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會談”是對“九二共識”的首次重大實踐

1993年4月底在新加坡隆重上演的“汪辜會談”,舉世矚目。在會談過去20年後的今天,我們舉辦各種活動,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是“九二共識”促成了“汪辜會談”,而“汪辜會談”則是對“九二共識”首次重大實踐,正是這次成功的實踐,奠定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發展政治基礎地位,使得“汪辜會談”成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兩岸關係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牢記歷史經驗,始終不渝地堅持“九二共識”,發揚“汪辜會談”精神,繼續努力深化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

“九二共識”是“汪辜會談”成功舉辦的政治基礎。“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主要是得益於“九二共識”的確立。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堅定不移地貫徹鄧小平所制定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台灣方面也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在這種大的政治氛圍下,兩岸兩會經過反復磋商、艱苦努力,終於在1992年11月香港會談中,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達成了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正是這一共識的誕生,為兩岸關係發展奠定了最基本的政治基礎,次年的“汪辜會談”才有可能。可以說,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汪辜會談”;沒有“汪辜會談”,恐怕也就沒有今天兩岸關係的蓬勃發展。第二次“汪辜會談”的艱難歷程,也充分說明“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重要性。第一次“汪辜會談”後,臺當局“台獨”言行大增,大肆推動所謂“參與聯合國”活動,大搞“金錢外交”,鞏固、擴大“邦交”關係;李登輝公開宣稱自己“從未講過一個中國”,赴美參加康奈爾大學校友會,公然進行“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使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受到嚴重損害,兩會協商的良好氣氛蕩然無存,原定於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次“汪辜會談”,被迫推遲。直至1998年10月14日,在大陸多方努力下,在外界及美強大壓力下,第二次“汪辜會談”才勉強得以舉辦。由於臺當局心不願、情不甘,特別是李登輝堅持“台獨”路線,次年又拋出“特殊兩國論”,嚴重損害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地位,兩岸關係跌入谷底,第二次“汪辜會談”的成效大打折扣。

“汪辜會談”是對“九二共識”的首次重大實踐。“九二共識”的確立,為兩岸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促成了“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辦。而“汪辜會談”則是對“九二共識”的首次重大實踐,也是對“九二共識”可行性、重要性的一次嚴格檢驗。從實際結果看,“汪辜會談”是對“九二共識”一次成功的實踐,充分驗證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發展政治基礎的可行性、必要性,證實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辦,說明兩岸只要堅持“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翻不過去的火焰山。正是有了“九二共識”作基礎,“汪辜會談”才能在當時兩岸嚴重缺乏互信、敵意十分濃厚的歷史條件下,克服諸多困難,排除重重障礙,得以成功舉辦,並取得豐碩成果,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和《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四個文件,取得了雙方均感滿意的結果,實現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階段性突破,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事務性溝通、協商管道,為兩岸開展更高層次、更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為後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所證實。

繼續以“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精神深化兩岸關係發展。“九二共識”為“汪辜會談”奠定了基礎,“汪辜會談”印證了“九二共識”重要地位與作用。所以,未來要更加堅定地堅持“九二共識”,牢牢打好這一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堅決同任何排斥或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行為作鬥爭;繼續發揚“汪辜會談”鍥而不捨精神,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開誠佈公地展開積極對話,設法為兩岸關係的諸多難題尋找解決之道,特別是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瓶頸,更應有勇於突破僵局的創新思維,爭取在發展兩岸政治關繫上再來一次新的“汪辜會談”,使兩岸關係平穩過渡到敏感務實的政治深水區,開創兩岸政治關係新局面,推動兩岸關係全面深化發展,如此,相信必將會迎來兩岸關係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風雲變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