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文雙棲人由文入政的不同路徑願景

作為兩岸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件盛事的《美麗台灣--台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一九一一--二零一一)》,目前正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這個由大陸全國台聯、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共同主辦的畫展,展出了自一九一一至二零一一年,一百年來一百四十位台灣名家的一百六十六幅經典名作,市值逾台幣十億元,保險費逾千萬。這個畫展展出的作品,包括了水墨畫、膠彩畫、版畫、油畫、水彩畫等五種繪畫形式,對台灣百年來的美術史進行系統回顧。其中有黃君璧、陳澄波、張大千、廖繼春等大師的作品,部分作品從未在大陸展出,陳澄波的傳世之作《嘉義公園》也在展出之列,堪稱兩岸文化史上規模最龐大、歷史時間跨度最長、畫作價值最高、以台灣現代美術發展為主題的畫展。在北京展出半個月後,還將移師上海展出二十多天。

這個畫展的引人注目,不單只是因為其所展出的作品確是驚豔北京的傳世之作,而且還因為其具體操辦者——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執行長蘇進強,曾先後出任台聯黨的秘書長和主席,還曾率團參拜過日本靖國神社。而在一個多月前,台灣《新新聞》新聞週刊則曾報導,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計劃邀請連戰、謝長廷出席該畫展的開幕禮,因而估計有可能會出現新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同時會見台灣地區三個政黨的前主席--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台聯黨前主席蘇進強的場面。但由於消息提前曝光而未能成事,連戰提前在習近平已當選中共總書記,尚待「兩會」召開當選國家主席的關鍵時刻訪問大陸,並進行「習連會」;謝長廷則另行擇日再次訪問大陸。在此情況下,習近平會否會見蘇進強,就成了懸念。不過,從中也可看出,蘇進強要在兩岸事務中,籍著兩岸文化領域推動進入政治領域的強烈企圖心。

這個企圖心,蘇進強本月二日在《美麗台灣》開幕禮上的致辭,也有所展露。他表示,「未來的文化交流,會成為兩岸和平發展非常重要的活水、動力。希望兩岸有關部門儘速簽署文化協議,讓中華文化的互動交流進入軌道,常態性地運作。」而在開幕式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蘇進強又進一步表示,希望未來文化的交流成為兩岸交流非常重要的主軸,也盼望在同文同種的基礎上,兩岸能夠從文化上建立互信,能儘快簽署文化協議,讓兩岸文化界更有深度,更有廣度地交流。

文化交流就是累積兩岸互信,建立兩岸相互認同。這是在中華文化基礎之上最好的一種方式,對兩岸未來的發展一定是良性的、正面的。而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中最大的共識和共利所在,中華文化是兩岸人民最大的交集。他希望借助文化交流,讓兩岸人民在和平發展的趨勢下,共同謀劃未來美好的願景。

這正是蘇進強從政治人轉型恢復為文化人,經過兩年多來數次登陸訪問之後,得出的正確結論;也是他操盤成立「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的願景所在。二零一一年十一月,蘇進強在出身於軍旅家庭,作為外省籍第二代的台灣中部企業家、國瑞事業機構董事長林博文出資一千五百萬之下,成立了以共同推廣台灣文化藝術為職志的「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由林博文自任基金會董事長,第一屆董事涵括台灣產官學界菁英、領袖,包括丁遠超、林明德、洪三雄、張平沼、郭亨政、陳錦生、黃寶慧、蔡其建、戴淑惠、蘇進強等人;第一屆監事為陳淼勝、黃光男、黃榮村。董事會由蘇進強擔任常務理事、執行長,負責董事會會務與基金會的運作,並兼任「台灣文化會館」的館長,醉心於推廣文化工作,及兩岸文化交流。隨後,蘇進強就曾多次率團訪問大陸,既參訪大陸的文化機構,也與大陸的涉台研究機構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和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等對台研究重鎮等座談,還與國台辦官員餐聚。他也曾率領台灣「媽祖之愛─台澳愛與和平宗教文化交流團」訪問澳門,參加在媽閣廟舉行的賀誕儀式,將一尊台灣媽祖神像敬贈給媽閣廟,並與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程金中會晤。而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在訪問台灣時,也專誠前往設於台中市的「台灣文化會館」參訪,並與蘇進強等人座談。

其實,蘇進強本來就是一個文化人,創作甚豐的軍旅作家(筆名「履彊」),其「處女作」小說《生命之歌》還蘊含了對兩岸統一的願景,並充滿了對祖國土地的熱愛和嚮往。這篇小說結尾寫到:「噩夢終將遠,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回福建清溝老家大院,耕作十畝良田的夢,必然在不久之後,成為事實。他要帶領孩子們,大聲的唱,在田畔,吭然地唱,唱一支永遠的春天的歌,屬於中國的大地之歌,屬於中國子弟的生命之歌。」這篇小說因而獲得了「國軍文藝金像獎」。蘇進強還曾以人道精神,寫下「少年軍人紀事」,去理解國共內戰時,跟隨蔣介石來到台灣的懷鄉老兵。因此,在他的原始基因裏,還是有著「大中國」的思維的。

在政治上,他還曾是一位國民黨黨員。當然,這有可能是他在考進陸軍士官學校並以第一名畢業保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就學,最後於三軍大學戰略研究所畢業,服務於陸軍二十餘年,經歷陸軍部隊教官、參謀、指揮官,陸軍上校退役,在當時政治生態下的「集體入黨」。因而他在退伍並成為媒體人之後,在當時「黨外」活動日盛的政治大環境之下,動搖了對國民黨的忠誠。從一九九四年參與創辦《新台灣》新聞週刊並出任總編輯開始,他的政治傾向就明顯地向「獨」轉。因此,當二零零一年李登輝發起成立台聯黨時,就邀請他出任台聯黨秘書長,後來更升任黨主席。在主持台聯黨的活動中,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好,說是台聯黨的舞臺讓他本身的「獨派」思想有了充分表現的機會也好,總之是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率領台聯黨訪問日本時,不顧島內外的強烈反對聲音,參拜了靖國神社,成為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台灣政黨主席,而達到了頂點。

但蘇進強在離開台聯黨後,政治態度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轉為力挺馬英九,在《台灣時報》社長任內與正在準備參加「總統」大選的馬英九秘密會面,並以「我們的準總統」來稱呼馬英九。他還擔任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的幕僚,安排馬英九、蕭萬長與柏楊等文化人會晤。他還強烈批評陳水扁的貪腐行為,陳水扁對民進黨的破壞力可能勝過影響力,呼籲陳水扁應該好好面對司法,不要像過動兒一樣全台跑透透,也不要不甘寂寞、搞一些有的沒有的,這樣對陳水扁個人或民進黨都比較好。

或許,以蘇進強以由文入政再由政入文,由藍轉綠再由綠轉藍的經歷,來推進兩岸文化交流並簽署協議,進而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會得到加疊的效果。不過,蘇進強本人與民進黨人沒有太多的交集,未必能帶動民進黨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