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互設辦事處進入實質性協商階段

海峽兩岸昨日同時宣佈:為積極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規劃與商談,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與台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近日再次就相關事宜交換意見。雙方同意將互設辦事機構正式列入兩會協商議程,適時啟動業務溝通。雙方認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宗旨是服務兩岸人民、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定位是兩會框架下互設的辦事機構。在此基礎上,雙方討論了辦事機構的業務功能,就包括文教、經貿、交流、聯繫、急難救助等事項進一步交換了意見,認為辦事機構的互設,應有利於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便利兩岸民眾往來,維護兩岸民眾權益。雙方還初步討論了辦事機構及其人員的保障與便利等事宜。

海協會方面表示,兩會副秘書長的兩次意見交換,取得了一定共識,為雙方規劃與商談相關事宜奠定了基礎。海協會將本著積極態度持續推進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協商,力爭年內有所突破。而「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則表示,啟動業務溝通時間點部分,要視雙方商談的進度,兩岸都希望儘快展開正式業務溝通、儘速完成協商。民眾所期待的保障功能,包括辦事機構是否將具辦理證件功能,都將會納入討論,並積極爭取,同意後續業務溝通時進一步研議。

由此看來,有關海峽兩會互設辦事處的議題,經過兩次副秘書長層級的初步協商,已經進入了實質性協商的階段。在後續協商完成後,就將會由海協會新任會長陳德銘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簽署協議,作為兩人首次商會的「見面禮」。當然,從更廣闊的角度看,也是對大陸新領導人習近平及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就職的「賀禮」,及對馬英九得以完成今年兩岸關係最大議題的「慶功酒」。

從兩岸同時發佈的新聞稿看,兩岸互設辦事處議題的本身固然是已經成熟,而且台灣方面提出的「跨部會進駐」,可能是大陸方面也可以接受。現在需要解決的難題,應是兩方人員的便利及安全保障問題。

實際上,據說台灣方面曾希望,應當給予雙方人員提供類似使領館人員的司法豁免權甚至是外交使權。但由於這已是「國與國闗係」的層次,因而協商「卡」了「殼」。正因為如此,台灣方面為了消除大陸方面的疑慮,一再強調兩岸忽視辦事處的定位並非是「國與國關係」。似乎是既要得到類似外交特權的便利及安全保障,又要跳出「國與國關係」的困局。

其實,只要是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的事情,是可以特事特辦,靈活變通的。實際上,即使是在雙方的兩岸政策仍處於較為保守的二十年前,「汪辜會談」所達成的協議中,就有向海峽兩會的雙方人員在執行協商任務時給以提供通關便利等方面的禮遇。現在雙方的兩岸政策已經比二十年前不知開通了多少倍,因而雙方均對互駐人員給予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相信在雙方都充分發揮政治智慧之下,是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的,只是在名稱上不要使用「外交特權」、「司法豁免權」之類的詞彙而已。

何況,據說台灣駐香港機構的主管人員,在回歸前所享受的港英政府給予提供的便利和安全保障,在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仍然給予延續提供。既然台灣與香港都處於一個中國的框架之內,台灣駐香港的機構能夠,為什麼台灣駐大陸的機構就不可以?延伸開來,在海峽兩會互設辦事處的便利及安全保障的問題獲得妥善解決後,台灣駐澳門機構的人員的便利及安全保障問題,也應能一視同仁地獲得妥善解決。

其實,兩岸互設辦事處所獲得的政治效應,遠高於所謂「變相外交特權」的疑慮的(何況根本就不存在此問題),就沒有必要因小失大,怠誤時機了。實際上,馬英九之所以將兩岸互設辦事處視作為今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議題,是因為在海峽兩會經過八次「陳江會」,簽署了十八項協議及達成兩項共識,經濟領域要談的議題已經基本談完,但在受到美國和島內民進黨的雙重制肘之下,又不想貿然進入政治領域協商階段,卻又擔心倘若兩岸關係發展就此「止步」,就無法在島內經濟不彰,自己民調低迷的困局之下,就連唯一可以彰顯政績的兩岸事務也黯然失色,甚至會被民進黨乘虛搶奪兩岸關係話語權及主導權。因此可以說,在未能進入政治領域協商的背景之下,兩會互設辦事處就將會成為馬英九今年最大的政績。

而在大陸方面,其實也可從馬英九的這種矛盾心態中,找到著力推促的空間。既然兩會互設辦事處是在經濟領域要談的議題已經基本談完,馬英九卻又不願進入政治領域協商階段的「權宜議題」,那麼,就等於是從經濟領域到政治領域的中間過渡。實際上,台灣方面所提出的辦事處應有「跨部會」人員進駐,及給予提供便利及安全保障的訴求,這本身就帶有政治性質,其協商是屬於「準政治議題」的協商。倘能成功,就可繼續推向縱深發展,以此模式商談台灣人民關心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這本身就已是政治議題了。在循序漸進,薄積厚發之下,就像「切香腸」般,一小塊一小塊地切下,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把整段香腸都切完。

這是有實踐經驗來檢驗的。從五年前陳雲林到台灣進行兩會談判時,遭到民進黨發動數萬人跑上街頭進行暴力抗議,到後來陳雲林到台灣協商及訪問,民進黨竟然都「接受既成事實」,到鄭立中在民進黨支持者大本營「走透透」,竟然受到熱烈歡迎及熱情接待,還有大陸一千五百多位省部級官員絡繹不絕地到台灣訪問,台灣民眾甚至是民進黨人都「習以為常」,這本身就是「切香腸」效應的最佳體現。

因此,倘若兩岸互設辦事處獲得正面效應,在送交「立法院」審議時也沒有遇到民進黨團的反彈,下一步就可以進一步深入推動各項帶有政治性質的議題的協商了。首先可從台灣加入不帶主權意涵及政治性質較弱的國際組織入手,而「國際活動空間」對台灣民眾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即使是明知這種協商是屬於政治協商,相信也不會反感,民進黨更不敢與廣大民眾的主流意願相對抗。

就像胡錦濤的對台政策,一手硬一手軟,在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同時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構築國共平臺那樣,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和作為,又是更上層樓,一方面將原國台辦主任王毅調升外交部長,為兩岸進行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協商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將曾在中聯部任職多年而擁有豐富政黨外交經驗的張志軍調任國台辦主任,以為推動兩岸黨際交流進行佈局。既然如此,有利於推動兩岸政治協商的兩岸互設辦事處議題,是應當抓緊並盡快獲得成果的。

(發自福建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