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高官集體謝幕

在中共十八大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等一批財經高官由於超齡未當選中央委員,意味著胡溫時代的財經班底將集體謝幕。

周小川:毀譽參半的世界級行長

頭頂人民幣先生和全球最佳央行行長光環的周小川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位元元。自2002年12月上任後,周小川在央行行長的職位上已經履職10年,這也是自1960年以來就任時間最長的一位央行行長。

這10年間,伴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迅速騰飛,周小川在央行行長的職位上也政績顯著:實現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參與了金融危機之後的4萬億刺激計劃以及新近推出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2003年,周小川剛剛赴任央行不久,就接下了朱鎔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任。當時國有商業銀行已經岌岌可危,如果採用嚴格的會計制度和貸款分類標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將達到45%。

從2003年開始,經過注資、重組、股改和上市四部曲洗禮,中國幾大國有商業銀行不僅實現了財務徹底改善,還增加了透明度、風險控制能力,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了可持續的商業化運營。通過周小川的改革、重組,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經受住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考驗,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並能夠以巨大的資源支持實體經濟,使中國經濟率先迎來複蘇。

周小川的另一政績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02年底,日本率先掀起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風潮,美國隨後加入,國際上壓力一觸即發。周小川一邊向全世界表明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決心,一邊力口緊進行匯率機制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突然宣佈: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消息一出,震驚世界。

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1%,但是人民幣升值並沒有降低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長,外匯儲備的規模也因此急劇攀升。為了避免外匯儲備過多對國內經濟運行貨幣環境的沖擊,周小川提出了“池子論”,通過提高存款准備金的方式對沖外匯儲備樹外匯占款。

當然周小川也並非毫無爭議,2008年金融危機初露端倪時,中國央行還在進行緊縮的操作後來為世人所詬病。分析師通過事後的分析表示,2008年底中國遭遇的嚴重放緩是由外部經濟放緩和國內過於緊縮雙重因素造成的。隨後4萬億刺激計劃的出臺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強勁複蘇,市場開始轉而擔心中國日益上升的通脹,要求周小川出臺更多舉措(加息和大力收緊銀行放貸)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周小川吸取了此前的教訓,並沒有急於緊縮,而是出臺了收緊銀行放貸等較為溫和的政策。結果雖然通脹回落的速度較慢,但最終物價還是被平抑下來,而經濟增長也得到了良好的支撐。周小川因此被《歐洲貨幣》(Euromoney)雜志評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並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權勢人物榜中,名列第15位。

謝旭人:政府管家

和周小川不同,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並不以學者型官員著稱,謝旭人的最高學歷為大專,這個寧波人有著浙江人特有的踏實和勤勉。

1947年出生的謝旭20歲開始參加工作,先後任工人、技術員、廠長、縣長和省計委主任等職位,1990年43歲時,謝旭人開始在財政部的核心司局擔任副司長等職位,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黨組書記。2007年8月任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在國稅總局局長任上,謝旭人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稅制改革舉措是取消了延續數千年的農業稅,這標志著中國再也不以農業與農民作為基礎稅基來養活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另一個成功的改革舉措是順應稅負平等要求,統一中外企業所得稅,改變了在本國內資反遭歧視的不公平狀況。

在謝旭人執掌國稅總局和財政部的這10年,中國財政的最大變化就是政府收入規模的空前膨脹。2003年謝旭人擔任國家稅務總局的第一年,中國財政收入剛剛突破2萬億元,而10年後的2012年,中國政府窄口徑的財政收入預計將突破11萬億元,此外還有數萬億元的土地出讓收入和社保等收入。

中國財政收入增速遠遠高出GDP增速,為此財稅部門受到社會各方質疑。對此,謝旭人在公開場合多次加以解釋,然而,刨除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外,“財神”謝旭人的盡心盡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位稅務專家說,稅收收入的增長確實有客觀經濟形勢的因素,但謝旭人推動的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對提高稅收征管效率作用很大。

謝旭人執掌財政部後,中國財稅體制改革出現了加速跡象。在廢除農業稅、實現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外企所得稅兩稅合併等稅收改革之後,謝旭入主導了房產稅試點、資源稅改革、營業稅改增值稅等多項稅收改革,力圖為經濟運行提供簡潔的稅制環境。

張平:計劃經濟回潮?

發改委、財政部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宏觀調控三個最為重要的部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三個部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定位,財政部側重財政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掌控貨幣政策,而發改委往往起牽頭協調的作用,因此被外界廣泛稱為小“國務院”。

張平的兩位前任曾培炎和馬凱,在從主任的位置卸任後分別官拜副總理和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基層銀行幹部出身的張平,僅有中專學歷;這在大多擁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當今中國政壇是不多見的。在2005年調任北京之前,張平一直在他的故鄉安徽。從人民銀行最基層的營業所會計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他用了整整38年的時間。

在接任國家發改委主任-職前,張平並不為外界所熟知,但他的出場卻獨具一格。2008年3月19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工作交接會議上,即將卸任的馬凱當面盛贊他這位繼任者“協調能力極強”。張平上任伊始,就碰上了史無前例的世界金融危機。2008年底,中國出口外貿和工業產值等各項數據急劇下滑,重壓之下,中國反應迅速,4萬億刺激計劃橫空出世,刺激力度空前,一時間發改委門前車水馬龍,附近的賓館裏住滿了地方前來跑項目的官員。

張平必須面對的一個悖論是,發改委的投資工作越出色,中國經濟結構就越失衡。由於4萬億刺激計劃的實施,中國本已畸高的投資率進-步被推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8年中國投資率為44%,到2009年和2010年這個數據更進一步被推高到48%和49%,連續兩年超過了最終消費率,為世界經濟史上所罕見。由此帶來的問題已經初露端倪,包括投資效率下降、政府借貸過多、資產泡沫急劇擴張、政府債務規模失控,有產生系統性債務風險的可能。

不過張平並非對居民消費沒有任何著墨,張平任上推出的家電下鄉和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對家電消費和汽車消費刺激巨大。在出臺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之後的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實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從938萬輛首次突破1000萬輛達到1364萬輛,並在此後連續三年成為世界第一。張平在任期間另外一個抓手是理順各類生產要素價格,包括水、電、油、氣等價格形戲機制,在全國多個城市試點推出階梯水電價格制度,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出臺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

但是張平這五年冶下的發改委,被廣泛批評的一個問題就是計劃經濟思維的回潮。無論是通脹時期約談廠家價格幹預,還是在房地產調控時採取的限購做法,都能看到計劃經濟的影子。

(熊劍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