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抄底」「倒逼」戰術促成兩岸政治對話

在「汪辜會談」二十週年之際,由菲律賓菲華聯誼會和《世界日報》聯合舉辦了這個《兩岸關係協同發展的路徑與方式》懇談會,邀請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在美麗的馬尼拉灣畔齊聚一堂,探討兩岸關係協同發展的路徑與方式,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獻計獻策,具有特別的意義。從「汪辜會談」至今的二十年來,兩岸關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還仍然受到「台獨」勢力阻撓,及受到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制約,並受到外部勢力的牽制。在新形勢下,兩岸人民在保持堅定信心和進取精神的同時,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智慧,求同存異,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與方式,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計共識,努力探尋解決之道,為將來進行政治商談逐步創造條件。

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二十五年前,蔣經國先生指令馬英九先生擬制了「穎考專案」,作出了開放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的決定,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二十年前,「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實現了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分治以來兩岸高層人士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最高層次會談,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展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衝擊了台灣當局頑固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樹立了兩岸平等協商的典範;五年前,已因李登輝、陳水扁惡化兩岸關係而停頓了十三年的海峽兩會協商,因承認「九二共識」的馬英九上臺,而得以恢復會談,並經過八次「陳江會」,簽署了十八項協議,達成了二項共識。至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潮流,就像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回不了頭。台灣民眾普遍接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內涵和前景,也成為台灣民眾的普遍願望。

這種不可逆轉大趨勢的特徵,在民進黨內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實際上,從民進黨針對海協會長陳雲林到台灣談判,發動幾萬人上街「抗議」而釀成暴亂,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參訪,遭到民進黨員推撞絆倒,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聲稱反對「ECFA」,到海協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在民進黨老巢「走透透」大受歡迎,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熱衷兩岸交流,蔡英文在「總統」大選中也表示倘當選將會延續「ECFA」,敗選後檢討「輸在最後一裏路」,民進黨內的交流派積極鼓吹進行進行民共交流,謝長廷計劃在香港舉辦有紅藍綠政黨參加的兩岸論壇,都在在

顯示,兩岸關係的大潮,勢不可擋,就像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主流向前,但有暗湧,癥結所在

經過四年多的八次「陳江會」,簽署了以「ECFA」協議為核心的十八項協議,屬於經濟範疇的協商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是「ECFA」的後續議題如「服務貿易」等的協商,按照政治經濟學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應當轉入政治範疇議題的協商。

何況,「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開列的五項任務,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三項:恢復兩會談判;簽署兩岸經濟機制協議;建立國共交流機制。還剩下兩項,就是進行政治談判,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都是屬於政治範疇的議題。兩會協商理應進入新的階段,進行政治協商,全部完成「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開列的五項任務。

但是,就在這骨節眼上,兩會協商遇到了障礙,原先熱情推動兩岸協商的馬英九,卻是推行了名曰「先經後政」實為「只經不政」的政策。而且,在對待「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餘下兩項任務的問題上,採取了功利主義,只要「國際活動空間」,不要「政治談判」。更是無視大多數國家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大趨勢和現實背景,及「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有關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必須經過兩岸協商的規定,卻試圖突破「入關」時「中先台後」的決議,要搶先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並試圖加入有「圍遏中國」涵義的「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議」,並以繼續向美軍購表達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NO」。而由蘇貞昌把持的民進黨中央,也對黨內交流派實施狙擊,並煽動日本與之組成圍遏中國大陸的「自由同盟」。

其原因所在,與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有密切關聯。馬英九在其第一個任期內還有擔心民進黨反制的因素,但在連任後已經沒有選票壓力,而美國「重返亞太」的因素就佔了主導地位,具有留美背景的馬英九,擔心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將會得罪美國。蘇貞昌也是如此,因為美國有內部傳話,希望台灣能遵循「政黨輪替普世價值」的規律,並擔心國民黨繼續執政將會與大陸終極統一,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失去政治舞臺的民進黨也更是沒能力沒人才再次上臺;還有「獨派」的壓力;明年「七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與兩岸關係議題關係不大,在有蔡英文虎視眈眈之下,先充分運用民進黨地方執政品質較佳的優勢,打贏這一仗再說。

三、採取「抄底」「倒逼」戰術,將馬英九逼上政治談判台

其一是以民進黨來逼促馬英九。這有先例可循,前年十月「總統」大選呈現膠著態勢之際,當馬英九得知正在訪美的蔡英文,向美國智庫表示自己倘當選,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的信息,擔心自己賴以制勝的兩岸關係旗幟會被蔡英文奪走,因而急忙從南台灣救災現場趕回臺北,急匆匆地宣示《黃金十年》的「兩岸篇」,聲稱當選連任後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簽署和平協議。

因此,利用民進黨來「倒逼」馬英九,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因而必須調整對民進黨的政策,對民進黨員「登陸」採取更寬鬆的措施,加強與民進黨交流派的交流,由他們去推動民進黨的轉型,從而形成對馬政府的強大「倒逼」壓力,促使其為了保住「旗幟」,而不得不採取比民進黨更為積極主動的兩岸政策,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

其二,以「國際活動空間」換取「政治對話」。因為按照「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表述,「國際活動空間」必須以「協商」為前提,這本身就是政治談判。只要開了個頭,就回不了頭。

其三,以兩岸互設辦事處的機制,來作為執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平臺。兩岸相關部委、部會(外交部除外)都派人以兩會工作人員身份互駐,就某些政治事務議題就近秘密接觸,進行商談。從而形成「搭積木」,「切香腸」,量變促質變的效應。

其四,以民間和智庫的政治對話,來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壓力,民間包圍官方,綠黨包圍藍黨,促使馬政府走向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政治談判的桌子旁。

孫中山先生指出,華僑為革命之母。海外華僑華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反獨促統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菲律賓華僑華人也不例外。因此,具有光榮傳統的菲律賓華僑華人,同樣也可以運用「抄底」「倒逼」戰術,紅藍僑社共同努力,爭取部分淺綠僑社參與,對馬政府形成強大的促談輿論壓力。

(發自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