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非典)、H5N1和H7N9哪個厲害?

最近國內長三角地區流行的H7N9,市民常常拿它和2003年流行的沙士(非典型肺炎)比較。不難理降,因為沙士是本世紀對醫療系統和社會穩定沖擊最大的疫症。2003至2013年除了沙士和H7N9,還有和H7N9同屬禽源性的甲型流感H5N1,也不間斷在多個城市出現。要算三者哪個厲害?除了上篇提到的致死率可作比較的指標外,還要比較傳染源的毒性,以及其傳播模式和傳播效率。

沙士(非典型肺炎)的傳染源為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過去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很有限,很少造成嚴重或死亡個案。在2002至2003年造成全球8296例個案,775人死亡,波及15個國家的沙士(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種經變異的冠狀病毒引起。這八千多例的沙士個案有高度的聚集性,90%個案曾經和確診的病例有明確的關聯。感染個案中醫護人員佔21%,疫情初期主要在醫療場所內傳播,這和感染個案在發病後4-10天傳播力最高有關。因發病後4-10天,疾病已發展至很嚴重的階段,病人需至醫院接受治療,並因此傳播給照顧他們的醫護人員。同時,也有不少社區感染個案,鄰近的香港單就淘大屋苑和M酒店中感染的個案已達千例,佔全部1425例個案的70%,可見沙士具高度人傳人的能力。沙士疫情結束後,學者對其傳播力作統計,計算出傳播力代表指標Baseline Reproduction Number(R0)為1.2,即在沒有預防措施下,一名病人可以傳染1.2名曾與他接觸的人。但沙士只限於飛沫傳播,即因吸入或接觸含病人口水、鼻水和呼吸道分秘物的微粒而感染,未有可經空氣傳播的證據。

流感病毒是一種造成人類及動物(包括:禽鳥、豬隻和其他哺乳動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可以分為甲、乙和丙三型,再可分為百多種分型。其中甲型流感的傳播力和致病性最高,最常在人類中流行的甲型流感有H1N1和H3N2兩型,每年按季節周期在社區中傳播和流行,故又稱季節性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一般為自限性,即人體在接觸病毒後3-7天可因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將病毒中和而痊癒。H5N1和H7N9均為禽源性甲型流感病毒,過去H5N1只在禽鳥間傳播,人的感染很罕見。H7N9卻是全新的病毒,是由三種禽源性病毒重新組合而成,首次在人身上分離出來。兩者均因病毒的變異和突變跨界感染人類,人類對它產生抗體的效力很低,故感染後常出現嚴重症狀,甚至死亡。

H5N1最早於1997年在一名香港男童身上發現,他在發病前曾在街市雞檔停留,故衛生當局立即下「殺雞令」以控制疫情。自此,各國如印尼、埃及、越南和中國等都發生過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嚴重的超過一百人發病,幾十人死亡。從2003至2013年3月的十年中,全球有622病例,死亡371人。個案散佈和零星出現,偶爾出現一些家庭聚集的個案,但聚集性很少。而且,感染個案幾乎全部在發病前曾接觸禽鳥或處理過病死禽鳥,病人多是從事禽鳥養殖、販賣或屠宰者,或曾到訪過街市的幼童,均有很明確的禽鳥接觸史,可清楚是由禽鳥傳播人,人傳人的傳播力非常有限。

H7N9是今年2月中在國內江蘇和安徽發現的人感染禽流感個案,目前仍侷限在上海市、浙江、江蘇和安徽省,至4月10日累計31例,9人死亡。個案分佈非常分散,未見有聚集性。很特別的是感染者以男性和長者為主,這和H5N1有不少幼童個案的特徵非常不同。H7N9感染個案平均年齡64歲,退休人士最多,退休和待業人士佔所有個案的52%,其次為農民、從事禽鳥販賣或屠宰者佔23%。由於退休的長者常為家庭照顧者,可能經常出入市場或到公園緞練,因此可以懷疑他們也是和禽鳥接觸有關。但這是筆者的猜測,還需要流行病學證據支持。世衛專家表示,H7N9的宿主和傳播途徑成為當前調查的兩大重點。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尚未發現有證據表明有人傳人的情況,感染源未有定論,但是已經發現該病毒出現變異,變得易於感染人體。如果不存在人傳人,該疫情蔓延的風險就比較低。同時,世衛亦指示不建議對旅遊和貿易設限制。但2003年,卻因為沙士而對香港和一些城市設旅遊警示,對當時的旅遊業和其他各行各業造成重大的經濟影響。一顆明珠頓失光輝,百業蕭條,人心惶惶,相信不少市民對這一幕仍記憶猶新。

按目前的資料和證據,H5N1和H7N9均未見具有效人傳人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會造成如沙士般大規模流行或社區爆發的風險很低。而且,按照病毒的發展特性,當它在變異中愈來愈具感染人類的能力時,其對人體的傷害性愈來愈低,此消彼長。即當它們愈普遍和流行時,能引起的傷害和死亡會同時降低,對我們健康的影響也會愈來愈少。但病毒是很「善變」的,它的變化難以預測,我們還是要保持高度警覺,時刻監察疫情的發展,並按最壞打算作最周全的準備,才能保障我們城市免受侵襲,和避免重大的影響。

澳門公共衛生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