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形象危機2012報告》主編唐鈞解讀——官員面臨的五大危機

隨著問題官員的不斷曝光,官員形象正面臨著危機和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官員形象危機2012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該報告的主編、研究中心主任唐鈞,也因此比平時忙了。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還不時有記者打來電話。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一直給官員、各政府部門做公關培訓和危機咨詢,這份報告正是他多年實踐積累的總結和心得。

群眾對官員“有罪假設”

《報告》出爐的過程並不簡單。唐鈞告訴記者,他和團隊研究了近5年的200個典型案例,還請來了官員、公關公司、企業界人士參與評定,才完成了報告。“之所以把官員群體作為研究對象,跟時下官員危機頻發有關。”唐鈞說,“官員代表了政府形象,他們是窗口也是突破口,形象的好壞關係重大。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人們對官員的監督和評價方式也更多元,官員承擔的形象風險就更大。不久前發生的蘭考棄嬰事件,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在《報告》中,村幹部、基層官員、高層官員、執法官員和事業單位官員被列為“形象高危人群”。唐鈞說:“我在早前通過分析發現:官員級別越低,老百姓印象越差。一是因為基層官員和老百姓接觸多,被發現問題的概率大;二是,基層幹部人數多,同樣概率的絕對數量也大;三是,基層幹部的工作多是與百姓利益相關的公共服務,百姓各自的需求不同,眾口難調,百姓給差評的機會也就多。”

這些官員的危機也集中在5個方面:性醜聞、露巨富、“被扒光”、“被牽連”和“被假冒”。“這兩年性醜聞和露巨富的事件很多,影響也很大。僅2012年的最後兩個月,官員不雅事件就有10餘起。而另據統計,在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幹部中60%以上與‘包二奶’有關,而因露巨富下馬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不過在唐鈞看來,後三項危機是值得注意的新現象。所謂“被扒光”,是指官員問題或隱私被公眾揭露,其中存在侵犯官員個人合法權利的情況;“被牽連”是指官員因親屬、朋友等社會關係中存在不法或不當行為,被牽涉、遭到調查;“被假冒”,即他人假冒官員身份,假借公權非法獲取他人財物或利益的行為。去年這樣的案例就不少:12月,某男子爆料,他一周就為官員拆除竊聽器40多個,這說明一些人正在通過各種方法獲取官員隱私;8月,北京某男子因假冒發改委官員詐騙企業100萬元而獲刑。而“被牽連、誤解”就更多了,如倫敦奧運會期間的“天價午餐”讓中國奧委會官員“躺著中槍”……因此,唐鈞將官員的形象危機總結為:一個是官員說錯話做錯事了,這是真有事;另一個則是別人看錯了,或戴有色眼鏡看官員。“現在一些人對官員存在‘有罪假設’的心態,媒體和群眾在揭露官員問題時也會誇大事件,有造謠、傳謠的情況。”

內外偏差致危機

為何官員會有形象危機?唐鈞認為是內部制度設計和外部群眾預期的偏差所致。“我們制度設計的初衷是,只要是好官,就沒有形象問題。通常對官員‘德、能、勤、紀、廉’的考察,是內部上級來評定,不管外界怎麼質疑,領導肯定你,就不影響升遷。但這是2008年以前。隨著民主法制的進步,內外多元評價的格局已出現,這個時代是政府直面群眾、群眾與政府博弈的時代。”

唐鈞說,第一次意識到這種“博弈”的力量是在2008年作為危機管理專家參與北京市應對垃圾焚燒場引起的抗議事件。當時有少數群眾發起請願活動。“在這種危機事件中,抗議群眾的憤怒度是可以監測的。我當時畫了群眾事件風險的等級圖,形勢算比較嚴峻了。一些官員想用談判、出警等傳統做法去解決,但這些其實未必有效,甚至會加劇負面情緒。”後來的結果也證明,單純的談判和承諾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政府必須全面瞭解群眾的需求,才能降低風險,化解危機。“總的來說,政府形象有斷裂帶,民意思維有混沌帶,二者其實都是需要完善的。”

