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空氣監控網絡啟動七年成效明顯

【新華社香港4月29日電】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29日與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共同發佈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2012年的監測結果報告。數值顯示,監控網絡自2006年啟動至今,區內多種空氣污染物濃度均已明顯下降,反映珠三角區域的空氣品質近年持續改善。

與2006年相比,監控網絡在2012年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分別下降62%、17%和24%,區域空氣品質指數符合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水準的全年日數比例從68%增至84%。與一年前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的年均值則分別錄得25%、5%、13%和7%的減幅。

特區政府表示,能夠在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有效改善空氣品質,除了涉及較為有利的氣象因素外,與粵港兩地持續推行的大氣污染減排措施有密切關係。

香港方面,近年實施的主要減排措施包括:收緊發電廠的排放總量上限,為發電廠安裝脫硫及脫硝設施,收緊車用燃料標準至歐盟五期,收緊工商業用柴油的含硫量,為所有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系統,以及推動更換老舊柴油商用車輛,鼓勵遠洋船泊岸轉用低硫燃料等。

廣東方面,近年實施的主要減排措施包括:為大型火力發電廠安裝脫硫設施及關停小火電機組,淘汰高污染的水泥及鋼鐵廠,為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改造油氣回收,對鍋爐、水泥、傢具、印刷、製鞋及表面塗裝(汽車製造)行業實施了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收緊汽油車排放標準至國四標準等。

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是粵港環保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由16個分佈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子站組成。其中13個位於珠三角經濟區內,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東莞、江門、肇慶、順德、惠陽、番禺及從化;3個位於香港的荃灣、東湧及塔門。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及香港環保署分別負責兩地監測子站的協調、管理和運作。