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橫琴背後是對澳門發展的期待

陳觀生

近年來,中央賦予橫琴新區、南沙新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特殊政策,三個新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成為粵港澳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最近有內地網站發起網上投票,橫琴、南沙、前海,哪個發展潛力和前景更大?從最近的投票情況看,橫琴最被看好,得票有近70%,其次是南沙20%,10%投給前海。筆者認為,大家看好橫琴的背後,也是對澳門未來發展有所期待。

三區成廣東發展新引擎

從地圖上看,前海、橫琴、南沙,一個緊鄰香港,一個與澳門隔水相望,一個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三地正好構成珠三角地區的“金三角”。

南沙、前海、橫琴三大新區初具雛形,緣於國務院2008年底批准實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後海地區、深港邊界區、珠海橫琴新區、港珠澳跨境合作區等合作區域,作為加強與港澳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合作的載體。

有內地傳媒指,三地的開發建設,在2011年初共同寫進國家“十二五”規劃,成為廣東推進粵港澳合作的三顆戰略“棋子”。2012年以來,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大新區相繼出招,持續不斷地向外界釋放出加速前進的信號。

先看前海,填海和軟基處理工程即將完工,前海綜合交通樞紐一期、“一廊一帶兩路”工程等重大專案先後開工建設,爭取年內完成金融、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開發單元的前期工作並實現奠基。截至目前,前海合作區共批復入區企業111個,合同利用外資10.6億美元,意向企業簽約金額約2200億元。

再看橫琴,2012年是橫琴“三年大變化”之年,三年來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3.8億元,年均增長105.2%;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94%;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19.5%。截至目前,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的23個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總投資超過1600億元的73個高端產業項目正在洽談。

南沙同樣不甘人後。據瞭解,南沙新區下一階段將強力推進9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具體而言,包括做好《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的銜接和政策落地;做好南沙新區80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核心明珠灣區等三個層次的規劃修編完善,抓緊起步區33平方公里的整體建設;年底前完成南沙新區土地開發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研究,年底前啟動起步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此外,南沙加快推進以汽車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項目,全面啟動以港口為依託的航運物流專案;抓緊建設以廣州航運交易所為先導的金融功能性平臺、以中科院廣州工研院和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為重點的科技創新平臺等。

前海、橫琴、南沙,三個新區發展重點不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說,前海側重金融改革創新,橫琴側重發展創意產業、高端商務和現代服務業,南沙則是一個綜合性的合作平臺。

南沙很早就被看作是粵港澳合作重要支點。但直到最近2年才獲准為第六個國家級新區。南沙擁有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以一小時車程為半徑,周邊分佈著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5個機場。根據南沙新區總體規劃,用40年建設成國際智慧海濱城市。屆時,南沙新區人口240萬人左右,經濟總量18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人均GDP約75萬元。

在前海“使命”中,人們尤為看重的是,創建深港金融服務業合作新模式,探索項目專案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和高水準保險創新試驗區。深圳前海地區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啟動後,前海企業可從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並通過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結算。中山大學教授林江分析,前海實現了深圳與香港金融資源的無縫對接,凸顯資源互補優勢,是深港合作的“橋頭堡”。

2009年8月,國務院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12年1月,《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條例》頒佈實施;同年7月,國務院批准橫琴島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最便捷的通關安排、最優惠的財稅政策、最創新的體制機制在橫琴疊加,使之成為中國內地開放度最高、體制最寬鬆、創新空間最大的區域。

橫琴發展被看好的因素

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大國家戰略平臺,呈三足鼎立之勢。對於三大新區而言,如何在未來的發展中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如何厘清各自的角色與定位,是無法回避的課題。

南沙、前海、橫琴三者幾乎同時發力,為廣東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幾個引擎,但相互之間是競爭還是互補關係呢?在粵港澳緊密合作的大背景下,各自的功能定位是否清晰,這跟各自的區位、面積、基礎條件是相關的。總體來看,南沙早一些,但面積較大,見效可能晚一些,但潛力無可限量,關鍵是定位可以拉多高;前海則主要著眼於深港一體化,但也將考驗兩地能否實現一定程度的水準分工;橫琴則一旦澳門大學新校園建成,則就算成功一半了,見效快,但如果香港不參與,其作用就會受澳門的經濟能力的制約,而香港的參與有待於粵港澳大橋的建成……