人們認知上的偏差也是官員形象不好的原因之一。唐鈞告訴記者,每年官員形象的評價中,警察、城管、司法人員的形象一直是最差的。“其實,城管和警察的職能定位就是執法,執法本身是通過對極少數違法當事人的直接管制,來為廣大合法的公民提供間接服務,執法必然是強硬的。這不像類似民政局等服務部門,是服務的職能,但你非用服務態度來考察他,這就出現偏差。群眾期望他能搞服務,內部卻覺得你這破案率不行,社會秩序不好。這樣久了,執法人員自己定位都混亂了。”

唐鈞認為,“形象這事,一定是內外結合,就跟人長痘一樣,一定是有‘內火’”。唐鈞建議,首先是科學的職能定位調整。比如,原來北京城管是北京市管理委員會的二級單位,沒有協調權,處境非常尷尬。現在馬上要變成北京市直屬,這就好多了。有了協調權,城管便可以協調街道來劃分專門的擺攤區域,幫小販開臨時攤位。這樣形象自然會有所改變。其次就是危機應對問題。“形象危機是一回事,如何應對是另一回事。在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裏,我把理論界對這些部門職能的解釋扒出來,把實務工作的具體解釋也找出來,給兩邊做一個對比,得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叫未解釋度。有很多事,我們其實有許多正當的理由,但相關部門不去解釋。比如城管就是處理違法商販的,不是搞服務的,這就應該去解釋說明。糾正老百姓對你的認知偏差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

關鍵還是公信力

環球人物雜誌:您覺得現在官員的整體形象如何?

唐鈞:我一直強調,官員整體形象是正面的,總體是好的,出事的是極少數,但出事的性質越來越嚴重,影響越來越惡劣。比如“房姐”、“房祖宗”等綽號,實質上凸顯的是社會對於權錢交易的質疑和焦慮心態。

環球人物雜誌:在對官員的培訓中,您瞭解到他們的難處在哪?

唐鈞:情況很多也很複雜。比如,有的官員“因上級壓力先不回應”,這樣的情況我也遇到過;還有些官員,面對媒體和群眾的能力還很欠缺,沒出問題但形象依然不好。

環球人物雜誌:隨著當前官員危機事件的增加,您認為扭轉官員形象的關鍵是什麼?

唐鈞:還是信任危機管理。信任是所有說話、做事、服務的標準。我們所有的爭議,說到底都是極個別官員違背了信任標準導致的。官員形象不是表面的禮儀,不是你不戴名牌表、不穿名牌這樣簡單的外部問題。最主要是你的內部建設要和公眾預期相結合。

環球人物雜誌:內部建設和公眾預期要怎麼結合呢?

唐鈞:首先還是得把內外的偏差度儘量縮小。像以前,我們對官員的定位曾經是要帶領大家致富;現在到了轉型期,每個部門和官員的形象應該是什麼,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思考。此前有新聞說,村幹部穿個雞心領“不像樣”,這不是絕對的,主要因為我們沒給村幹部一個既定形象,才會亂套。

當然,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嘗試,像禮儀、團隊形象等,但根上的問題沒解決,外部形象好一定是內部職能要跟上,但這方面實在太難了,還需要制度化、與時俱進,做大量工作。

環球人物雜誌:官員自身該怎麼做?

唐鈞:得標本兼治。標,就是你的外在表現。你可以穿戴名牌,但你得能給出合理解釋。本,是內在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就是我們所講的公僕訓練。改變說官話的作風,真的緊密聯繫群眾,這是最重要的。再者,是要有風險理念。一是盡可能少出錯,說話、談吐、穿著少出錯,最重要是內部制度、決策少出錯。二是最大化地提高公共利益,對多元利益群體儘量考慮周全。

說到底,不是官員賣個萌或推個美女官員城管就能改變形象,最重要的是公信力的建立,強化官員形象的信任管理:一是要形成全社會信賴的制度預期;二是要妥善應對社會倒逼的環境;三是要全面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廖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