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鴨湧河或因被填平而從地圖上消失?

在澳門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粵澳新通道」的申請報告中,有籍著興建「粵澳新通道」而將青洲鴨湧河打造為「一河兩岸」美景的構思。而在過去,也曾有過珠海市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的相關部門,聯合進行整治青洲鴨湧河的調查研究工作。但最近報導的內地相關部門將鴨湧河的一段填平的現況,卻打亂了這個計劃。盡管珠海方面解釋說,這是暫時性的,是作為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工程的臨時用地,在有關工程完成後,將清理臨時的填土及恢復鴨湧河河道,日後還將結合「粵澳新通道」項目進行整體整治,將鴨湧河打造成為「一河兩岸」的親水生態景觀長廊,但填河容易挖河難,「一河兩岸」很可能將會「流產」,甚至將會導致整條二點八公里長的鴨湧河都會被填平。

鴨湧河又稱鴨湧運河,發源於澳門半島關閘,最後進入澳門青洲西岸附近的內港。澳門本無天然的河流,而鴨湧河在古時並不存在。在澳門與珠海之間,本來只是以一條蓮花莖相連(即在今關閘之處),而兩地則以海汊相隔。但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珠海市方面不斷填海,故此做成一條狹窄的人工河道,形成今日的鴨湧河。鴨湧河全長約二千八百米,從拱北關閘至跨境工業區以「幾」字形呈現,並流經鴨湧河公園(澳門)、粵海國際花園(珠海)、青洲坊(澳門)和澳珠在茂盛圍的口岸: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最後在青洲西南岸流入內港。

在這裡,先不說如何改造鴨湧河的問題,就先說是填平鴨湧河的本身。倘在回歸前,由於澳門本身沒有水域,也由於葡人逐漸佔領澳門是並不像英人佔領香港那麼,尚有不平等條約作依據,因而澳門與內地之間的水域管理,基本上一落水就是珠海的管理水域,因而珠海方面就可以在未經與澳門商量的情況下,在蓮花莖海汊進行填海,逐步向澳門推進,直至海汊變成了河道。因此,在理論上,珠海方面對鴨湧河水域的管理,可以直抵澳門岸邊。倘是在此種背景之下,珠海未經與澳門商量就將鴨湧河填平,還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在回歸之後,國務院已經頒佈第二七五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範圍文字表述》,再按照劃界慣例,河道是以中心航道為界,不通航的河流則以河道中間為界,實際上珠澳兩地相關部門整治鴨湧河的聯合會議,在新聞稿中也表述為「珠澳兩地共同管理」。故而珠海方面在鴨湧河實施填土作業,將填土範圍跨過了河道中間,直抵澳門岸邊,而且事前也沒有與澳門特區政府商量,則似乎是與上述精神有所抵觸。

不過,在歷史上,也有過澳門「填土越界」的案例,那就是當年澳門的固體垃圾是以傾倒填埋方式處理,就是將垃圾運到關閘旁邊的鴨湧河傾倒,在日倒月積之下,逐漸「侵」入珠海的海汊水域之內,並變成了一座大垃圾山,其臭味對珠海造成影響。為此,珠海市政府提出了抗議,在經雙方協商下,決定停止在此傾倒垃圾,並將垃圾山改建為公園(後來命名為「孫中山市政紀念公園」),另行在路連貫公路以西傾倒垃圾,但也總會有填滿的一天。據說前澳葡政府曾尋求與珠海市政府合作,由澳門出資,在珠海西區覓地建立珠澳兩地共用的垃圾處理站,澳門的垃圾運到該處處理,但遭拒絕,澳葡政府才「痛定思痛」地決定興建垃圾焚化爐。

而在近日有報導,鴨湧河由關閘出入境口岸往西至澳門民署苗圃對開一段,珠海市自去年底開始進行填河工程,已將大部分範圍的河面填平,僅餘一道距澳約一米的小水溝。整條二點八公里長的鴨湧河,已經填平了將近一公里,亦即已有近三分之一長的河道被填平。據珠海方面透露,這是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工程的臨時用地,有關工程完成後,工地將恢復為河道。但在港珠澳大橋完工之後,是否就會再次開挖,恢復原狀?看來已是滄海桑田,難矣。在地皮有價之下,尤其是拱北口岸附近土地昂貴,既然已是現成土地,又有誰會這麼「老實」,在此開挖河道?

由此,引帶出兩個問題,其一、是否會籍著填平鴨湧河的工程,乾脆放棄整治鴨湧河尤其是「一河兩岸」的計劃?實際上,受水質污染及河道收窄影響,鴨湧河近年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鴨湧河因淤泥淤積,雜草叢生,自淨能力差,加上近五、六年來受春夏交替間的鹹潮影響,河中魚類生存環境惡化,不時出現大量死魚,腥臭味長期威脅河道兩岸居民的健康。沿河的十五個排污口,也向河道排泄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曾有環保團體組織專家學者對鴨湧河水及河泥抽樣分析,顯示河水已屬國家標準的第四類水質(第五類最差),富營養化的含量即氮、磷及微生物含量嚴重超標,河泥硫化氫含量亦高達每公斤四十毫克,較國際通用限制含量每公斤十毫克為高,更較國家標準超出數十倍。從河中釋放出的硫化氫飄浮於近地表的空氣中,影響周邊居民、尤其孩子的健康。但由於位處珠澳邊防重地、行政管轄交界,整治既涉及粵澳跨境環保合作問題,亦涉及粵澳兩地政府多個層面、多個相關部門的協調問題。過往因為權責歸屬未清,一直制約有效整治鴨湧河水質污染工作的開展。為此,全國人大澳門區代表曾向中央提交建議案,促加強粵澳珠澳合作,建立相應機制共同整治鴨湧河環境。

現在鴨湧河已不具通常意義上的河流的作用。實際上,由於河面窄,尤其是特殊地理環境,作為禁區,已不具通航功能,唯有作為排水道。而由於整條河道已經填平三分之一,其排水道的功能也已經減弱,自來水公司處理原水之後的污水又引流到跨境工業區的污水處理站經處理後排出。因而鴨湧河的河道功能,已經消失。既然已經填平部分,那就不如將之全部填平,徹底消滅這條臭水溝。不過,按照珠澳共同管理鴨湧河的原則,不能由珠海方面單方進行,所取得的土地,澳門特區也應有分分配。

其二、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走向,是否就是沿著鴨湧河?由於鴨湧河的東側原來是「三不管地帶」,後來興建了關閘聯檢大樓,已經不可能興建高速公路。而在珠海的昌盛路,又有地下建築,故無論是地面、架空甚至是地下,也都難以修建道路。因此,這個填平鴨湧河是作為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工程的臨時用地的說法,也就存疑,或許是以此為藉口,進行土地擴張。倘此,這是侵佔澳門特區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