據內地傳媒報導,《南沙新區總體概念規劃》,目標是建成“東方威尼斯”;深圳前海則自一開始就把目標瞄準“中國曼哈頓”;珠海橫琴則聲稱“比特區還特”——這三地都是廣東三省三個粵港合作示範區,其相互之間的競爭註定將愈演愈烈。據瞭解,一些國內外500強企業在選擇哪個一個地方落戶時,也開始舉棋不定。“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三地之間的定位雖然一開始就力圖差異化,但由於相似的空間地理環境等因素,又不可避免地有些交叉。在激烈的競爭中,三地之間的優勢和劣勢成為選擇衡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僅從產業定位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重點發展創新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及專業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商業服務等六大領域;《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則提出旅遊休閒、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技術產業;南沙則提出以海洋經濟和智慧經濟為主線,重點發展航運物流服務業、高端商務和商貿服務業、科技智慧產業、高端裝備及技術產業、健康休閒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其中不乏交叉之處。

前海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橫琴規劃總面積106.46平方公里。而南沙曾有幾種不同的版圖規劃。南沙現有面積為527.65平方公里,在最新公佈的方案中,南沙還將進一步“擴容”。據南沙工作組提交的方案顯示:初步確定南沙的規劃總面積80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33平方公里。為此,也有業內人士用了“十、百、千”來形容三者的開發面積大小。

有內地學者認為,相比於前海片區的平靜以及南沙錯綜複雜的關係,橫琴的進展看起來要順利得多。不過,近些年來珠海的發展證明,橫琴如果單一依靠澳門,則太局限了,橫琴的發展也必須面向香港。 “澳門太小了,這使得橫琴的發展寄希望於港珠澳大橋。”但就與香港的地理關係而言,橫琴不但不能和前海相比,甚至也不能和南沙相比。不過,在三地爭取與香港合作中,橫琴也有可能化不利為優勢。前海與香港比鄰,兩者之間難免存在競爭。因此,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為,“橫琴與香港的距離較遠,與香港的競爭較小,可能企業會更加樂意去橫琴。”此外,橫琴的發展雖有政策優勢,但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比如在政策以及政府關注度方面,對比地處區域行政中心、有廣東省政府和廣州市強有力支持的南沙,以及擁有計劃單列市許可權的前海,橫琴恐略遜一籌。

特區“遠交近融”與三區發展

多年以來,「區域合作」都是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的施政重點,在歷年的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都有這方面的表述。特區政府代表團頻繁出訪各地,而與前海、橫琴、南沙三區的合作更是行政長官崔世安的出訪重點。

在區域合作中,特區政府的策略是“遠交近融”。崔世安多次指出,國際政經形勢複雜多變,特區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發揮自身優勢,深化“遠交近融”施政戰略。粵澳合作方面,逐步推進建設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加快共建南沙郵輪母港。特區政府繼續推動優勢產業健康發展,加大力度扶助中小企升級轉型,創造條件培育新興產業成長,深化對外交流合作,致力實現本地經濟適度多元。

與三區的合作關係,筆者總結傳媒報導,特區政府是有所分別。在橫琴方面: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稱,從澳門角度而言,橫琴若起到為擴容的效果,對澳門經濟發展最有利,他形容這是區域合作的互補互利,發揮“一加一等於三”的作用。他解釋若未來發展至每年4,000萬人次旅客來澳,平常有1,000萬在橫琴,澳門的承載力便無需承受全部4,000萬旅客,橫琴亦可從旅遊配套中發展。

在與南沙合作上,譚伯源稱,把南沙港發展成為南沙澳門郵輪母港是共同發展的目標。澳門同樣希望與南沙互補互利,南沙郵輪母港旅客可在不足1小時車程內來澳遊覽,亦可提升母港的吸引力。可以增加南沙的吸引力,同時帶動遊艇旅客到本澳旅遊。他相信隨著南沙的郵輪母港逐漸建立或營運後,雙方在郵輪旅遊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間。

穗澳合作專責小組討論合作開發南沙時,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孫雷稱,南沙已基本完成規劃,未來將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並有意和澳門在高端商務及健康休閒文化產業上合作。穗澳雙方並簽署3項合作協議,內容分別是供應農產品,以及文化產業和會展合作。

與前海的合作方面:今年初,深澳合作會議在深圳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出席,在前海政策說明會。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稱,國家提出先行先試政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叮囑深圳“大膽往前試”、“第一個吃螃蟹”;深圳按此要求進一步發展為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並在金融、財稅、法制、教育、醫療及電信共6方面先行先試。鄭宏傑稱,國家鼓勵前海作為境外金融機構基地,希望澳門能透過橫琴等區域合作共同發展,並強調彼此非競爭關係,而是促進軟件建設、服務貿易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