一個重要的人民幣籌資管道,再者,台灣金融機構也可相應發展與人民幣相關的衍生性商品,以利台企進行匯兌或利率避險。此外,由於清算機制允許海外金融機構參與人民幣清算,更將提高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香港中評社指出,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是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雙贏的一大步。這標志著各界期盼已久的兩岸貨幣清算“曲航”變“直航”終于成功實現,對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兩岸金融交流與制度化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兩岸互利合作將由此展開新的篇章。此外,台灣民眾即將進入以人民幣投資的理財時代,這也是兩岸進入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兩岸事務過去在台灣存在太多扭曲,貨幣正常化流通之後,未來隨著馬英九宣示將松綁陸資、陸配,陸生的相關規範若能早日逐一落實,將形成台灣發展新契機。

也有媒體評論認為,備忘錄的效益需有其他配套方能充分發揮。

台灣《經濟日報》評論指出,未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預期的效益是否能充分發揮,仍然有許多問題待厘清,更需有其他的配套。譬如,在備忘錄中,兩岸貨幣清算之規劃究竟是雙向或單向並不明確,如果大陸拒絕雙向結算,排除以新台幣清算,則台方的匯兌風險依然存在。其次,依據台“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第38條規定,人民幣在台灣地區的管理,准用管理外匯條例的規定。未來逐步放寬島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相關業務後,有助於提升台灣金融機構的獲利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備忘錄所規劃的貨幣使用範圍,以及兩岸金融機構可辦理的業務,應符合擬議中“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以台灣為主之理財平臺”的需求。台“中央銀行”應進一步與大陸的中國人民銀行協商,並盡速形成書面共識。台灣《旺報》指出,必須建立直接而且有效率的匯率形成機制,這是兩岸金融機構未來應盡快協商的重點。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僅是開始一小步,重要的是將台灣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

台灣《中國時報》認為,備忘錄就像是月臺票,進入月臺後,沒人知道搭到的是平快、自強號,還是高鐵,關鍵還在於能夠如願打造台灣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若無法如此,備忘錄將是空歡喜一場,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所帶來的龐大商機,不會憑空掉下來。

台灣《工商時報》指出,台當局要把眼光放遠,應複製香港經驗,早日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其實,以兩岸的貿易緊密度,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早該建立,如今只能算是完成“首部曲”,因為能否拷貝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經驗,更是島內業者最在乎的事情,畢竟只要人民幣的“資金池”擴大,就能有各項理財商品應運而生,屆時人民幣所帶來的商機,才能真正有效挹注台灣的銀行獲利。

台灣《旺報》評論強調人民幣回流管道的重要性,指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不代表台灣必將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台“中央銀行”須再接再厲和大陸談判,爭取大陸為台方開設人民幣回流平臺,讓台灣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有一定的去化管道,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竺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