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評習近平首訪:繼往開來 明確與非“命運共同體”關係

【本報綜合】中方總結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認為此訪是繼往開來、影響深遠的外交開局之旅。有學者指其中此次非洲之行, 明確中國與非洲始終是“命運共同體”。

王毅:外交開局之旅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圓滿結束就任中國國家元首後的首次出訪,31日上午,習近平乘專機回到北京。中方表示,此訪是繼往開來、影響深遠的外交開局之旅,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序幕已經拉開。

3月22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

此訪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外交開局之旅。首訪俄羅斯,著眼周邊環境和大國關係;出席金磚峰會,著眼當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興力量;訪問非洲三國,著眼發展中國家這一中國外交根基。

訪問期間,習近平出席66場活動,與32位國家元首及政要會談會見,發表20多次演講和重要講話,出席10多場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動。或冒著零下20度的風雪,或頂著炎炎烈日,一路風塵僕僕,有時一天內不間斷工作15個小時。

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習近平到訪,均給予最高規格禮遇和最熱烈歡迎。俄羅斯馬隊儀仗隊首次在克里姆林宮列隊歡迎外國元首。非洲人民載歌載舞,歡迎隊伍從機場一直延伸到下榻飯店。國際輿論高度關注,掀起“中國熱”、“中俄熱”、“中非熱”。

北京時間31日淩晨,在此訪結束之際,外交部長王毅向隨行記者介紹訪問成果。

其一,此訪鞏固中俄睦鄰友好,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就加強中俄全方位戰略協作達成重要共識,確定今後合作方向和重點領域,對中俄關係走向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其二,此訪傳承中非傳統友誼,開闢互利共贏前景。習近平首次出訪就踏上非洲熱土,表明中國珍視中非傳統友誼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用“真、實、親、誠”四字闡述新時期中國對非政策,向國際社會宣示:中非是命運共同體,永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努力實現各自的“中國夢”和“非洲夢”。通過此訪,中非合作繼續拓展深化。雙方共簽署40多個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非洲國計民生的大項目。

其三,此訪凝聚新興市場力量,增強金磚發展動力。金磚領導人會晤取得實質性成果,發表《德班宣言》和行動計劃,決定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備設立外匯儲備庫,宣佈成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傳遞出金磚國家致力於團結、合作、共贏的積極信息。

中國加大非洲援助謀互利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1日上午從非洲回到北京,他此次非洲之行中對非政策的新闡述,無疑將對未來數年中非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時,習近平的上述發言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對非關係的“新定位”。

在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所副所長徐偉忠看來,上述表述首先是在提醒中非人民,不要忘記中非之前的傳統友誼及共同奮鬥的歷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同開啟了中非關係新紀元。”訪非期間,習近平曾深情回憶道,“從那時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

與此同時,非洲也給了中國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一個讓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最近案例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非洲國家紛紛伸出援手,有的國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萬,向地震災區慷慨捐出200萬歐元,相當於人均1歐元。

而今,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中非之間的差距有所擴大,但習近平有關“命運共同體”的論述明確昭告世界——中國對非政策始終秉持平等的原則,雙方地位沒有高下之分。這對於外媒所謂中國對非“新殖民主義”論調無異於當頭棒喝。

與此同時,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表述也表明中國決策者意識到,非洲的事情解決不好,一定會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一個強大、富裕和團結的非洲,必將有利於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進而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基於此,在29日于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的演講中,習近平鄭重承諾,中國將堅定不移同非洲國家團結互助,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繼續增加對非援助……(與非洲)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風險和困難帶來的挑戰。

“這是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與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必然選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說,與改革開放前,中國不考慮自己實力、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對外國際援助不同的是,中國當前已躍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能力也有義務幫助經濟相對落後的非洲發展自己。

而在徐偉忠看來,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非洲給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使中國收益頗豐。“一方獲益的同時,使所在國或地區獲得一定程度的補償,這是國際通行慣例。”

而中新社記者在此前不久對非洲的走訪中看到,中國對當地的援助為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非洲人民很感念中國的援助,加之很多中國產品過硬的質量,中企在非洲享有很高的聲望。”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肯尼亞辦事處總經理李強如是感慨。

數據顯示,儘管中國近年來對非援助絕對數額增加很快,但中國對非援助佔本國GDP及財政預算的比例並不高,加之中國經濟有望繼續高速發展,構成了習近平“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繼續增加對非援助”的底氣之所在。

值得提及的是,中國對非援助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在為非洲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人才等各方面幫助的同時,中國一直堅持對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一立場為非洲各國所稱道。

“作為‘南南合作’的一部分,中國對非援助已成為互利共贏的典型案例。”徐偉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